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伯牙绝弦教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变通地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三、教学难点

理解知音真意,感受知音文化。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写出文中主人公的姓名。

2、听写词语“善鼓琴”“善听”,玩味“善”字。

3、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和语速。

(二)初识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一说古文大意?

(三)故事串文

1、教学“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必得之”。

有一年中秋,伯牙出使楚国,船至汉江口却迎来了风雨天气,与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钟子期偶遇。俩人越谈越投机,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瑶琴,鼓起曲来……

(1)指导朗读好“善哉”。

(2)出示伯牙的`资料。

(3)想象伯牙的琴声中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

(4)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子期却能心领神会。于是,他们畅谈了整整一宿呀!

(5)在这样一个无眠的夜晚,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次日清晨,二人面对青山结拜为兄弟,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汉江口洒泪而别。

(6)此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人约定来年中秋在此团聚。

(7)指导朗读

2、教学“子期死……终生不复鼓”。

一年后,伯牙如约来到汉江口,谁知迎接他的却只有一块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导朗读。

(2)再解课题。

(四)深悟“绝弦”

1、出示“短歌”,再悟绝弦。

2、情境朗读。

(五)回味“绝弦”

1、背诵。

2、拓展。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篇2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四)再解绝弦

1、何为知音

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2、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3、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5、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6、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7、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五)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六)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七)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八)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四、相关链接:

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篇3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伯牙绝弦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篇4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

一琴一鹤 人琴俱亡 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 焚琴煮鹤 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

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6.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生自由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①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一、情况分析:

六班本学期共有幼儿30名,男生女生各十五名,全部为独生子女。经过上学期的培养,孩子们在三大领域都有较好的发展。在身体发展方面:孩子们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乐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习了徒手操、新的集体舞,能听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在各种体育活动及感统游戏中,能保持身体平衡及协调,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部分幼儿养成了较好的进餐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能独立穿脱衣服,整理物品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在认知发展方面:全体幼儿都能坚持说普通话,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与老师、同伴交谈;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对周围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感兴趣,求知欲强,能认识常见动植物,学习种植易生长的植物,如大蒜、大白菜等。孩子们对数的概念逐渐清晰,能学习按一定规律排序,区别圆形、球体等,尝试运用美工材料进行绘画、手工活动,喜欢唱歌、跳舞,并且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孩子们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遵守集体规则,孩子们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了解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国庆、春节等,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为集体和同伴服务;大部分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与他人合作分享等。通过上学期幼儿三大领域的评估,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

1、孩子间存在较大的能力差异。

2、个别孩子不太爱表现自己,性格较胆怯、内向。

3、部分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性格好强、倔强、缺乏谦让意识;个别孩子攻击性强。

4、挑食现象仍存在。

本学期,我们将针对这些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注意个别指导,获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共同使孩子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二、工作思路:

1、以平等、欣赏、乐观、发展的态度对待幼儿,关注幼儿兴趣和要求,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班级计划。

2、三位老师都将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严格按时间剂量进行药品登记,妥善保管好药品,增强工作责任感。争取出勤率达到90以上,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02以下,流行疾病控制在0.2以下。

3、由于付老师和李老师是新加入我们这个班级体,有些工作还不熟悉。特别是李老师,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所以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肯定不少。因此我们一定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争取早日渡过适应期。

4、定期召开班务会,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商讨下一步工作要求及措施。

5、进一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并较好的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创造性的使用新课程。

6、根据园本课程内容,坚持每周开展感统游戏活动、游戏设计和组织上力求创新。

7、坚持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为幼儿创设干净、卫生、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7、妥善、合理的管理好班级财产。

8、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结合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创设能使幼儿主动参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活动区域根据幼儿兴趣定期增减、更换。

三、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细致、有针对性的做好家长工作,在育儿方面与家长搭成共识,获取家园共育的效果。

1、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期教育工作计划,征求家长建议,帮助家长理解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2、利用家访、电访、离园时面谈、“家长有约”,以及“家园联系手册”、家园联系栏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谈;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3、设立《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科学的,并请家长踊跃投稿;家长间相互交流育儿经验。

4、组织家长开放活动2-4次。

5、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共庆“六一”。

四、月份工作及措施:

(一)、身体发展:

三月份:目标

1、学新操,跳集体舞。

2、练习有节奏的走,听信号变向、变速走;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3、保持个人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4、树立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具体措施:

1、通过开展《顶沙包走》、《走小路》等体育游戏及感统游戏活动,发展动作协调性。

2、在场地上创设标记练习走队形,在户外活动中丰富游戏内容。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采用谈话、讨论等形式,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月份:目标

1、练习双脚连续跳及快速奔跑。

2、大小便自理,生活有规律。

3、认识几种安全标记,主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

4、尝试记住父母工作单位、家里的电话号码。

具体措施:

1、在传递《小红帽》等游戏活动中训练幼儿双脚连续跳及快速奔跑的动作技能,开展袋鼠跳、羊角球类感统游戏活动。

2、请家长共同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便纸。

3、利用图片等引导幼儿认识安全标记,请家长在公共场所中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4、组织讨论:我爱我家,互相介绍父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

五月:目标

1、练习拍球近距离抛接球等,发展控制力和平衡力。

2、学习整理床铺和自己的物品。

3、能自觉的饭前、便后以及脏时洗手。

4、懂得简单防病常识。

具体措施:

1、开展《灌蓝小高手》、《好伙伴过双桥》等体育游戏活动。

2、运用纸球、沙包、纸棒等多种户外游戏材料发展幼儿抛接、平衡等能力,开展羊角球、平衡木类感统游戏活动。

3、午睡环节中,指导幼儿尝试叠浴巾、衣服、整理床铺。

4、请保健医生向幼儿介绍防病常识。

六月份:目标

1、听信号行动,训练钻、爬、攀等综合动作技能,发展灵活性及协调能力。

2、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3、懂得牙齿、眼睛的保健常识。

4、遇到危险知道躲避或求救。

具体措施:

1、开展《大鞋与小鞋》等综合体育游戏感统游戏活动。

2、鼓励幼儿探索不同运动器械的多种玩法。

3、鼓励幼儿多喝水,尽量到阴凉处户外活动,保持室内通风。

4、利用图片、录像等向幼儿介绍眼睛、牙齿的保健常识,要求幼儿每天早晚刷牙。

(二)、认识发展:

三月份:目标

1、熟悉自己的个人资料,感受自我是独特的。

2、感知9以内的数量,尝试按某一特征给图形分类。

3、探索小锤子等常见工具的结构、功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4、乐意用音乐、色彩等形式表现歌曲、画面的主要内容。

5、坚持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及表达自己的愿望。

具体措施:

1、开展《特别的我》主题教育活动周。

2、准备数学操作卡、以及锤子、钉子等实物,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

3、在日常活动中坚持说普通话,在教学及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4、准备、使用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美工表现材料。

四月份:目标

1、感知春天的季节特征及变化。

2、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

3、学习目测的方法,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4、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主动提问,并能对自己和同伴进行简单的评价。

5、学习活泼、愉快、大胆的在集体中用自然的声音唱歌,会听前奏、间奏。

具体措施:

1、开展《美丽的春姑娘》、《有趣的生肖》主题教育活动。

2、组织幼儿春游,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资料。

3、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目测练习的随机指导。

4、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表演活动。

五月份:目标

1、了解食物的品种,食物的营养及贮藏方法等。

2、学习比较、概括一组事物之间相同的特征,认识肯定、否定标记,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学习简单的象声词。

4、在音乐、舞蹈活动中乐意用声音和动作表达自己喜爱的事物。

具体措施:

1、开展《可口的食物》主题教育活动,师生共同创设“食品超市”活动小区。

2、数学区中投放标记卡、物品卡等大量操作材料。

3、通过语言游戏“买东西”、故事“大伞和小伞”等活动学习使用量词及像声词。

4、用鼓励、奖励等方式给幼儿营造轻松积极的氛围,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六月份:目标

1、了解水的来源、特征、与生物的关系以及光的反射等现象。

2、学习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3、学习朗诵几首古诗,能较连贯完整的讲述图片和故事内容。

4、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变化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5、在歌曲、舞蹈及欣赏活动中能创造性的表现,初步感受两声部的歌曲。

具体措施:

1、开展《宝贵的水》主题教育活动。

2、科学区中增加小镜子、蝌蚪等,引导幼儿连续观察蝌蚪的变化,在操作中感受光的反射现象。

3、学习古诗《咏鹅》、故事《会飞的青蛙》等等。

4、在歌曲《小青蛙》等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并尝试两声部演唱。

(三)社会情感:

三月份:目标

1、保持愉快的情绪学习生活,活泼开朗。

2、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乐意帮助他人。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措施:

1、开展《做快乐孩子》的活动,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

2、结合《特别的我》主题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良好习惯以及关心帮助他人的情感。

3、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常规。

四月份:目标

1、感受传统民间文化,培养民族意识。

2、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措施:

1、通过《十二生肖》主题的开展,让幼儿了解人们赋予生肖的意义,感受龙是吉祥物和民族象征。

2、收集武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料,创设环境《我的家乡武汉美》。

3、开展值日生活动。

五月份:目标

1、在集体活动中学习与同伴合作交往,协商解决问题。

2、爱护公物,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3、感受“六一”的快乐。

具体措施:

1、通过《垃圾不乱扔》的活动教育幼儿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

2、注重随机教育。

3、师生共同创设节日环境,组织丰富的“六一”主题活动周,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共庆“六一”。

六月份:目标

1、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激发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有初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萌发升大班的愿望和情感,愿意做个能干的哥哥姐姐。

具体措施:

1、开展《宝贵的水》的主题活动,创设节水标记。

2、开班会,互相评价。

3、参观大班小朋友活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