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中,我着力体现的基本理念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为学堂,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基于这种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古人言:“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设计中我引导学生:“读一读小姑娘心理想法变化的句子,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姑娘”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在读中与小姑娘心灵对话,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体会人物感情,读出理解感受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我多处设计了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充分尊重孩子们阅读的个性行为,努力做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体会、理解、感受、欣赏、评价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知识的训练。因此,我设计了两处语言训练点,一处是让学生通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插上想象的翅膀,围绕“你仿佛听见了,她在高声地说着什么?”练习说话;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是一个能干的小姑娘时,我又设计了一处“请你用‘小姑娘能(xx),能(xx),能(xx)……,还能(xx)。’这个句式说一说小姑娘会做的事情”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此处训练,使学生认识排比句,运用排比句。
教学分析: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姑娘由不愿长大到看到妈妈工作辛苦、生病卧床休息需要人关心照顾而渴望长大的过程,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三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中年级,对教材的理解,体会还不太深刻。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我没有强调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体会,而是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读出自己理解。如:在教学第8自然段时,我对学生说:“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学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自己“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变化,读出体会。”一句过渡“自己读一读10-11,把你感触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读好,一会儿读给大家听(自由读配乐指名读)”。简简单单几句话,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三年级学生字词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而综合运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期。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线,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仿佛听见了她在高声地说着什么?”的说话训练,“请你用‘小姑娘能(xx),能(xx),能 (xx)……,还能(xx)。’这个句式说一说小姑娘做的事情”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情的过程中长大的故事。
2.抓住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小姑娘的心理变化。
3.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抓住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小姑娘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长大不仅仅指身体长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前两天我们一起初步读了一篇课文,谁还记得是哪一课?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出来吧。(生书空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点评:直接导入,师生共同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小姑娘为什么不愿长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那美好的内心世界吧!
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描写小姑娘内心想法变化的'句子划下来。打开书,开始吧!
三、细读理解
1.汇报:谁愿意把你划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生回答师出示句子)
A.“我不愿意长大!”
B.她想: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
C.她想: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
D.“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E.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①你们真会读书,小姑娘的想法都被你们找出来了。请你小声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或许能感受到小姑娘的内心变化。
②请一位同学读,你边听边体会,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姑娘。
③你想问她什么?(学生质疑)
2.学习1-7自然段
小姑娘为什么不愿长大呀?读一读1—7自然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习第8自然段
小姑娘虽然嘴里说着不愿意长大,但她心疼妈妈呀!
她对妈妈说
(出示句子)“她对妈妈说:“好吧,我就不上动物园吧。每天早晨您上班前,不要照顾我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做吧!”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自由读指名读)
小结:在这一刻,小姑娘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他决定自己要开始照顾自己了,她已经在长大了。
4.学习9-12自然段
出示句子:“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她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盼望自己长大呢?你能说一说吗?
①学习第9自然段
一句一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变化,读出体会。
小结:小姑娘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了洗脸、叠被、吃早饭,还学会了梳小辫,在学本领中她个子长高了,胳膊长长了。
②学习第10、11自然段
过渡:有一次妈妈得了重病,她开始关心照顾妈妈,帮助妈妈做事情了。
自己读一读10-11,把你感触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读好,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小姑娘在关心照顾妈妈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本领。请你用‘小姑娘能(),能(),能()……,还能()。’这个句式说一说小姑娘会做的事情。
点评:引导学生认识排比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③看图想象说话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那位能干的小姑娘,她能帮妈妈做事情了,大家看她多高兴呀!你的耳边仿佛听见他在高声地说着什么呀?
小结:多能干的小姑娘,她在关心照顾妈妈,帮助妈妈做事情中不仅身体长高了,而且学会了做许多事情,她——(生接)长大了!
④学习第12自然段
过渡:看到镜子里自己变得高大起来的身体,小姑娘自言自语起来,(学生接读)“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出示句子):小姑娘自言自语:“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问:什么是“自言自语”呀?谁愿意用自言自语的语气读一读。
小结:小姑娘想帮助妈妈做更多的事情。多懂事的孩子!她又长大了。
5.引读最后一节
不知不觉,小姑娘长成了一个高个子的漂亮姑娘,人们赞美她善良能干,她微笑着心理想:(生)长大的感觉也不错!你们想问小姑娘的问题已经找到答案了吧?
四、总结提升
过度:看着懂事的女儿慢慢长大,小姑娘的妈妈多欣慰啊!她心里有许多话想对女儿说,假如我就是那位妈妈,你们愿意做那位小姑娘和我一起聊聊吗?
师生分角色对读
师:我工作忙,离不开身,不能带你去动物园,你说——
生:“好吧,我就不上动物园吧。每天早晨您上班前,不要照顾我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做吧!
师:我得了重病,在家休养,你对我说——
生:“您放心吧,我会让大家过得很好。”
师:我的病好了,但是还比较虚弱,女儿,你又对我说——
生:“您出去晒晒太阳吧,或者去公园散散步,我来做家务事。”
师:看到你在镜子前自言自语,说着——
生:“唉!没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师:亲爱的女儿,你已经长大了,妈妈为你感到自豪!
点评:师生对读既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又使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拓展延伸
1.孩子们,在你的成长记忆中,有过自己照顾自己,关心、照顾家人的事吗?想清楚事情的时间、地点、谁和事情的经过,同桌先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的故事是据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姜尼·罗大里的《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改写的。如果你们对原文感兴趣,可以到网上查一查。他还有两篇非常有名的童话《洋葱头历险记》和《假话国历险记》,你可以读一读。
点评: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长大”的含义。了解有关作者的信息,引导进行课外阅读。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指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承担责任。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的能力。
4、能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小姑娘的内心变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指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照顾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长大的感觉吗?你们愿意长大吗?为什么?
同桌相互述说自己长大后的感觉,人后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过度:你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师告诉你们有一位小姑娘她不愿长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她,好吗?板书: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过度:要想了解小姑娘,必须闯过生字娃娃这一官,相信同学们会很快和她们交上朋友的。大家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标出,并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解决。
1、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交流认识的生字。
3、以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4、将生字送入课文中,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阅读,理解感悟。
1、阅读课文,小姑娘的心里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探究:小姑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逐步体会小姑娘是因为心疼妈妈、关心妈妈、爱妈妈才越来越盼望自己长大。
3、同学们,老师相信现在每个学生对长大又有了更深的体会,赶快在小组内说说你对长大的理解,一会儿老师要看那组学生汇报的。
4、同学们都理解了长大的真正含义,那你们现在就是文中的小姑娘,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带着感情来朗读,体会小姑娘的成长经历。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思考:开始,小姑娘说“不愿意长大”,最后她又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你觉得小姑娘到底愿不愿意长大?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业理解、关心、帮助过别人的事情吗?说给同桌听听。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篇3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北师大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位小姑娘从“不愿意长大”到觉得“长大的感觉也不错”的成长经历。阅读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小姑娘,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课文篇幅较长,记叙的事件较多,但故事的内容从学生生活中来,浅显、朴实的儿童化语言很贴近学生,适合在朗读、探究中体验、感悟,并产生共鸣。在这课里,我设计了如下的环节:
一、谈话导入
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三位名人的成长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长大的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感受长大后活出一定人生价值的成就感,让学生爱上长大的感觉。同时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自读并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解决课文的生字词,让识字这一训练点不脱离课文的语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探究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主题,让学生养成自理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三、朗读课文,品味内涵。
这个环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小姑娘不愿意长大的.原因。并通过边读边思考小姑娘是愿意长大的句子,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习惯。安排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养成乐于帮助别人,学会合作,使合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体会、理解、感受、欣赏、评价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知识的训练。因此,我在这个环节里安排了让学生用“小姑娘能(),能(),能()还能()。”这一句式说一说小姑娘会做的事情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此处训练,使学生认识排比句,运用排比句。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表达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口头表达后再来写作文,写作文就不再无话可说。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描写5个汉字;积累9个词语;分别写出3个词语的近义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流利地朗读写做几件事情的句子,并加以积累。
3、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家人做事是爱妈妈、爱家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想不想长大?
2、出示课题:不愿长大的小姑娘(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你想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读读课文吗?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读课文。
3、学习生字。师:文中有几个生字,记住了吗?(指名交流)重点指导:“缠”注意:广字头。“厨”注意:厂字头。“缠、梳、粥、刷、厨”翘舌音“擦”平舌音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受。
1、自读课文。
2、读了课文,讲讲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读一读,好吗?
4、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课文几次写了小姑娘“想轧长大”?“为什么她想长大?”
5、读后找找有关语句。找出后读一读。
6、同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