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

欢迎阅读八年级生物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方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

三、教学用具

桃花模型、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来引入动物行为的讨论。

2、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并让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繁殖,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通过种子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通过受精卵的结合而发育成的`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4、椒草用无性生殖,马铃薯用无性生殖等,它们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法有扦插和嫁接等。

8、嫁接是将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到另一个植物体上,使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接穗和砧木。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合作探究,深入讲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基础知识

1、生物圈中,生命能够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最基本环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不同的生物生殖和发育方式有哪些?通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说明,并展示被子植物的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是“有性生殖”?提醒学生回想并填写课本第二页的框图。教师进行引导,学生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胎,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这种由受精卵发育到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即为有性生殖。

3、除了有性生殖,植物还有其他的繁殖方式吗?首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并进行引导,由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4、接下来,通过观察幻灯片“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来思考。

5、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何共性?这种方式称为什么?

②植物有多种繁殖方式,这对植物有何意义?

③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6、现在我们了解到,植物有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这两种方式对于植物来说有哪些益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①有性生殖的后代极具生存力和可塑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利的环境变化。

②无性繁殖的速度快,后代基因质量相对一致。因此,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基因相对稳定的植株。在实际生产中,人们通常通过植物的无性生殖来种植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7、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2)制作并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图。

(3)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准备进行哪些创造和发明?

五、课后反思:

分析课堂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设想。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3

内容预览: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

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

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在本学期中,教学内容涵盖了生物的繁衍和发展以及生物与环境这两个单元。相比上学期,研究实验减少了些许,而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得到了增加。此外,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所增加,知识面得以扩大。

二、教学目标

1、强调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继续关注实验过程的同时,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并不断提高对“135”教育理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创新和突破,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充满乐趣。

3、探究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收并整理上一学年的经验,巩固成果。同时,还要完成相关课题。

4、深入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并发挥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同时,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持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和整理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体系。

6、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并从中获得更深层意义上的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的意识。

7、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追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致力于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使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具备科研意识,同时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快乐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有所提升。同时,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八年级两个班共有1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上学期,生物学科的平均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但是高分学生较少,较多的学生并不喜欢学习。这导致班级平均分较低。为了提高成绩,我们需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具体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4、开展课外辅导、写小论文和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秀生源,帮助后进生。

六、进度安排

下面是本学期的进度安排:

周次授课内容

1、被子植物的繁殖

2、动物的繁殖和发育;人的繁殖和胚胎发育

3、性状和基因;遗传物质的'基础

4、人的性别的决定;基因突变

5、遗传病和优生;第一次月考

6、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7、生物的进化原因;人类的起源;现代生物技术

8、非生物因素和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和生物的影响

9、五一长假

10、复习;期中考试

1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和环境的组成和类型

1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链

13、人类和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14、复习七年级上、下册;第二次月考

15、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

16、复习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