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教育的十字路口》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教育的十字路口》有感 篇1
我读了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书中写的都是一个个教育故事,从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他对教育的一丝丝忧愁,他就一个站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特性而赋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点。”书中的这两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么谁来进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学会“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之门。”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关键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
读《教育的十字路口》有感 篇2
《教育的十字路口》是张文质的新书,用教育札记的方式,记录了作者跳跃的思想。没有前言、后序,可是,饱含思想。这本随笔式的散文集不但表达了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困惑、担忧,体现出了他对一线教师的理解,而且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位父亲的无奈。
“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始终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所有教育的发现都是人性的发现,所有教育的道理其实都很平实、浅近。教育的难处在于无所用心、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教育的难处还在于我们总要时不时偏离了人性的‘常态'”。“教育的对象是人、是生命。”这些是张文质的教育理念。
我们再读读这些文字吧:整齐划一、循规蹈矩、渐进渐变是创新最大的敌人。不是我们不知道走正道在哪里,而是走正道太难了。当教师受到来自教育内部的各种威胁时,他可能很快就会威胁他的学生。教育家鲍伊尔说:当每班学生数超过了30个人的时候,教师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好教师从来就不是靠培训造就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竞赛造就的,好的制度加上自我的期许,才是好教师的成长的必经之路。作者每年坚持在一线听课,若是没有对真实教育状况的`深入了解,怎能有这样的尖锐深刻的思考与阐述?
在如今,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还应该是“求是、求真、求新”的教学研究人员。因此,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一些关于小学教学及课改的理论知识,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积极探讨研究教学方式,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关键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
至于本书中作者所表露的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困惑,绝非是我们所能改变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当教师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一种不断的成熟,一种不断的进步。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只有在自己“打拼”的日子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笔财富的不易。
读《教育的十字路口》有感 篇3
读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最初的感觉是难懂,可是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你会从那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教育故事,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感受到他对教育的一丝丝忧愁,书中的一字一句都饱含着思想。他用教育札记的方式,记录了跳跃的思想。他正是一个站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在人们的贯性思维中,当一个事物处在十字路口时,便是一种艰难,一种痛苦,是一次需要小心翼翼的关键的抉择。然而张文质先生对十字路口有着独特的情怀,渴望教育十字路口的到来,他生动地描述道:“新的教育创生于十字路口,没有傍徨,就无须选择,无须择断,甚至不需要有随时承担责任的勇气,十字路口意味着多元、多样,意味着选择的自由。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真的爱,那么必然就会有自由,因为爱意味着自由,一定也会带来自由。”与其说这是对教育的思考,不如说这是对教育长期眷注后的祈盼,是对十字路口教育充满爱与自由的热忧渴望。“十字路口证明了一种属于每一个人的梦想,有差异,有机理和值得信赖与忠诚的对未来的肯定。”他就是这样一个怀着教育梦想的人文学者,并且将这一梦想化为现实行动。
“十字路口”既意味着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挑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毋庸置疑,正因为如此,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变得十分的迫切。在新课程标准推行的背景下,现实的教育困境并没有减轻。他也有我们一样的无奈,应试教育的压力,生命教育的割裂,都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先要加强自身涵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读好书,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我们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要有充满关爱,热情大度的胸怀。要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要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要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之门,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应该从中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安全的教学环境,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班级、学校就像是一个温馨的家,这样学生就会喜欢老师,既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成绩也就一定会有所提高,从而步入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虽然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我们就像是一块块石头,一同构筑起了中国教育这座大厦。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多读书是我们老师进步的法宝,读书使人进步,一本好书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享受,有的甚至让我们终身受益。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善于读书,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我们要树立新的服务观念,以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教育事业新的辉煌,用我们真诚的爱支撑起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读《教育的十字路口》有感 篇4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张先生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读这本书与读其它的书感觉有很大不同,因为张先生这本书里的文章是细细碎碎的。记录的或是一个场景,或是某人的一句话,或是听课后的几句感悟。有时驻足,有时行走,都围浸于教育深长的思绪……在这些“细细碎碎”中,我读到了耐心、伤感、渴望、期盼……我特别喜欢这种形式,它让我拿得起放得下,随时随地拿起书来读,不必回顾上文,随时随地放下书思考,不必冥想下文。对于时间零碎的我来说,课间也可以读上一条两条。它让我感觉到,原来细细碎碎也是一种写作方式。
“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成长,教育就是互动与彼此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个性而赋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炽。”书中的这两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么谁来进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要加强自身涵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学会“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聪明之门”。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要害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跑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布满活力。
我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但也要加强自身涵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学习,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尊重爱护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我会在学生的成长中、进步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乐趣!
这本书友一个震撼的名字,更有着震撼人心的教育的思考。新的教育,创生于十字路口,如果没有彷徨,就无需选择,无需择断,也无需有随时承担责任的勇气。十字路口,意味着多元,多样好自由,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爱,必然会有自由。十字路口,实际上是我们期待中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十字路口,意味着对价值的重新发现重新认定,在彷徨中孕育着独具的慧眼。真正的教育,在出发时是未知的,只有在相遇时,在共同的参与中,在对话的过程中,意义才日渐清晰起来。
《教育的十字路口》,呼唤着教育的爱,教育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