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有感

多美网

2025-08-28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三国》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三国》有感 篇1

“东汉末年是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听着这首气势磅礴的歌,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战火连天的战场上驰骋。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三国演义》,自己置身进入到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

在起义中,我见到了智谋惊人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义气深重的关羽;勇猛粗鲁的张飞;义勇双全的赵云;狡猾奸诈的曹操……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只见前面是一座城楼。有个手拿羽毛扇,饮酒抚琴的人,哦,原来他是诸葛亮,看到城楼上是如此情景,你根本不会想到,楼下的几十万大军,已经举着司马懿的旗帜,埋伏在城下,伺机攻城。然而,司马懿看到此番情景,忙下令撤军,并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今日必有伏兵,我去攻城,必定中计。”事实呢,诸葛亮身边只有两千五百人,而且没有武将,更别提有埋伏了……

看了这段故事,我感到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真让人感叹、佩服;然而,这段故事也让我感到:只有更加勤奋努力地去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在遇到困难时,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读《三国》有感 篇2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我已经看过很多遍了,每次阅读它,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金戈铁马的年代里面有高超的武功,令人叫绝的智谋,侠肝义胆的英雄,太精彩了!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赤壁之战,这场战争也是书中最经典的一场,曹操占兵百万,最后却中了周瑜的计谋,相信了庞统,把几百艘战船用铁链相连。在诸葛亮用神功借来东风的那一天,黄盖假意投降,点燃了自己的草船,引起曹操兵营的大火,曹军大败,幸好张辽舍命相救,曹操才捡了一条命。

读完这个情节,我思考了曹操失败的两个原因:第一,曹操太骄傲自负了,当时的他手握重兵,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原,武将有夏侯惇、李典等。文臣有程昱、许攸等,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些都让他太过自信,造成了轻敌。第二点,错信他人。他先是中了周瑜的计谋,相信了蒋干,错杀了最关键的两员大将蔡瑁张允。还有盲目相信了凤雏先生,把船用铁链连在一起,又信了黄盖会真的投降。这些都造成了他最后的失败。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四年级的一次期中考试,我取得了很好成绩。我有点得意忘形,走路也摇头晃脑的,面对同学的祝福,我还告诉他们自己平时是多么的用功和努力。时间过的很快,又要期末考试了,妈妈叮嘱我要好好复习,努力迎接考试。我骄傲地回复着:“没事的,我相信自己的实力!”等成绩出来后,我傻眼了,语文没有考好,我与优秀也擦肩而过!那一刻我才知道后悔,真是骄傲使人落后啊!

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这样的事情,有个女学生被骗子骗走了学费,然后想不开自杀了。还有许多人相信诈骗电话,被骗光了所有的积蓄。这些都是轻易相信别人的后果。我觉得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特别喜欢《三国演义》,我觉得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智慧。比如和曹操学乐观,和刘备学宽厚待人,和诸葛亮学管理,和关羽学诚信……总而言之,《三国演义》是部伟大的著作,让我获益良多。

读《三国》有感 篇3

望着窗外明朗的月光,我惬意的躺在床上,眼前浮现出《三国演义》中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作战之时的场面,仿佛身临其境……

赤兔马一声长嘶,身后数不尽的曹兵尾随而至,关公手提青龙宝刀,霎那间,鲜血染红了大地……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幕。它向人们讲述了一场漫长战争的残酷,同时涌现出多少英雄好汉,从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到天下归晋,重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势。鲜血染红了神州大地,其中最杰出的英雄便是武圣人关羽。

关羽,字云长。是他,不贪图曹操的荣华富贵,人在曹营心在汉,历尽艰险寻找刘备;是他,在华容道上念曹操旧时有恩于他,放走了曹操,险些被斩首……这点点滴滴娓娓道出了他讲义气的个性特征,关于他还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故事,他用行动造就了一个忠义两全的英雄形象,由此可见称关云长为武圣人真是当之无愧。

不过,人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就连武圣人也不例外。有一句歇后语说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任何人都有失误之时,正是由于这次的失败才有了后面走麦城的好戏,不过即使这样,他在人们心中山一般高大的形象也无法改变。

关羽,他武功之高之忠义一直令我佩服,再说我吧!我平时在班上兴风作浪,不守规矩,虽说树敌不少,但也交了一些朋友,可每次不是和这个吵,就是和那个闹,全都是为了一点小事,不珍惜友情。就像上回杨阳来我家玩,一开始玩得很愉快,可玩着玩着,我们开始比赛陀螺,我顺手从从桌上抓起一个陀螺,惊讶的发现铁片和陀尖都不翼而飞,我焦急地寻找着。突然在杨阳的陀螺旁发现了一个,“干嘛偷我陀螺?”杨阳矢口否认,我们俩大声争辩起来。杨阳气冲冲地走了,“怎么了?”奶奶缓缓从厨房走出来,问道。“他偷了我的铁片,是贼!”我忿忿地答道。“哪个?”“放在这儿的那个!”“是我顺手从里边拿出来放在这的……”糟了,我错怪杨阳了!我顿时懊悔极了!本来可以很愉快的一个上午,全给毁了,都怨我!

看看人家关云长,走麦城被擒,在孙权的威逼利诱下不屈服,不背叛自己的大哥。就冲这一点,我实在与他没法比。我羞愧不已,暗暗下定决心要向关云长学习,做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汉!

读《三国》有感 篇4

读了《三国》,受益匪浅,今天又翻开了那尘封的记忆,了解那三国时英雄豪杰的足迹,感受那战火萦绕,人仰马翻的战斗场面,不禁有点热血沸腾。昏暗的灯光下,我独自一人在细细的品味着《三国》故事中的情节,看到了一个英雄豪杰倍出的年代。自从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他当了军师目的就是为了辅佐刘备,完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每到他为刘备献计的时候,总会把这战该怎么打,什么大将上阵,每一个细节他都不落下,策略讲的有详有细,有了他在刘备身旁,刘备的每一战都是赢家,过了不久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每一战都赢得轻而易举都是因为有了诸葛亮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人。

三国鼎立之势建立不久之后,刘备得了重病,这场病让他一病不起,国中的大小事务全担在诸葛亮身上,他的白发越来越多,就是为了国事所操劳。人终有奄奄一息的时候,当刘备知道自己活不了多少时间之后,就把诸葛亮以及各位大臣召到床前立下遗诏,他让诸葛亮坐到床前,用手抚摸他的背,对他说:“军师,我活不了多久了,就让我儿阿斗继承我的王位吧,如果他不能料理国家大事,那么你就当皇帝吧,他叫人准备笔墨纸砚,他要在生前立下最后一份诏书。

刘备驾崩了,蜀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久久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但事情不会因此少一些,反而越来越多,就像刘备生前所说,要让他儿子阿斗继承他的位子,诸葛亮并不想自己做皇帝,他想像以前一样为君主出谋划策,他认为这种感觉是美好的,他想继续做这件事。这个故事读完后,我的脑海中立即蹦出了好几个词语“执着”、“愚忠”为什么诸葛亮是愚忠呢,因为每个人都想做皇帝,因为那样有好多钱和好多权利,而他一直让这个阿斗来做皇帝,帮他辅佐朝事,但这也确实说明了他没有私心,是个忠厚老实的人。昔刘备三顾茅庐,屈尊拜访诸葛亮,与他共赏天下大计,我们看到了一个求贤若渴的君主形象,此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如鱼得水,夺得了荆州、益州等地,建立了西蜀,与魏国、东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对此,我忽然想到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见,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刘备之所以能建立西蜀,诸葛亮功不可没。我们应该以诸葛亮为榜样,胸怀天下,努力学习将来能够为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才智,当然诸葛亮虽然志向远大,但也需要遇到像刘备那样的伯乐。如今,是一个开放的年代,谦虚是一方面,但是有时也需要适当的表现自己,展示出自己打才华。名震天下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巧借东风,以少胜多,大败魏军,拉开了,三气周瑜的序幕,此后西蜀与东吴数次交锋中,诸葛亮三气周瑜,致使周瑜最终被气得吐血而亡,临终前在床上连叹数声“既生瑜,何生亮!”或许有人会觉得天妒英才,觉得周瑜死的不值得,其实,的确是这样,若周瑜能够心胸宽广,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的对待诸葛亮这个竞争对手,努力使自己进步,以诸葛亮为自己的活力源泉,而不是一味的妒忌,我想今天的三国史上又会出现一个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周瑜。其实,我们学习也一样,应该时常给自己一个高度,找一个与自己旗鼓相当竞争对手,互相勉励,互相促进,以彼此为动力,相信一定能在学习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北伐战争开始时,蜀国应该是万事俱备,势如破竹,岂料事与愿违,在诸葛亮离开荆州协助诸葛亮的同时,东吴出尔反尔,乘虚而入,诱关羽中计,致使关羽被斩杀,荆州失守,此时刘备获知关羽死时,悲痛欲绝,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毅然停止北伐,挥师进攻东吴,结果造成后来的陆逊“火烧连营”此后,蜀军元气大伤。对此,我想说的是刘备此人太易感情用事,虽当初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兄弟情深,可如今他已是一国之主,以应大局为重,以天下为己任,不能为一己之私欲,而致几十万将士生死于不顾,造成蜀军大败。我们作为学生,不能像刘备那样统领国家,但是我们要吸取前车之鉴,在行事之前先经过大脑思考一遍,同时我们也肩负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重,平时,要多为他人着想,多关心他人,不能意气用事。读完《三国》我伫立在窗前,望着美丽的星空,久久不能忘怀,它让我领悟到战争的残酷,老百姓为此过上了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贫困潦倒中过完一生。他们是不幸的,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则是幸运的,不用担心会因战争而过上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生活。

为此,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定而和平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发奋图强,尽职尽责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