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声调拼读音节。

3、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今天,有四个声母要开个联欢会,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大家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第一个节目叫做:敲队鼓。小朋友知道队鼓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

师:我们可以看一看书本上的图。这就是小队鼓了。诶!在敲队鼓的`时候啊,有一只小队鼓敲得特别带劲儿de、de、de、de,观众们啊就一定要认识它,它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d。

生:……

师:在读它的时候要轻一些,短一些。大家一起跟着老师来读。

生:……

师:d的样子怎么来记呢,小朋友们又要动脑筋想办法了。

生:……

师:噢!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想出办法来了啊(左下半圆ddd,小鼓一敲ddd)

师:老师怎么觉得这个声母这么面熟啊,好象前面学到过似的,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来想一想。

生:……

师:噢!原来和b点像,可是它们不一样,右下半圆是bbb,左下半圆是ddd。那么请小朋友们来写一写d,它是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先写半圆再写小棒,写法和b也不一样,b是先写小天线,再写半圆的。小朋友们要记清楚。

师:观众们认识了d之后呢,d就想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玩,大家看,声母d找到了哪些好朋友啊?(出示da、de、di、du)请小朋友们来拼读。(指名)

生:……

师:第二个节目开始了,叫做:小鱼跳舞。轮到它跳舞了,小鱼活蹦乱跳的,可高兴了。我们就来学一学,跳舞的小鱼t。我们一起来读。

生:……

师:读的时候要轻短。大家再来一遍。

生:……

师:在四线格里写的时候要先写竖弯,然后再写横。小朋友们练一练。

生:……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拼读了,看看有没有学会拼读音节。ta、te、ti、tu

生:……

师:好,小朋友们很能干,方法也学会了,我们以后自己就能认识很多拼音了。

师:现在呢,两个节目已经表演完了,这些字母演员们啊要休息一下,它们就自己去找朋友了,d和t跟带声调的a、e、i、u交上了朋友。(出示)

师:有这么多,小朋友们会念吗?

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8条词语,发现并掌握词语特点,以此积累更多词语;

2.过程与方法:以“大眼睛”为教学激励名称,在几种情境中,发现汉字、词语之中的特点、顺利、自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动脑的学习热情,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自信心,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掌握词语特点,有主动积累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掌握词语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8条词语,发现并掌握词语特点,以此积累更多词语。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选出课堂上的“大眼睛”,每名同学都是挑战者,都有机会,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来闯关。

二、闯关学新知

第一关:说反义字。快速说出与其意思相反的字。

出示汉字:左、生、里、悲、头、深、天、寒

第二关:仔细观察找特点。

请观察以下8组词语,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左邻右舍、生死存亡、里应外合、悲欢离合

街头巷尾、深入浅出、开天辟地、寒来暑往

(成语中蕴含反义词,把对应的反义词画下来)

第三关:准确读词。请你准确地读出这8个词语。

请大家联系过去的读书经验,或是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大胆地猜测,尝试理解不解的成语,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资料,借助于老师,包括老师手中的教参!请大家行动起来吧!动起来,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解决问题!”

第四关:根据意思,猜词语,每条意思读两遍。

(1)道理阐述得很深刻,使用的语言却通俗浅显。——深入浅出

(2)开创人类世界是,与神话传说人物盘古有关。——开天辟地

(3)外面围攻,里面接应。——里应外合

(4)泛指生活中的悲哀、欢乐、离别、团聚等种种遭遇。——悲欢离合

(5)左右邻居——左邻右舍

第五关:成语填空。准确地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左( )右( ) 生( )存( )

悲欢( )( ) ( )头( )尾

( )入( )出 里( )外( )

( )天( )地 ( )来( )往

第六关:说类似的词语,看谁知道得多。

三、趣味猜一猜

同学们,咱们刚才玩的成语竞赛还不过瘾,这次老师也参加,当主考官,你们来闯关,猜含有数字的成语。(画图)

三长两短、横七竖八、丢三落四等。

四、积累

1.读准成语。

2.找特点。其中“天南地北”“出生入死”“舍己为人”是由两对反义词组成的成语。其余的是由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组成的成语。

3.根据意思猜成语。

4.你还能发现哪能些特殊类型的成语?

五、作来设计

1.书写本课所学生字。

2.找一找特殊类型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练读、猜字谜等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街、巷。

“舍”注意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丿”。“巷”注意“巳”,不要写成“已”或“己”。

三、积累词语。

教材9页,能主动理解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四、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本领?想进一步探索汉字的奥秘吗?

板书设计:

一组反一组近 两组相反

左邻右舍 生死存亡

开天辟地 悲欢离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前透视】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观察揭题:

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

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

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二、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

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

“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刚开始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数的个案告诉我们,品尝失败滋味并不能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反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习作的信心;相反,调查那些喜欢习作的孩子,他们对习作的喜欢,往往是从某次具体的习作成功或者某次老师表扬开始的。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习作,能唤起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能促进学生走向习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对的态度。所以,对于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来说,我们更主张“成功是成功之母”,习作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品尝成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乐于表达,建立习作自信心。

如何促成学生成功呢?我们以人教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的八次习作设计来试作讨论。

一、把握标准,降低门槛,减少畏惧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二学段“习作”的第一条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二条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言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们细细体会,就能读出其中的潜台词:对于起步习作而言,乐于表达比表达效果更重要,习作信心比习作结果更重要,言之有物比语言形式更重要。这要求我们降低习作进入的门槛,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进入习作领域中,并初步品尝习作乐趣,尽早享受成功,及早建立初步的习作信心。人教国标本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材的习作设计中,提出了具体的习作要求的有:“习作一”间接地提出学习别人优点,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清楚”地表达的要求;“习作四”提出把“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要求,“习作五”提出了“要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习作七”提出了“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的要求。概括起来,习作的主要要求是文通句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出的“内容具体”是相对而言的,它不同于四年级,更不同于五、六年级的“具体”的要求。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通常状况是,教师按惯性思维习惯,忘记了学生对象是三年级,往往过于“苛刻”,拔高要求,结果学生怎样努力,都难以获得成功体验。久而久之,他们畏惧习作,谈“写”色变。因此,我们领会编者意图,就要注意恰当地把握标准,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习作,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学生。只要学生有习作闪光点,都应该给予鼓励肯定,从而把学生一点一滴的成功固化下来,再发现新的成功,再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更大的成功,建立起习作的信心和兴趣。

二、读懂教材,先说后写,促成表达条理化

我们的教材采取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编排的新模式。先口语交际再习作的编排方式,使口语交际课既能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为习作找到素材,打开思路;通过先“说”,还可以把学生头脑中模糊的语言具体化、思维条理化。我们习作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把握好先说后写的过程,实现学生由说到写的自然过渡和由易到难的顺序发展。

其次,编者为了照顾各种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话,都有写的材料,教材对习作的题材限制少,总是给予学生较多的弹性与自由选择的余地。如《语文园地一》的习作“写一写家乡的景物”,编者考虑到各地家乡的景色不尽相同,有的可能特点不太突出,因而教材允许学生“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这种编排,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目的是让各个地区各种情况的儿童都有写的素材,轻松选材,建立成功感。

另外,编者比较强调学生养成自读修改的习惯,使学生能自己写出更为满意更通顺的文章,品尝更多的成功滋味。《语文园地二》提出“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语文园地三》提出“可以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认真改一改”。这样做,就是希望儿童能尽可能地写成一自己满意的来,让学生在每次的中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

三、讲究方法,激发兴趣,帮助表达具体化

要让学生享受成功,我们的教学只是领会编者意图,降低习作进入门槛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文不是难事,而是易事、趣事、乐事”的体验,使学生轻松习作,享受习作。

1.活动法:即通过一定的活动唤起儿童的真实体验,它强调学生习作要有亲历活动的体验过程。例如《语文园地二》写开展环保活动的事情,假如学生没有亲自参加环保调查等活动,习作一定会空洞无物;假如学生亲自参加了诸如污水取样的调查活动,学生对于水的污染状况,对“臭”到什么程度,“脏”到什么程度,自己调查要克服哪些困难等便有亲身感受,他们写的就会自然、真实、具体。有了实际的体验,学生产生的感想也自然是“真情实感”。

2.情境法:有些题材的习作,教学时创不创设情境对学生表达效果影响很大。如《语文园地五》的写“父母或父母与我之间发生的事情”,如果直接让学生说父母的事情,恐怕语言很干涩;如果我们通过视频、动画,再现父母在儿女生病时,吃饭时,下雨没带伞时的场景,再配适合的音乐,学生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情绪思路就可以迅速展开,就会自然联想起自己父母的点点滴滴的事,体会这些小事中蕴涵的浓情厚爱。有了这样的情境铺垫,学生的习作往往会情真意切,内容也会比较具体。

3.趣味法:如“合并法”,学生写《语文园地一》的“家乡景色”,可以让学生第一天写家乡的山,第二天再写家乡的水,第三天再写家乡的人……等到三五天后,请学生把自己的连起来读一读,就成为了一内容丰富幅较长的了,这样就会产生“我能写这么长幅的啦,真了不起”的感受,就可以树立起一定的习作信心。《语文园地七》是“自由写”,题材不限,学生可以写自己最想写的;形式也可以不限,我们的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模式来尝试,比如采取“交换法”,让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写,你说我问,你写我改的方式;可以采取“猜写法”,两人一组,甲写开头结尾,乙来猜说中间的经过,再修改纠正等方式。这些方式有趣味,但目的是要学生通过交流促成表达清楚具体,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实现表达清楚具体的目标。

4.虚拟法: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童话作家。他们写童话不需要老师教,个个都会写。这启示我们写想象对于提高学生习作表达能力是很的,学生愿意写,就可以鼓励他们多写,这对写实也是的。本册教材安排了“习作六”“习作八”两次想象训练,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训练语言,发展语言。

虚拟想象作为一种习作训练方法,我们可以不受教材的次数的限制,不受幅的限制,应鼓励学生自由写,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在写实去想象适当的场景、人物的内心活动,使表达具体化。

四、善用激励,肯定优点,强化学生成就感

教师善用激励,发现优点,强化优点,是学生信心的重要来源。

有一位知名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教育案例:一个三年级孩子不爱习作,文非常困难。有一次,这个孩子遇到了写人,他感到十分困难,这位老师便打算降格以求,放孩子一马。放学后,老师与孩子一同回家,边走边聊,聊到班上同学时,这个孩子突然冒出一句“我觉得某某同学最怪了”。老师问他为什么怪呢?他说这个同学最爱说“我也是”。老师便说你举例说一说呢!这个同学说,有一次一个男同学说自己有一条白狗非常可爱,这位同学马上说“我也是”,一次女同学在说自己有一条漂亮的裙子,他从教室进来没听清别人说什么也说“我也是”,笑得大家前仰后俯,还有一次,一位同学说这个星期天,他的舅舅结婚了,他从教室进来没听清别人说什么也说“我也是”,弄得大家肚子都笑疼了。他这样一讲,老师马上表扬,鼓励他写出来就肯定是好啊!孩子回家一写,第二天交来的《“我也是”》果然生动,老师念听后,孩子十分高兴,从此走向了自信,直到中学,都成了他的强项。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习作的应多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扩展学生的优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心。

总之,我们树立“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意识,降低习作进入的门槛,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发现和强化学生的优点,三年级起步习作的难点是可以突破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