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手机调查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机调查报告 篇1
调查说明: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课题:关于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情况
前言:
现在的青年学生,是“低头族”的代表。那么,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状况如何?手机对大学生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以**大学为例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校大学生仅有11%是大学以后有的手机,其中只有1%的学生没有更换过手机,有72%的学生更换至少3部。可见,手机已经是大学生必需用品。
二、大学生的手机主要用于联络好友、浏览网页,玩手机游戏和查资料等。其中只有7%的学生多用手机查资料,3%的学生仅用于玩游戏,绝大部分是用手机聊天,短信、微博、微信、QQ等通讯功能。可见,少数学生仍沉迷在手机游戏中,其中有22%的同学安装至少3个游戏以上,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会带来影响的。
三、有近66%的学生每天使用在3个小时以上。有32%的学生习惯于使用手机。可见部分同学已经对手机有了依赖性。
四、有13%的学生有时会产生手机震动的错觉;51%的`学生有睡前刷空间、微博和朋友圈的现象,也说明学生对的依赖性程度。
五、74%的同学希望手机更加智能,便捷。也有7%的学生希望手机只能打电话,发信息即可。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给学生的学习带了负面影响,不仅是依赖手机的问题,还表现在过度沉迷于网络。
总结:
通过调查,学生在手机使用方面存实存一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占用日常生活时间较多,对手机有了某种程度的依赖,却忽视手机的学习功能,沉迷手机游戏更重要的是,一些网聊和游戏会分散学生们的学习精力,希望大学们能够正确认识,不再依赖手机。
手机调查报告 篇2
一、前言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1973年4月3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1987年手机首次出现在中国大陆,至今短短二十多年,手机经历了无数次“变身”,由最早的“大哥大”到现在可以与电脑相媲美的智能手机。而随着手机价格和通讯资费的降低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正如古诗“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描述的那样逐渐普及,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多,手机已不仅仅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更多的被用作一种信息终端与娱乐载体。人们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机一族的兴起也引来更多的社会关注。近几年来,我国手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截至20xx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12.86亿,尤其在我们大学生中更是日益普及。而在大学校园里手机已成为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媒体,手机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开始显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给还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关的依据,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
2)大学生使用手机对学习方面,交往方面,价值观的影响
3)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及态度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对象为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在校大学生。针对本次调查的要求,我们采取在不同时间段,图书馆的不同楼层进行随机发放问卷。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问卷,问卷的回收率达到了100%,其中有效问卷88份,问卷有效率为88%,其中男生48人,占54.5%,女生40人,占45.4%,回收的男女比率相当,由于保证随机性,本次的抽样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可以为调查的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
本次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将文字数据转变为较易处理的数据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
表一:样本结构
本次调查样本数据符合计划中所要求的数据,可以作为此次调查的有效数据。
(二)在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
问题1:到目前为止,您一共拥有过几部手机?
由分析所做图表可知在有有效问卷的88份中,占比最大的是拥有过3部手机,其次是两部。少数人拥有过四部及以上。极少数人只拥有过一部。由此,可以得知,在大学生的开支中,手机消费占很大比重。同时可以看出大学生手机更新很快。对手机的新鲜感越来越快。
问题2:您每月使用流量是多少?
由环形状图二可以看出在有效问卷的88份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每月流量在151兆到400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400兆以上。只有少数人在0-70兆和71到150兆。每月用量71兆到150兆所占的比重比在0到70兆所占的比重要多。经数据统计可知:在手机流量使用上,大学生每月使用流量较多。多分布在150至400兆之间。由此可知。网络连接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手机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短信,打电话。通过网络联系更加频繁。问题3:您平均每月手机的直接消费是多少?
手机调查报告 篇3
委托客户:
中国移动
项目名称:
《手机终端与消费者购机U&A咨询研究项目》
归属行业:
通讯服务业
研究类型:
渠道策略咨询研究、顾客购手U&A研究等
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随着中国电信业的第三次重组,中国电信市场最终被整合成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电信重组是电信业改革的发展之路,也给某移动分公司带来了危机和挑战。
电信业重组三大目标:
1、全业务运营,平衡促进竞争;
2、发展国产3G技术;
3、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中移动在推出新一轮集中采购、全新补贴政策的同时,目前正着手改革TD手机销售模式,向终端厂商开放自有销售渠道。这也是移动扩大3G市场的一个举措。
随着未来3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国内手机销售渠道将呈现多元并存发展的格局,而手机生产厂商的`推销方式将逐渐趋向于多种渠道混合应用的模式。谁在终端市场赢得用户,谁将赢得市场先机。
为了应对竞争,提高区域手机销售市场的掌控力和适应未来电信重组带来的变化,LP移动敢为人先,对该区域的手机用户的消费习惯、态度和特征,手机销售渠道以及手机销售终端的分布、类型以及销售情况等特点作一个调研。
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咨询研究,我们希望帮助客户实现以下目标:
通过二手资料分析研究:了解LP全区各县市人口规模;为测算手机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的评估测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手机终端渠道的普查:了解全区各县市现有手机零售终端(店)的分布、类型、数量、规模(面积)等等;为LP移动公司在掌控手机零售终端现状,及下一步在卖场建设策略制定上,提供有力参考;
通过对手机终端渠道的普查:了解各手机厂家及品牌、型号(机型)在零售终端的铺货情况(率)、铺货量;为LP移动公司后期在卖场的手机厂商、品牌、型号销售选择上,提供参考参考;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研究:了解消费者的购机需求与消费行为习惯,如品牌偏好、功能偏好、机型偏好、款式偏好及换机频率、价格接受度等;为LP移动公司手机卖场在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制定上提供依据;
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手机品牌(部分)的区域渠道负责人或经销商渠道负责人的访谈:了解手机厂商的销售渠道基本策略,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模式与意见等;为LP移动公司在未来手机终端设备的合作模式等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手机调查报告 篇4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jp/1910654.aspx)广泛发送给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与分析
1.关于“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 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详见下图分析)
第八题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第8题)
针对依赖性,我们又设计了第14题,有70.1%的人在发信息的时候侃侃而谈,而面对面的时候却无话可说,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有手机他们会感到更踏实,从而与人交往的情况也更少了,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的缺陷,手机的依赖性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介,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直接沟通,甚至助长了孤独感。
十四题
A61%
(第14题)
对于手机在充电的时候(第7题),57.5%的人偶尔玩手机,34%的人经常玩,而且,在上课的时候,70.7%的人偶尔玩手机,18.3%的人经常玩。对于以上的情况,手机成了他们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从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他们的部分生活空间,让原本忙碌的大学生更懒于或挤不出时间来升级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更有甚者是沉迷于虚拟的网上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
第七题
A
(第7题)
现代社会大学生学习、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学习和生活的重心,而不仅仅单纯的便携式通讯工具了。在本次对手机的认识的调查中(第2题),44.2%的大学生认为手机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38.5%的则把手机界定为具有通讯功能的娱乐设备,认为手机是便携式的通讯工具的仅占22%。可见,手机已经慢慢地深入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了,把手机当作娱乐消遣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同时也因此助长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第二题
AC
37%
(第2题)
“手机依赖性”导致了大学生消费观出现了偏差。在本次平均每月手机花费调查中(第10题),30-50元的占53%,而50-100元的占到了20%,100元以上的则有6%,这个花费显然是巨大的。因为众所周知,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集群网,大学生平时所需处理的社团工作、学生工作可以通过拨打短号而不产生话费的。现今中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
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生活用品开销的.。消费能力有限,如果每个月一部分的生活费养手机,那必将会对学生本人还有家庭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第十题
D
B52%
(第10题)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 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 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