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动物》

欢迎阅读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动物》(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动物》 篇1

目的:

1、尝试用油画棒与水粉作画,体会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激发幼儿的兴趣。

2、学习水彩平涂的方法。

3、培养活动的观察、想象能力及大胆创作画面。

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观看了动物世界及有关动物的图书等。

2、白纸、油画棒、水粉色、毛笔等

过程:

一、变魔术形式,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一张白纸(事先用蜡或白色油画棒画好图案)平涂颜色,变出其图案。

2、请幼儿模仿老师平涂的方法,进行操作,变魔术。

二、观察讨论

1、提问:你变出什么没有?老师变出了什么?怎样变的.?

2、还可以怎样平涂颜色来变?使画面更漂亮?

三、操作探讨活动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画面。

2、指导幼儿大胆涂色,在颜色交界地方不要停笔,两种颜色可以碰在一起。

3、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蜡不溶水)

油画棒涂色时,涂的深和涂的浅的部位,在最后用水粉平涂时有什么变化?两种颜色碰在一起有什么变化?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底色间相互渗透的效果。

2、表扬颜色搭配好、涂色均匀、画面具有想象力的作品。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动物》 篇2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幼儿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信息,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模仿,提升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模仿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感受动物的可爱,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深入认识几种常见动物的特点,能用清晰、完整的语言描述喜欢的动物。

2. 难点: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生存环境的关联,培养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1. 多种动物的图片、视频,如小狗、小猫、兔子、大象、长颈鹿等。

2. 动物玩偶若干,包括小狗、小猫等常见动物。

3. 绘画工具,画纸,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教师拿着小狗玩偶,模仿小狗叫声“汪汪汪”走进教室,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问:“小朋友们,听,谁来和我们一起玩啦?”引导幼儿回答出小狗,从而引出今天的主题“我喜欢的动物”。

2. 让幼儿围坐成半圆,依次传递小狗玩偶,鼓励幼儿摸摸、抱抱,分享自己对小狗的初步印象,如“软软的”“毛茸茸的”。

(二)基本部分

1. 动物图片展示与讨论:教师在大屏幕上依次展示小猫、兔子、大象、长颈鹿等动物的高清图片,每展示一张,先让幼儿安静观察片刻,然后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只动物,它长什么样呀?”鼓励幼儿描述动物外形,像“小猫有尖尖的耳朵、长长的尾巴,毛是软软的”“兔子眼睛红红的,耳朵长长的,蹦蹦跳跳很可爱”,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丰富幼儿描述词汇。

2. 动物生活习性讲解:结合图片与简短科普视频,介绍动物生活习性。播放小猫抓老鼠、舔毛清洁自己的视频片段,讲解“小猫是夜行动物,晚上眼睛看得很清楚,还特别爱干净,经常舔毛”;展示兔子吃草、在洞穴居住画面,说明“兔子爱吃胡萝卜、青菜,喜欢住在安全的洞里”,通过直观展示,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动物习性差异。

3. 分组模仿秀: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 2 - 3 个动物玩偶,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玩偶进行模仿,模仿动物叫声、走路姿态等,组员间互相猜对方模仿的.动物,之后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增强幼儿对动物特点感知与团队互动。

(三)创作与分享部分

1. 绘画创作:给幼儿发放画纸、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动物,可以是刚才认识讨论的,也可以是自己熟知的其他动物,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添画动物生活场景,如小狗在草地上玩耍、小鸟在枝头唱歌等。

2. 分享画作:幼儿绘画完成后,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作品,讲述画中动物及有趣故事,如“我画的是小猴子,它在树上摘香蕉,可灵活啦,我去动物园看到小猴子就这样”,其他幼儿认真倾听欣赏,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强化幼儿对动物喜爱与表达自信。

(四)总结拓展部分

1.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认识的动物,回顾它们外形、习性,强调动物是人类好朋友,像小狗帮看家、小猫抓老鼠。

2. 拓展: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观看动物纪录片,下节课分享新认识动物及有趣发现,延续幼儿对动物探索热情,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延伸

1. 在班级图书角投放更多动物科普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探索。

2. 在美工区准备超轻黏土、废旧材料等,鼓励幼儿制作动物手工作品。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动物》 篇3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动物》(通用1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动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动物》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待动物。

2、积极参与照料小动物,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重点:

认识常见的动物能说出其名称及主要外形特征等。

难点: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知道要保护动物。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2、幼儿收集关于动物的资料,观看幼儿饲养小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可爱的动物,我们来看看有谁呀?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各种动物的特征,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⑴看图说说,图上有那些动物?你喜欢这些动物吗?在你喜欢的小动物括号里打√。

⑵启发幼儿讲述喜欢这些动物的原因,并鼓励幼儿谈谈还喜欢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

3、组织幼儿讨论动物的益处。

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⑵有些动物很凶猛、会伤人,我们要不要保护他们?为什么?

⑶人们离开了动物会怎样?

4、讨论:如何保护动物

⑴你知道哪些稀有小动物?为什么它稀有、珍贵?

⑵人们是怎样保护它们的?

⑶你会用什么方法保护小动物?

5、交流:你最爱的小动物

⑴小动物爱吃什么?

⑵你喂时小动物表现怎样?

⑶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⑷请你摸摸小动物的毛,与它讲讲话。

(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情感,减少对动物的恐惧感。)

3、小结:动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爱护,真快乐!

教学反思:

1.对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思:本活动较好地达到预期目标,但思维能力的培养较胜于情感的激发

(1)通过T课件,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视、听等感官积极投入活动,通过主动活动,获得观察、分析、推理等多种思维的学习方法,幼儿的推理过程正确率较高,因此目标1的达成度较好。

(2)情感培养也是本活动的重点,但是,活动中教师在这一主线上的把握还有所欠缺,如:第二环节活动中,教师过于强调幼儿思维的训练,而淡化了情感的调动。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将情感目标融于每一个环节,从而推动幼儿爱动物的情感不断提升。

2.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反思:

(1)本活动各环节中都蕴涵着记录内容,如:幼儿自己记录的“我喜欢的动物朋友”;师生共同记录所猜动物和验证过程等。从活动前的记录准备与今天活动中,发现孩子对记录很感兴趣,而且已具备初步的'记录能力,因此,活动最后,教师又布置给幼儿一个记录的小任务,使记录这一学习方式延伸到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中,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2)活动课件的制作非常细腻、精巧,很受幼儿喜欢。课件中,猜动物的形式多样化:看动物的局部特征、听动物的吼声、从动物的生活环境想象推断结果等,从不同的角度引发观察思考,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从中学习正确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判断事物。

(3)第三环节中,老师让孩子围坐在身边,给幼儿讲述真实新闻小故事,故事内容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简单的文字与图片呈现给幼儿,这样的活动氛围与故事的呈现方式非常亲切自然,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3.对现场孩子的表现与老师回应调整的反思:

(1)整个活动中孩子的思维积极主动,师生之间、孩子之间互动热烈。但是活动过程中,也有一些出乎意料之处,比如:课件中所选择的动物过于简单,挑战性不够,因此在猜测过程中幼儿较快地找到正确答案。教师在幼儿对动物认识经验的把握不够准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环节中对幼儿思维锻炼的效果。

(2)听完新闻故事,幼儿的情绪高涨并引发回忆,他们急切地将自己所了解的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此时,虽然活动已接近尾声,老师没有阻止幼儿,依然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并且鼓励幼儿学做有心人,学习关注身边的事物,并将这些感人的故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4.活动后的调整设想:

(1)中班后期的孩子思维逐渐有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将给孩子提供更多类似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训练游戏内容与材料,进一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2)从幼儿交流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已初步具有关注新闻事件的意识。在活动室,将设立“小小说新闻”活动角,引发孩子关注生活、关注周边事物,扩大幼儿的眼界,帮助幼儿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