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这条小鱼在乎》说课稿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这条小鱼在乎》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这条小鱼在乎》说课稿 篇1

练习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小男孩明明知道捡不完,可他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儿地捡?

(2)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小男孩是个富有爱心的孩子?

(3)文中的男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和看到小男孩的行动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3、读读写写。

沙滩甚至蒸干拯救注视在乎近在咫尺

4、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常见的小动物,走近这些小动物(老鼠、害虫等除外),看看它们是否受到什么威胁,它们生活的环境是否遭到破坏。如果是,想想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小动物。

一.教材简说

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多么有趣!也许有人要捡回家慢慢享受这海中的美味,也许有人会驻足观赏这些小生灵在烈日下的沙滩上如何挣扎至死,也许有人会将正在跳跃的小鱼儿埋起来,然后用沙子为它们筑起一座座精致的坟墓……

而文中小男孩的行动却令人肃然起敬。他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使命。这么多的小鱼,他是捡不完的,但他在尽力地捡着,扔着。在他眼里,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了一个生命啊!生命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可以想见,文中的男人后来也一定会加入到把小鱼送回大海的行列;读了这篇课文,每个孩子也一定想加入这样的行列;读到这篇课文的每位老师和家长,脑海里也一定会蹦出八个字:“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二.教学建议

文章叙述简洁、语言平实、情感动人。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教学情趣,注重情感交流和个性发挥,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悟出真情,悟出灵性。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小男孩有爱心”这一中心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不停地”、“用力”,“头也不抬”,“一边……一边”等词句,通过充分的品读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针对学生生动活泼的年龄特征,可采用表演朗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重点读好小男孩的话,演好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我知道”要读得干脆些。文中出现了六个“这”,要读得重一些,以表现小男孩救小鱼态度的坚决和专注。通过反复演读,学生都已进入“角色”,并为小男孩的行为所感动时,教师可相机启发提问:(1)在演读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2)你如果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在乎吗?你会怎么做?并引导学生质疑,产生如“那个男人是不是就没有爱心”、“成百上千的小鱼究竟能不能都救活?”等问题。把问题引发为中心明确的争议。在争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教材链接

本文是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外国教师所演讲的部分内容,由田辉译写,发表于《读者》。原文结尾如下:“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们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在这里,我希望你们勤奋、努力地学习,永远不要放弃!记住,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小学语文《这条小鱼在乎》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小鱼有生命吗?在困境中小鱼能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2)在课文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小鱼被困,男孩去救鱼,和一个男人的对话。

(2)学生质疑。

通过讨论,朗读课文来解决,个别的放在学文时解决。

三、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1.那个男人在海边散步,他看到了什么?

小鱼被困,处境极危险,“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他们回不去了。”“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男人还是向前走着,忽然他停下了,他看到了什么?

“(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

“走得很慢”、“弯下腰”、“捡起”、“扔回”这四个动词写出了他全神贯注和不遗余力的情状。

练习朗读。

3.男人忍不住了,问那个小男孩“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既然知道这种努力是无济于事的,那继续干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有谁会感激呢? ”小男孩怎么回答?

“这条小鱼在乎!”他认为怎么样?

(在他的心目中,每一条小鱼都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个体,都和人一样有生存的权利,有获得同情、关爱和帮助、呵护的需要。救活一条小鱼就是救活一条生命。尽管这么多小鱼他救不过来,可是对于被救的小鱼来说,他的新生不就意味着重新获得了整个世界吗?有什么理由不倾情相救呢?别人在乎不在乎有什么重要呢?)

4.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板书设计:

这条小鱼在乎(生存的权利)

小鱼被困:近在咫尺 回不去

男孩救鱼:走 弯 捡 扔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教完这篇课文,不禁感慨:课文中的男人不是没有经历过童年时代,那么他是怎样丢失了一颗童心而变得如此世俗和功利的呢?反过来说,若干年后,男孩也会长大成人,走向成熟,那时他还能保持这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吗?在人类不断走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怎样消除这种隔膜和异化现象呢?令人深思。

小学语文《这条小鱼在乎》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随文理解词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围绕课题,展开谈话,引导学生读文。

2、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展开研读,由人物行为和语言体会人物心理,感悟人物的品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小男孩的天真善良,唤起学生内心的善良和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男孩的爱鱼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内涵,培养救助弱小、关爱生命,哪怕力量微薄也要去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歌曲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1、欣赏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引出课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板书课题:“这条小鱼在乎!”

师:(指名读课题,齐读)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在乎”是什么意思?“这条小鱼”指的是哪条小鱼?小鱼在乎什么?这句话是谁的?

2、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了课文,这些问题你自然就会弄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你们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男孩救鱼)

2、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这篇文章当中给你印象最深或者是最能感动你的地方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品词悟情。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把你的想法和小伙伴交流交流吧。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一)小鱼的危机处境

“它们被困在浅水洼,回不了大海,有的在那少的可怜的水里挣扎着,有的从水洼中跳到沙滩上,奄奄一息地等着死去。”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渗光,这些小鱼也会干死的。”

1、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浅水洼吗?

2、师:浅水洼里的小鱼情况怎么样?

(!)抓住“困,挣扎,奄奄一息”等词句,体会此时小鱼的处境。

(2)借助想象走进小鱼的内心,感受他们对生命的呼唤。学生假想此时自己就是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借学生之口,说出小鱼想说的话。

(3)指导学生带着小鱼急切的心情读这些句子,深刻感悟这些词语的深刻内涵。

(二)小男孩的真情表现

“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儿,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他在不停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地把他们扔回大海。”

1、师:哪些词语用的好?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在你的脑海中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预设:学生可能抓住“每”“弯下腰”“不停地捡起”“用力地扔”

学生通过抓住这些词语,走进小男孩的内心世界,感受小男孩在把救小鱼当成自己的.使命。

指导朗读。

2、文中还有哪些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a、“我知道。”

b、“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教师相机引导:

a、小男孩知道什么?

抓住男人说的话、“成百上千”引导学生去想象情景,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小鱼确实是无法都能获救的。

师:那你为什么还要就救他们?

师:小男孩回答男人的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谁能读出来

b、小鱼在乎什么?除了小鱼在乎,还有谁会在乎?

理解“你这样做有谁会在乎呢?”表达的意思,与小男孩的回答对比,进一步体会小男孩是在关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在执著的完成一项使命,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

“如果你是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当你被小男孩扔回大海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感悟主题,升华认识。

1、面对被困的小生命,男人是怎么做的?

2、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面对弱小的、处于危险中的小生命,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3、教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作业实践。

1、自己试着复述这个故事,将这个真是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2、搜集有关关爱生命的小故事。 练习讲故事,是为培养学生的附属能力打基础。

小学语文《这条小鱼在乎》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内涵,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善良的人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沐浴人文关爱的光辉。

三、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内涵,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善良的人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感受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沐浴人文关爱的光辉。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这条小鱼在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什么?这些小鱼面临死亡,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2-6段

1、孩子们,小鱼的心里话,被同学们读懂了,也被书中的小男孩读懂了。(板书:小男孩小鱼)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课文2-6段,边读边画一画,从哪看出小男孩读懂了小鱼的心里话。(生自由读)

2、汇报:引导学生抓“他走得很慢扔回大海”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抓词理解(1)不停地为什么不停地扔呢?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让你不停地去做某件事时,你觉得怎么样?多么感人呀!我们就来读读小男孩不停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2)用力为什么用力?感受到什么?

3、是呀!小男孩不仅要不停地捡,还要用力去扔,现在,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师用语言渲染)同样一个动作,他要重复几十次

4、看到这样的'画面,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感动吗?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读读这部分。

5、孩子们,那么多鱼,你觉得能救得过来吗?(不能)是呀,文中的男人和我们一样,他是怎么说的呢?(读文中男人的话)

(1)从男人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鱼太多,救不过来)你们看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

(2)男孩怎么回答的?男孩的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肯定)指名读

(3)此时,我就是这个男人,我想问:“你明知道救不过来,为什么还在救?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为什么说这条小鱼在乎?

(4)你们看,这些小鱼在我们的眼中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而在小男孩的心目中呢?它重不重要?此时的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5)多么善良的小男孩呀!(读小男孩与男人的话)

三、总结升华沙滩上不止这一条小鱼,还有成千上万条小鱼在等着小男孩去拯救,不管多累小男孩都要坚持到底,因为他相信他一定能够拯救更多的小鱼。读最后一段。升华:生命无论大小都是可贵的,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哪怕是一根草,一朵花,让我们关爱每个生命,给弱者尽量的帮助,让所有的生命快乐、幸福吧!

七、教学反思

课堂上通过抓住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这条线索贯穿全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抓住重点词语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体会小男孩的善良,并进行感情朗读,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

1、研读教材,备学生还要加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时应引导学生去呈接,但在课堂中我没有灵活调整,说明对学生研究的不透。

2、教师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不及时。

3、教师没有适当的提升。这节课也考虑到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思想感情的渗透,但由于2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有些事先设计好的环节,在课堂中就删减了,就象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由于都已经打了两三次铃了,所以最后部分就没有再一次升华文章的主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