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多美网

2025-08-28演讲稿

欢迎阅读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1

几天前,语文课前三分钟讲话时,张婉君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埃森·豪威尔小时候受了一次伤,很小,小到可以忽视。于是他挺着,没告诉任何人,没想到三天后,伤势急剧加重,无法行走,医生说要截肢,否则有性命之忧。他不肯,还挺着。全家人都陪着他,他的伤最终好转。文章赞美他的坚忍。说就是因为他能“挺住困难”,所以才能有之后的成功。

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固然一定有他出众的坚强,一定百折不挠,但这个故事不能作为例子。

首先,有了小伤理当尽快处理,而不是所谓的“挺住”,扁鹊言,“疾在腠理”,不治的话,必将深入“骨髓”,可埃森·豪威尔却不管不顾,任由伤情在恶化却仍隐瞒,且仍不处理。视自己身体如无物。这种“挺住”有意义吗?人们常说“预防胜于治疗”。如果他能及时地告诉家人,或及时地处理伤口,又怎么会有后来医生要求的“截肢保命”?

终于,他连走路都不能了。他的家人才终于知道这件事,也请来医生处理。医生说要截肢,他死活不肯,还逼母亲发誓:不能趁他昏迷时截肢。我就奇怪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啊!舍一腿而保一命有什么不好?虽然最终病情好转,但那是一个奇迹,几率很低,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如果每个有类似选择的人都像他一样,能活下来的又有几人呢?

另外,就是因为他所谓的“挺住”,几天时间,所有家人都在他的身边,提心吊胆。他一个人,让所有家人为他不眠不休。为他着急!这样的“挺住”岂不是太自私了吗?

文章的标题是“挺住困难”。挺住困难是在陷入困境时守住自已的一份希望,从困境中走出,可这个故事能算作挺住困难吗?开始本来没什么事,最多算做“困境”边缘吧!他的“挺住”是在朝困境深处走去,越陷越深。在“困境沼泽”中偶尔有几块略微坚硬且高的'石头,他碰巧踩了上去,离开了“困境沼泽”。这难道能说是他找准了方向走出去的吗?这也能算是“挺住困难”吗?

当人们处在绝望边缘时,守住自己的那一份信念不放弃,挺住自己正遭受着的磨难,直至看到耀眼的成功之光,这才是挺住困难!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2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书是纳兰容若的词传。首先,介绍一下作家。苏缨,著名畅销书作家。出版作品有《纳兰词典评》《纳兰容若词传》《王国维点评红楼梦》《纳兰典评宋词英华》《一生最爱纳兰词》等,均是诗词类畅销书。苏缨对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鉴赏功底,并善于以诗词来诠释现代社会的爱情,其清丽感性、温婉煽情的笔法,深得读者喜爱。毛晓雯,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出版作品有《纳兰容若词传》《唐诗的唯美主义》。这本书写的是纳兰词的鉴赏和他的故事。纳兰容若,生于权贵之家,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终。他著有《通志堂集》《渌水亭杂识》还有词集《侧帽》《饮水》。他的词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等方面。他的名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等。下面读一段: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词的美丽和忧伤。安意如说,“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而纳兰词中的典故颇多,所以收获不小。比方说,他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不辞冰雪为卿热”这一句 在读的.同时,自己也有品味一些词句。比如说,

当然作者的品读更深一些。安意如的这本《当时只道是寻常》也是写纳兰词的,她不仅讲了纳兰性德的故事,也以古代文人的故事来诠释容若的词,有几篇也讲了自己的经历。所以读容若的词传,喜欢他的词自当修身养性,感受他的情深意切,不是很喜欢的也不妨读一下,可以增长知识。谢谢!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一个人很有成就,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奋争取的。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是不可猜疑的。

每一个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而来的。比如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他从小就酷爱学习,一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如果他没有从小的勤奋努力学习,他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巨人。没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是不可能有成就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每一位有成就的人都曾努力学习、努力探索过。

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如果你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有成就、有才能让人敬重的人物,但你又不肯,或不敢去学习最终还是会一事无成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证明镭的存,千辛万苦,冒着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经过他们的`勤奋、努力最终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证实了镭的存在。这是一次多么让人惊叹的事实。正是居里夫人的肯做、敢做才证实了镭的存在。因此,要想成为有才能的人,就要从小“肯学”、“敢学”。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

文学老师说:这世上从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人生之路总是跌宕起伏,曲折丛生!

年少时,父亲母亲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告戒我们:孩子,千万不要走弯路。千万不要!而年少轻狂的我们总是固执的认为自己走的路才是最平坦的。那时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

成年了,脚下的路已完全的铺开,而这时,我们面对一个个未知的岔口又疑惑了,天地之大,何去何从?

哥白尼死了,伽利略还活着。这个活着的人将哥白尼著名的“太阳中心说”发扬光大,却遭受到教会更为严重的迫害!哥白尼是伟大的,伽利略也是伟大的.,他们都敢于在那样湮灭的年代勇敢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只不过后者在坚持真理和保住生命的考验下退缩了:他忏悔了。但是,这退缩是光彩的!他走了一条更为迂折的道路,他不是一个莽夫,他是一个生命的热爱者,同时他也是一个忠实的真理发掘者!在漫长的流放岁月中,在孤独的丛林中,在茫茫的天地中他不曾有一刻放弃过对真理的追寻!而是在寂寞中,在落魄中创作了一部更加壮丽的天文学史诗!

伽利略究竟是不是科学上的巨人,人格上的小人呢?倘若,当初他选择的是被火烧死,而非忏悔,那他不是才有资格被称为“一个为真理奋斗至死不屈的伟大科学家呢”?哦,不对!他死了,那那部更伟大的天文学著作又将由谁来创造呢?那我们是不是也要说:伽利略是科学的罪人,是他使科学的进程而延迟呢?我真希望这只是一个荒谬的构想而已。接不说生命的宝贵,且不说伽利略生命的真正执掌人是他自己,且不说后世平庸的小人们其实没有资格去对伽利略指手画脚,我只说,伽利略真真正正是一个伟人!即使他曾在死亡面前害怕,即使他走过一条弯曲的道路,但这依旧无妨于他成为一个伟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伟大的人物不是在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后而书写了自己更为灿烂的人生么?

乌台诗案中,韩愈被贬潮州徒有一生抱负的他在这荒凉之地退却了吗?不,没有!面对潮州的蛮荒之地,他虽曾迷茫过,只能独酌月下与冷月为伴。但韩愈又清醒了,面对潮州百姓生活的惨景,他选择了脚踏实地,尽力为之,终于做到了“潮州八月兴四利”的许诺,赢得了“一片江山尽姓韩”的美名。

古人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那么,对于司马迁来说,他究竟有得几乐呢?正值壮年,却要遭受宫刑之苦。而这只不过是因为别人伸张了正义而已。父母俱亡,无兄弟,一乐不存,遭宫刑后,他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选择了向朝廷屈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然而当世人却不能理解他,他每念此事也是“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于是,二乐,三乐俱亡也。这样,却有一部伟大恢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问世。是非功过,历史自知。

司马迁的曲折人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他的成就也是绝无仅有的,啊!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伟大缔造者!

灿烂星空,会有多少流星划破时空,又会有多少成为真正的永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