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真情的回报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情的回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懂得“诚实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3、学生在感悟和体味这种真情的基础上,能抒发自己的真情体验,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达到的情感内化和升华。
【学习目标】:
1、我会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知道—"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3、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课文蕴涵着的浓浓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指名说)
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听这样的歌?(指名说)
师: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听歌,老师最喜欢听《爱的奉献》这首歌,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老师最喜欢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齐说)
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是啊!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也就献出了一份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换来人世间真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将与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真情的回报》。
二、揭示课题,据题设问,确立研读的主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2、指导读题,并根据题目设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怎样读好课题呢?请老师说,大家读。
师:(真情)--的回报(突出真情)
真情的付出得到真情的--(突出回报)
师:根据题目的朗读,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指名质疑。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以确立研读主题。
通过同学们的预习,回答:谁对谁的真情?(板书:"我"、订户)
你还有什么没解决的问题:老师我想问:"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师:你提的两个问题也是今天学习目标之一:
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知道—"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三、围绕研读的主题,自读课文感知。
过渡: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学习目标,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正确、流利,可以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生词。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想领读生字。(指名读)
师:现在把生字生词送回课文中。
四、检查自读情况,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作相关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我”的真情表现在哪?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
五、精读感悟,讨论解决研读主题。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我想,同学们书读好了,两个问题也肯定会迎刃而解的!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1、"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指名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最后一节前半部分)
讨论:"绝活"这个词明白吗?(超出一般的本领)既然是超出一般的本领,上面怎么还用上了引号?(表示特殊意义)想象一下,别的邮递员是怎样施展这?”“绝活”的?(指名学生做相关的动作)
师:如果你是订户,你乐意我这么做吗?
生:不乐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尊重订户的表现,也是一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师:谢谢你的提醒,你的回答让我认识到了这样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我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学习,每次送报依旧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请你告诉我,"两个依旧"说明什么?
生:说明我是诚实的劳动
生:两个“依旧”可以看出我过去是很认真负责地为订户送报的,现在订户们送给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我更应该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回报订户们对我的真情回报。
师:精辟的解释、精彩的回答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巧妙与产生的魅力。所以我们在作文时也应该好好推敲一些词语或符号怎样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它们的内涵。
师:请大家一起把这段话读好,体会“真情”报“真情”的意味。
2、"我"的真情得到了什么!(板书:在"我"与"订户"间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3、"订户"对我的真情是什么?指名学生读,并指导概括。
A、推荐新订户;B、多给小费;C、圣诞礼物(送辆新车;真诚祝福;)E、一个星期的报费;
现在,如果你是59个订户中的一个,你会在圣诞卡上对"我"说些什么?分别指名说。
4、小结:这实际上就是"我"得到的"回报"!
5、讨论:"我"在真情付出的时候,想到要得到回报吗?
6、小结:"我"真情的付出,并没有想到要得回报,但我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使我永远记住了--(引读最后一句)
7、板书: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8、说话: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说看。(如助残日等)
9、小结:只有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在两者间分别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六、归纳总结,倾吐自己的感受。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凝成一句话。我先送给大家一句:"真情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真情的回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真情换真心,真心换真情!"试着说一说。指名板写自己的`"小名人名言",并让大家交流,读一读。
教学反思
《真情的回报》一文记叙了一个小男孩9岁那年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表现了有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人间真情。如何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文本的留白来展开教学。
一、抓住情节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课文主要写了因为小男孩的认真负责的送报工作,赢得了订户的信任,但是,课文中并没有把小男孩是如何送报的过程写具体。因此,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段文字“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中的两个“依旧”来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并且大家一起来给小男孩一个平时送报的特写镜头,使学生对小男孩这个人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逐渐清晰丰满起来,更是对小男孩的工作态度、精神有了深一层次的了解。
二、利用插图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的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象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在这篇课文中,插图描绘的是“我”的订户们集体在圣诞前夜给了我一个莫大的惊喜与回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大妈会对我说些什么,周围的人又会对我讲些什么话,而我面对此刻的情景是什么表情呢?我就让学生围绕“目瞪口呆”这个词语,帮助“我”把内心的感激、激动之情说出来。因此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依靠平时储存的表象,从图中的静止到变化,从外表到内心,从画内到画外进行创造想象,就能表达得生动、形象。想象力得到拓展,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重视文本中的“留白”能突破时空,在有限中求无限,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意境。巧妙利用“留白”可以让学生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打破思维定势,集中注意力将“空白”造成的断裂用思维和想象来“焊接”合缝,并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学习更富有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真情的回报教案 篇2
一、谈话导入,激起同学情感的涟漪。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指名说)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听这样的歌?(指名说)
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听歌,老师最喜欢听"爱的奉献"这首歌,想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老师最喜欢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齐说)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是啊!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也就献出了一份真情,有了真情,才干换来人世间真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将与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真情的.回报》。
二、揭示课题,据题设问,确立研读的主题。
1、板书课题,同学书空。齐读。
2、指导读题,并根据题目设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怎样读好课题呢?请老师说,大家读。
师:(真情)--的回报(突出真情)
真情的付出得到真情的--(突出回报)
师:根据题目的朗读,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3、根据同学的回答,归纳,以确立研读主题。
谁对谁的真情?(板书:"我"、订户)
"我"的真情表示在哪里?
订户的真情表示在哪里?(实际上也就是我真情的回报?)
三、围绕研读的主题,自读课文感知。
过渡: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正确、流利,可以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回指导。
真情的回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理解文题包含的意思,懂得诚实勤奋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懂得只有诚实勤奋的劳动才能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真情的回报》(齐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的“我”用“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出示中心句)“我”永远记住了这句话,成为“我”一生中的座右铭。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这堂课,让我们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这句话的真谛。
一、自主学习,初步体会感情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边读边用横线划出体现“我”付出真情的句子。
(2)用波浪线划出“我”得到回报的句子,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3)划出后,可以认真读读有关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写写批注。
2、生自由读书,边读边划。
3、交流
(一)感悟“真情”。请你先读句子,再谈感受。
A、“开头,我把装满报纸的大口袋......”板书:推车送报
(学生:辛苦、脚酸......)
师:年仅9岁的我,推着自行车步行送报,那种苦和累是可想而知的。
B、“于是,我只能肩挎着沉甸甸......”生谈感受板书:步行送报
师:那沉甸甸的大口袋压着那瘦削的肩膀,也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就这样,他一天天地坚持着,从不间断。
C、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板书:不学“绝活”
1、什么叫“绝活”?如果扔的话,会给订户带来哪些不便?这里的“绝活”是真正的绝活吗?所以这儿为什么加引号理解了吗?(否定干扔报纸的事)
2、比较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出示,请生自己读,比较感受。
我没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
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
(后一句更强调“我”对送报这份工作极端认真的工作态度,为订户们考虑,想订户所想。)
3、你从这两个“依旧”感悟出了什么?(送报纸很认真,原来一直这样做的)
原来这样做,现在还是这样做,用一个成语形容叫什么?(一如既往)齐读。
师:一个“绝活”两个“依旧”,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巧妙与产生的魅力。所以我们在作文时也应该好好推敲一些词语或符号怎样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它们的内涵。
师:作者付出了很多真情,可他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写出来,请你根据老师的友情提示,想象“我”平时送报的情形。提供句式:
(1)今天风很大,我把装满报纸的大口袋挂在自行车车把上......
(2)骄阳似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我骑着自行车......
(3)今天,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到报社拿了报纸,然后,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开始送报了。突然,天空下起了雪......
4、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师评:
A、我们仿佛看到他在狂风中推着自行车艰难地前行着。
B、衣服被汗水湿透,汗珠顺着脸颊滴落在马路上。
C、雪花落在他红扑扑的小脸蛋上,刺骨的寒风中,他送完了一家又一家。
5、师述:是啊,“我”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不管是骑上自行车,还是肩挎大口袋,“我”都能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把一份份报纸送到订户家门口,甚至送到订户手里,这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怎能不打动订户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2生再齐读。
6、那么,到底什么原因使一个九岁的孩子对送报这份辛苦的工作干得这么兢兢业业呢?
生;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家里实在太需要他的支撑了,如果不兢兢业业的话,可能会失去这份工作。
师: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用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担子,穷人家的孩子总是早当家啊!小小年纪,却要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因为对家庭的责任,所以他兢兢业业。(板书:家庭)
生:他对工作的那份责任感使他兢兢业业。(板:订户)
师:是啊!因为对订户的责任,所以他兢兢业业。终于我(出示):“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齐读)那么“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呢?请用小标题概括。谁来说?
(二)感受“回报”?
1、交流后板书:非常客气推荐订户给“我”小费送自行车
师述:订户们对“我”的回报是随着“我”的真情的不断付出,对“我”了解的不断加深而越来越丰厚。作者并没有把这些回报用同样的笔墨写出来,而只详写了圣诞节前夕送自行车的'感人一幕,请大家自读5、6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感人?用括号标出,并说说为什么?
2、a、“只见满满的....”
抓“满满的、无一缺席体会订户们对我的重视程度。
师:59位订户都推掉了自己的私事,来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怎能不令人感动?
B、”屋子中央......信封。“
师;订户们想得真周到啊!鼓鼓的邮袋中装满了对我的祝福,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3、请大家练读这小节,读出你的感动。指名2生再齐读。
4、抓”凑“
师: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并不富裕,也许是因为每个人都想献一份爱心。
5、”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
师:
圣诞卡上会写些什么呢?你想过吗?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祝圣诞节快乐!幸福快乐!......
6、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一刻,聆听着大家美好的祝福,我目瞪口呆,激动得说不出来的话,你能帮他说出来吗?(惊喜、激动与感激)。
7、”你是我们最好的送报人。“
师:一句简单的评价,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订户们的善良,他们对我的关爱,这就是真情的魅力。还有什么比得到订户的认可和赞美更令人感动的呢?
8、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个平常却又感人的经历,想要读好这些文字吗?告诉你们一个诀窍,忘了自己是谁,我们现在就是小男孩。齐读
师:在回家的路上,我骑着订户们送的崭新的自行车,不断地想......我会想些什么呢?
师:我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我要用更加勤奋诚实的劳动来回报大家给我的关爱。出示第7小节指读齐读
出示”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指读齐读
9、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付出什么真情,有没有得到什么回报?举例说说。
师:同学们,有时我们虽然付出了真情,但并不是马上就得到回报,当我们付出真情后,也别总是想着回报。课文学到这儿,你也能像作者一样,写一句类似的话,表达你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吗?生自由说。
师: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互相关怀,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这几句话结束今天的课。
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怎么对你。
人间自有真情在,付出总有回报。
二、创新与实践作业:
1、圣诞节的前夜,我的订户们都集中在基尔恩先生家,他们是怎么聚到一起的呢?这之前,他们商议过些什么,决定怎么做?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吗?不妨以《圣诞节前夜》为题写一篇想象性的文章。
2、文章中的”我“也许有一天不再送报纸了,邻居家更小的孩子也许会接替”我“的工作,”我“会把自行车送给那个小孩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板书:
真情的回报
推车送报非常客气
步行送报推荐订户
不学”绝活“给”我“小费
送自行车
责任
(家庭订户)
教学反思:
真没有想到教研室的邵老师会用”从容、大气、有味道“这几个词语来形容我的课堂。其实我觉得她对我的评价太高了,我真的很感谢她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宽容和鼓励,就像老师对学生一样,放大学生身上的优点,邵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堂课,我对照邵老师提出的意见,觉得自己在整体设计上还是可以吧,也没有问过多的琐碎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读、划、感悟、写、说,体现了高年级年段教学的特点。我在设计的时候就想,我就上一堂平常一点的,没有花里胡哨的、实实在在的课吧。因为大多时候,我们的家常课不就是如此吗?只要让学生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得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素养的训练,又懂得了如何做人,那我的课堂就是成功的。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自我感觉挖到”小男孩对家庭、订户的责任使他兢兢业业“这一层是我设计独到的地方,可大家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人文性的教学有些过了,太深了些,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理解水平还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孩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人文性要适度。其次是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当一个学生在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付出真情得到回报的事例时,她讲得有些偏,但我却没有把她引导过来,很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如果当时我说你的笛子吹那么好,教你的老师和父母为你付出了许多真情,而你的许多荣誉就是给他们的最好的回报,这样一来,就很符合课文所揭示的中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训练高年级的同学说一段话的能力是我今后课堂训练的重点,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全体学生,让他们充分读书,全体参与,给他们静思默想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注重与孩子的对话,用丰富多样的评价语言引导和激励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让他们在读中思,在读中解,在读中悟,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提高的,同时我也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磨练中,我会不断进步,越来越成熟。
真情的回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诚实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这一道理。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9课 第一教时 总第34教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讨论:什么叫回报?什么叫真情?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完成文后练习题2,用钢笔描红、临写。教者适当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查字典理解有关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注音正音。
三、默读课文,考虑分段,初知段意。
第一部分(第1节):讲“我”因家境所迫,争取到一份送报纸的工作。
第二部分(2~6节):讲订户对于“我”付出的劳动给予了加倍的回报,不仅给小费。还为“我”买自行车。
第三部分(第7节):讲“我”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回报订户,以“真情”回报“真情”。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思考:“我”为什么“不得不”为家里挣钱?能不能将“不得不”换成“要”?“我”又是想什么办法“为家里挣钱”的?
3、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4、齐读第一部分,体会“我”家境的困窘及找工作的不容易。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9课第二教时总第35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第一部分,说说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思考:
⑴“我”是怎样勤勤恳恳地工作的?画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
⑵“我”诚实的劳动,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⑶出示图片,结合课文和画面,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⑷读第5、6自然段,指名表演。
⑸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关怀的一片“真情”。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例。
第9课第三教时总第36教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第一、二部分。
2、说说“我”为订户付出了怎样的“真情”,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2、圈画出两个“依旧”,说说其含义。
3、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说说作用。
(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三、回应课题。说说谁对谁付出了“真情”,谁对谁给予了“回报”。
(结合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拓展训练
在生活中,处处有真情在,付出终有回报。请举例说说,力求说得具体、流畅。
五、作业
1、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写一则小故事。
2、预习《莫泊桑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