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8-30读后感

欢迎阅读堂吉诃德读后感(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1

堂吉诃德,最出名的事迹就是把风车当做巨人与之大战弄得遍体鳞伤。

这位人物把骑士小说中的事迹当成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并且励志要做游侠骑士来建功立业,行侠仗义。

一方面他疯疯癫癫遇到和骑士小说沾点边的事情就能直接代入不顾现实。

另一方面他又理智清晰能说很多大道理,让人信服。

谁碰上他谁就倒霉,闹出了一堆笑话,抢了剃头匠的铜盆并认为那是头盔,把住宿的旅店当做城堡,把相向而行的羊群当做正在大战的军队。

同时,他也因为神志不清被捉弄,坐在木马上蒙着眼睛以为自己飞到天上与魔法师大战,行侠仗义却被对方一顿乱揍。

堂吉诃德有着高尚的品德,愿意帮助弱小,英勇无畏,坚定的相信着他的理想信念。

在他的世界里,骑士是理想,而在实现理想的途中完全不顾现实,以致于最终病死家中。

他很可笑,却也是另一种理想主义的.化身。

而他的侍从潘萨则是事事从实际出发,吃饱喝足有钱拿是他的目的。

这两个人的对比,更是给故事增添了一份诙谐。

在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时,潘萨就劝主人那是风车。

在堂吉诃德大战羊群时,潘萨就和主人说那是羊群。

堂吉诃德从来没有信过潘萨,潘萨为了得到利益也跟着堂吉诃德。

两个人可谓是天造地设适合一起出行,不然以堂吉诃德的疯癫连饭都会吃不上。

堂吉诃德是理想的代表,潘萨则是现实中认真谋生的人。

人们得有理想,但是也要看见现实。

堂吉诃德和潘萨一起成就了这本小说。

就像理想和现实的结合才能成就真正的骑士。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这本书给我讲了很多道理,也让我看见了十六世纪的西班牙的贵族直指反动腐朽的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下面我就带大家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堂吉诃德看骑士小说看迷了,决定像骑士一样,用打抱不平的方法来改造社会,最后拿着武器、穿着盔甲,带着一个叫桑丘的农民,出门冒险。

这本书的影响力太大了,以至于这部书出版后没有一个人在看骑士小说,如果人们看见了一匹瘦马,就会说:“这不是堂吉诃德的马吗?”这本书反映了当时的'骑士制度,所以天主教会就特别狠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第一部发表后,塞万提斯并没有写第二部,而是从事了诗歌文学的创作,这时候,有人伪造了《堂吉诃德》第二部,这第二部和第一部完全不一样,竟然站在教会和封建贵族的立场上,把堂吉诃德写成了一个疯子,把桑丘写成了一个傻子,歪曲了整本书的事实。这让六十七岁、并患有水肿病的塞万提斯非常生气,他加快了创作,以表示对伪造者的抗议,只用了一年,《堂吉诃德》第二部就完成了。

这本书揭露了西班牙封建贵族的假面具,塞万提斯特别憎恨封建贵族和教会,不幸的是他在一六一六年逝世于马德里,人们在他的墓前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的雕像,以示纪念。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3

此书之名,我已瞻望已久了。读了后,我就像被点了笑穴,大笑不止。

故事讲述了富家子弟堂吉诃德因为读了太多骑士小说而“全副武装”,骑着一匹老马,梦想着像那些骑士们一样,威风凛凛地弃恶扬善。他沉溺在幻想中,结果干出了不少傻事。——

大笑

这本书中有不少的可笑之处。当我看到堂吉诃德因太想试一试骑士的生活,骑着老马,与风车作战时,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是何等傻事!一个骑士怎么会如此天真?至于他把人人都知道的铜锅说成是万能的金头盔,那可笑程度就更不用说了。“他是最糟糕的骑士,还是最勇敢的傻瓜?”

讥笑

读完了这本书,我逐渐冷静下来了。仔细一琢磨,这才发现堂吉诃德是一个让人瞧不上眼的'“丑角”。他受伤后却不认为自己已经受伤,原因是“小说中没有任何关于骑士受伤的语句”。就像《堂吉诃德》的作者讲的那样,“骑士道精神的影响力很大”。堂吉诃德真是有些让人瞧不起。

苦笑

《堂吉诃德》把像堂吉诃德这样的人连他一起讽刺了一通。其实“堂吉诃德”是当今一些人心理的真实写照。曾经看到报纸,说,一个年轻人因为想看看“天堂”是什么样子,险些丢了性命。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异常沉重。用父母的话说,就是“理想主义惹的祸”。

现在,我从堂吉诃德这个荒谬可笑的活教材中明白了,我们还是应该把现实生活放在第一位。不然,也许会落得像他们那样的下场。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4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奥克斯颇动感情地说:“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刚开始接触这部小说的时候,年纪还小,只是感觉它很滑稽,习惯看中国传统的以情节见长的小说的我,除了留下一个全身盔甲的骑着高高的瘦马和一个胖嘟嘟的连同他的驴也这么矮小的卡通般形象的印象外别无可谈之处;再次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已经是大学的时候了,了解了外国文学的发展脉头,知道了什么是骑士文学,发觉《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是传统骑士文学的异类,因为我觉得传统的骑士文学比较悲壮和典雅;而另类的骑士文学荒诞,仿佛是周星弛的无厘头电影这般那般。

单就文学样式来说,我一直认为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差之别的(因为我觉得任何的文学形式纵使有某些瑕疵,这只是从大的文学发展历史的比较后所总结出的,但是它能够在文化历史中占了一个时期,影响那一代人,自有它的优点)如果把唐这部小说硬说为是为了抨击骑士小说之类的话来,那是把它放在当时的文艺复兴的文化氛围来说的,也许是刚好应了时事的发展。在塞万提斯他自己描述写《堂吉诃德》的时候,他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

由此看来书中所展现的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流溢出的丰富的思想就远远不是出自要扫除骑士小说这么一个简单的动机。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5

暑假里,在难得的空闲时间中,我看完了刚买不久的《堂吉诃德》,书里的主人公故事使我着迷,感受到许多。

小说中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并入了迷,他竟然要去游侠,除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向执迷不悟。而堂吉诃德,到死前才悔悟,但已经来不及了。

堂吉诃德的骑士之旅可谓是滑稽透顶,他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美丽的农家女当成公主,把一家普通的小客店当做被实施了魔法的堡垒。他第一次出行就被人打得动弹不得,被驮在驴背上回到村里;第二次出行最终以被人装在木牢里带回村里告终;第三次出行在被同村学士装扮的骑士打败后郁郁寡欢地重回故里,直到最终一病不起。如果说堂吉诃德的故事是一个喜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堂吉诃德临终的'一番话与其说是所谓的清醒倒不如说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妥协,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与凄凉,讽刺与无奈。但堂吉诃德也是有令人敬佩之处。

我在这位大名鼎鼎骑士的荒唐行为里,看到他的执着而公正的品质。他嫉恶如仇,总是正面向他的“敌人”发起不屈不挠的冲锋。即使打不过,他也从不从背后捅刀子,更不用说用下流的中伤和恶意的诽谤来进行战斗了。

我们可以学习堂吉诃德的优点,但我们同时也要了解他的缺点,并改进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