欢迎阅读身边的劳模劳动节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边的劳模劳动节演讲稿 篇1
同志们:
你们好!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代表局党组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几个月以来,各股室站队领导班子积极运作,超前谋划。广大干部职工锐意进取,争先创优,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公路站顶风冒雨,合力奋战,公路建设进度稳步推进;运管站治理客运,保障安全,运输市场更加规范;征费站保任务,争一流,为公路建设补充新鲜血液;路政队治理超限,昼夜巡逻,有效维护路产路权;出租站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早出晚归,毫无怨言;执行室严守规章,密切协作;机关食堂保质量,上档次,为一线人员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一”长假,本该是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但为了工作,为了任务,你们牺牲休息时间,坚守工作岗位,奋战交通一线。在此,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值此慰问之际,再提三点希望:
一、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交通是形象,交通是窗口,执法与服务是你们的天职,所以你们一定要熟读法律法规,谨记有关规定,照章办事,提高服务质量。
二、保障安全,劳逸结合。交通工作复杂,交通任务艰巨,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劳逸结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车主。
三、讲究卫生,防治禽流感。近期,禽流感疫情重新出现,你们一定要勤消毒勤通风,搞好个人卫生,提高身体素质,谨防禽流感在我们身边发生。
同志们,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甘于奉献,勇于拼搏、众志诚城、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最后,衷心地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身边的劳模劳动节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在这个幸福的时刻,我作为劳模代表在大会上发言感到十分荣幸。在这里,我代表的不仅是我个人,也不仅仅是我们几个人,而是代表那些常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奉献青春和汗水的所有员工。请允许我代表这次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向公司各级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多年来对我盲作的支持和关心!
从一名普通员工到公司劳模,几年来,我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成长、成熟。回想这一路走来,从我所学专业,干我所学专长,能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无比欣慰。感谢各级领导在我工作上的帮助、支持和信任,尤其胜作和生活遇到压力和委屈时,谢谢领导的及时指点和鼓励;感谢多年来与我并肩作战的同事们,没有你们的帮助,仅凭我个人的力量,我寸步难行。同时,在此我也想代表公司员工向广大员工家属们说声谢谢,正是有了你们的默默支持,我们才能安心工作,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
人们总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啊,平凡的你我,只要扎扎实实、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抱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也一定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光荣和梦想同在,挑战和机遇共存。成绩属于过去,荣誉归于大家,未来在于创造!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公司的发展壮大献计献策,为开创公司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工作吧!
最后,祝各位领导、同事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平安!
谢谢大家!
身边的劳模劳动节演讲稿 篇3
给为朋友们:
大家好:
又是一个五一国际劳动的到来,而今年“五一”适逢新中国成立61周年,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无产阶级劳动者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披肝沥胆、兢兢业业。他们为新中国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在这鲜花盛开的五月,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无产阶级的劳动者呢。
想当年,从“掏粪工人”时传祥到“陈氏定理”,从“铁人精神”到“振超效率”,从“杂交水稻之父”到“世界篮球明星”,从国有企业职工到农民工和私营企业主……一代代劳模的成长,见证了共和国发展的历史;劳模精神的不断丰富,诠释、滋养着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成千上万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建立的功勋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记得来自陕西的全国劳模周惠芝说:“作为一名纺织工人,我和千千万万工人兄弟姐妹一样,是共和国成长壮大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周惠芝所在的细纱车间,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全国先进典型——赵梦桃小组工作的地方。和时传祥、王进喜等老典型一样,赵梦桃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新中国劳动者的先进代表,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偶像。历史将记住一个特殊时刻:1966年国庆节前,毛泽东同志特意把掏粪工人时传祥接进来小住。国庆节当天,时传祥作为贵宾被请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得知他没有文化,刘少奇同志特意送给他一支钢笔,鼓励他好好学习。而改革开放前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扩大了劳模队伍的外延,丰富了劳模精神的内涵。与之相应,陈景润、袁隆平、蒋筑英等知识分子劳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到社会关注,他们的影响扩大到了世界。
在进入21世纪后,“金牌工人”许振超、篮球明星姚明以及部分农民工、企业管理者被选为全国劳模,劳模群体多元化成为新的时代特色,被认为是“社会文明的又一大进步”。
全国劳模包起帆从机修工干起,一直干到工程师、码头公司经理、集团技术副总裁。他说:“我走过的路,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名普通工人命运变迁的路。经历告诉我:工人的利益只有和国家的改革发展连在一起,才是永久的、根本的。”在1968年他刚工作时,上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只有3570万吨,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地位。“正是靠我们的双手和智慧,上海港年货物总吞吐量已连续三年跃居世界第一。”
劳动创造世界,奋斗成就伟业。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风尚。
与经济起飞和社会进步相对应,我国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先进性明显增强,利益进一步实现,领导阶级地位更加巩固,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在全球金融危机时,尽管使就业形势严峻,但是企业对技能型工人的需求却不减反增。劳模评选的变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全国先进工作者、东北电力学院教授周云龙认为,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社会需要更多有技术、有知识的高素质劳动者。
全国总工会近年来完善劳模评选标准,在继续提倡“无私奉献”的同时,“对事业有突出贡献”成为首要标准。不断丰富的劳模精神内涵引领着时代风尚。
我国劳模构成正由体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并存、生产者与创业者并存的方向发展。
“劳模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但劳模精神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劳模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本质要素都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已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金牌工人”许振超,前不久应邀来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与劳模学员展开了一场对话。
身边的劳模劳动节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身边的劳模》。
一说到“劳模”这个字眼,很多人也许会想到李素丽、许振超、袁隆平这些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了如歌如泣的动人赞歌。但我们是否会想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值得敬仰的楷模,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司总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某某某同志。
有人这样说:“作曲家和电力人是同行,都是用跳跃的数字书写人生”。是的,如果说作曲家用七个音符描绘着高山流水和阳春白雪,述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成就着辉煌的音乐人生。那么电力人则是用真情揭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描绘着人类社会的希望与未来,同时也书写着自己酸、甜、苦、辣的电力人生。当我们用敬仰的目光凝视他付出的智慧和汗水时,我们知道,每一段机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数据里,不仅凝聚着他殷殷的心血,而且还浸透他对事业的忠贞和热爱,他以勤劳、朴实的风格展现出了平凡而又伟岸的“老黄牛”形象。自95年调入丰电,从生技科长到今天的总工程师位置,他一直没脱离过生产系统的技术管理工作。身为汽机乃至整个生产专业的行家、专家,他不事张扬,甘于沉默,勤勤恳恳地奋斗在电力生产战线,潜心钻研生产技术知识与技能,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和热爱,他以坚定的意志在丰电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留下了一路深深的脚印,书写着一个劳模永不磨灭的情怀。
机组投产调试初期,在最繁忙的时候,他和所有的调试人员一起,吃住在工地,家里一个星期也顾不上回去一两回,丰电每台机组的整组启动、168试生产,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与脚步。机组进入正常运行,他忙于梳理各种宝贵的现场数据与资料,即使在特别繁重的生产管理任务在身的情况下,总不忘到设备现场关注设备的运行工况,并对主辅机设备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摸索与研究。为找到更为高效的设备检修手段与方法,他在对我厂机组大修状况与效果进行详细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设备检修的模式,撰写了《设备状态检修的模式和实施》的科技论文,建设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丰电状态检修进程与设想,并为我厂点检定修的开启与实施奠定了宝贵的理论与现实基矗在追求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同时,他时刻不忘搜寻、采集和分析有关数据,追求着经济效能创新。
20xx年xx月xx日我厂#1机组电动给水泵因电机烧损不能够备用,使得#1机组启动不能够采用原来的正规启动方式,时任厂助的他提出300mw汽轮机无电泵启动的大胆设想,并指导设管部机务检修队实施部分系统更改,由汽机室编写出相应的开机方案。经实践证明,此方案不仅可行,还很好地解决了机组无电泵启动的一系列问题,保障了机组处于良好的备用以及顺利启动,为企业赢得了外部良好形象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公司提出过“紧日子”的号召后,身为主管生产的老总,他更是坚持做到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积极引导促进生产系统干部员工进行技术经济创新,要求大家要有算帐的意识,注重产出/投入比,对于现场设备,能修的就不换,能局部改的就不大改,对于确实要更新换代的设备进行各种方案的优化对比,把“紧日子”过“活”来,为公司创新创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干,铸就了他堪称一流的生产技术技能,更坚定了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及甘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当荣誉的花环降落在他的身上,当摄象机聚焦的一刹那,杨总的脸上只微微一笑,此时此刻,往日工作的艰辛与委屈,却被他悄悄地藏起。xx年5月2日清晨,刚刚北京载誉归来,他便顾不上休整,又一次出现在机器轰鸣的厂房,那坚实的步子又踏遍了生产区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