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性学习纲要

一、读一读

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查一查

要求查出不明白词语的意思并抄在书上。

三、说一说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四、画一画

1、画出打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打上“?”

五、主题探究

南沙群岛美丽在哪里?

六、拓展

查找有关南沙群岛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复述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谁能复述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出示问题:南沙群岛美丽在哪里?

三、小组汇报

我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果。都准备好了么?

思考

1、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 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

不竭"的意思。)

2、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3、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4、你知道南沙群岛有哪些珍贵的海洋生物、矿产资源和海洋动力?

5、结合课外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学生以总分的句式说说。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有(),有()。

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有(),有()。

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有(),有()。

四、拓展

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南沙群岛的.图片或文字。

五、总结

南沙群岛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六、布置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3、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利用听读识字把字读准确。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指导朗读,感受诗歌。

教学重点:正确拼读及熟记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好,所以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大家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出示贴纸“月亮”

生:月亮。

师:那么,你能说说月亮的样子吗?两头怎么样?就像什么?

生:弯弯的,尖尖的,小小的船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 小小的船” 板书:13 小小的船

生齐读课题。

贴“月亮”,“晴朗的夜空里除了有月亮,还有什么呢?”

生:星星。

师: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夜空啊,有月亮,有星星,今天我们就一起坐上这艘小小的船到美丽的太空上翱翔,谁想去?想去的同学赶快打开书本98页,快速地把课文拼读一遍

二、新授

(一)初次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自由拼读一遍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生打开书,自由拼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二)认读字词

师:课文里有一些认读字宝宝想和同学们交朋友,老师把它们请来了,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三)学习生字

师:在这些生字和词语当中,有几个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能找出它们,并读一读吗?

1、出示生字:看

指名领读。音节、书空、组词

师:除了“看见”,你还能想到哪些词语?

生自由组词。

师:除了刚才的认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引导生从整体上观察“看”字。

师:在这一个字,你最熟悉那部分,按上下结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一个“目”你这种方法也很好,奖励你一颗观察之星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好?师板书指导,生观察师写并书空比划。提醒写字姿势。

生描一个练一个。

2、出示生字:见

师:第二个生字朋友迫不及待地要出来跟大家见面了,大家一起来和它交朋友吧

生齐读,音节,书空,组词(看见)

师:除了“看见”,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跟“见”有关的词语?

生自由组词。

师:除了刚才的.认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引导生从整体上观察“见”字。

师:“见”的结构,书写的时候从上到下,上面是一个未封口的“口”,下面像“儿”但不是“儿”,因为这两笔是靠在一起的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好?

师板书指导,生观察师写并书空比划。提醒写字姿势。

生描一个,练一个。

3、出示生字:星

师:最后一位生字朋友已经等了好久了,大家快来跟它交个朋友吧。

生齐读,音节,书空,组词(星星)

师:除了“星星”,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跟“星”有关的词语?

生自由组词

师:除了刚才的认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引导生从整体上观察“星”字。

师:“星”字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日”,下面是“生”上面小,下面大。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好?

师板书指导,生观察师写并书空比划。提醒写字姿势。

(四)课中休息。

师:今天同学们写字非常认真,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小小的船》,让我们放松一下吧,在歌声享受翱翔太空的快乐。

播放音乐。

(五)进入课文,讲解词句

1、走进课文

师: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正在学习的这首儿歌,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欢快的心情

师:谁能带着这样轻快的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一两个。

2、指导读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我读一句,你读一句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节奏。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读游戏,看看同学们对课文有多熟悉?

3、理解课文

师:游戏规则是:齐读“弯弯的月儿”,女同学读“弯弯的”,男同学来答( )。

出示:弯弯的月儿 弯弯的( )

生齐读。

师:弯弯的月儿就像什么?

生:小小的船

出示:小小的船

生齐读,对读“小小的( )”

出示:闪闪的星星

生齐读,对读“闪闪的( )”

出示:蓝蓝的天

生齐读,对读“蓝蓝的( )”

(六)背诵课文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非常熟悉了。有谁能背下来了呢?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背下来了。那么一起来背一次吧

生齐背课文。

(七)拓展说句子

师:在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个生字朋友里,有两位朋友还能组合成一个词语。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用这个词来说一句话,比比谁最会说?获得今天的说话之星

出示:用“看见”说一句话

我看见星星。

我看见闪闪的星星。

我在小小的船里看见闪闪的星星

师:第一句老师说清楚了谁看见了什么,“我看见星星。”

第二句老师说清楚了我看见怎样的星星,“我看见闪闪的星星。”

第三句老师说清楚我在哪里看见闪闪的星星,“我在小小的船里看见闪闪的星星。”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看见”来说一句话,比一比谁最会说,谁能获得今天的说话之星。

评价:看来同学们学会了用“看见”说话。真棒!

(八) 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太空里玩得开心吗?仔细回想一下学到了什么?再想一想我们在太空里看到了什么?

生:学了三个生字“看、见和星”,星星和月亮

师:你还想看到什么?

生自由想象。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奇思妙想。那么就把你想到的画在图画纸上,这个就是今天的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言词句,背诵,翻译全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情感目标:感悟“物外之趣”,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全文,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式:精讲、研讨、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 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2、学生自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 土砾(lì) 壑(hè) 庞(páng)然大物 虾(há)蟆(ma)

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方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合作研讨第1—2段。

1、 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2、 词语积累:

余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藐小 之 其 故 时 物外

成 私 拟 于 之 则 或 项 强 素帐 徐 以 作 观 如 唳 为 怡然

3、 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

2、注音10个,每个5遍。

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1—2段。

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于,在。)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8)徐喷以烟。(以,用。)

3、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二、合作研讨第3—4段

1、齐背1—2段,试背3—4段。

2、小组合作研讨第3--4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3、词语积累:

其 为 怡然自得

斗草间 兴 盖 方 尽 鞭 驱

4、“之”的用法: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4)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5、反复读3—4段,背诵。

三、合作、探究、质疑:

1、背诵全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背诵后,引导同学回答,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小组合作研讨:

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

“物外之趣”: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教师点拨: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投影显示: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同学自己畅谈启发。

教师小结: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处置有度;不忍心。

四、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练习巩固:

试解释下列词。

1、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3、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4、以草为林。(以,把。)

5、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翻译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3、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4、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全文。

2、 “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五、童趣

沈复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八、教学反思:

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强调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和创造之美,突出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在夜空的正北方,有七颗象钻石一样熠熠闪光的星星,它们排列成斗形,我们叫它北斗七星。又叫他什么星座?(大熊星座)。要知道大熊星座的来历,还得从一个神奇的故事说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作者和童话。(出示.课件)

我们通过三个活动来学习课文:第一步:来到朗读角感受童话的魅力;第二步:开启智慧泉探究童话的寓意;第三步:走进创作室施展你们的才华。

二. 来到朗读角

1. 指导读出儿童的语气。(出示.课件:读出儿童语气)

2. 指导读出童话的味道。(出示.课件:读出童话味道)

3. 指导读出人物的心情。(出示.课件:读出人物心情)

4. 指导读出梦幻的色彩。(出示.课件:读出梦幻色彩。)

5. 配音乐按照上面的要求齐读全文,要读出童话的魅力。

三. 开启智慧泉

我们用话题的方式来探究童话的寓意。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探究。

话题一:你觉得是什么魔力让水罐变得如此神奇?

(爱心:小姑娘对妈妈的爱使水罐装满了水,并且绊倒时水一点儿也没有洒;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使水罐由木的变成了银的;母亲病得快要死了,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母亲对女儿的爱心,使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小姑娘对过路人(也许是上帝)的爱心,使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大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或上帝,是上帝被人间的爱心所感动,就来拯救人类……)

话题二:你觉得用“神奇的水罐”做题目好吗?

(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象钻石一样宝贵,一样熠熠生辉,一样纯洁,一样美丽……)

话题三:你觉得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好吗?

(大熊星座是由七颗星组成;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小结:大熊星座是永恒的、闪亮的……他创作这篇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爱心要广博,要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四方。

(出示.课件)话题四: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四. 走进创作室

下面有几个创作题,请同学们任选一个创作。(准备时间3分钟)

1. 想一想,神秘的描述小姑娘倒在草地上睡着时的梦。

2. 编一编,生动的描述过路人找小姑娘讨水喝的情节。

(出示.课件:噢!你想对小姑娘说句什么话?)

师小结:同学们和小姑娘真是一见如故啊!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知心话。看来这个有着阳光般心灵的女孩,作为爱的化身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你们心底。她有一句悄悄话想让我来告诉你们,想听吗?

爱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你看到无穷的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愿爱心这颗种子,在你们心底慢慢发芽、长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