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 篇1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同学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异,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异和不同。
同学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同学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方: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同学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同学,了解同学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小朋友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俺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高傲、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身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考虑: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示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俺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俺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方: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重点句子,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及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用具:
课件出示全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文言文。(5分钟)
1、师板书课题,问: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点拨:“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师:说一说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像古代人说话一样的。
3、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感受一下古文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师出示:惠、曰、禽、诣。
2、请学生读上面的生字。
3、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只要讲清了大概意思就可以)
4、师:说一说你感觉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吗?
生1:很难读通顺。
生2:有些字没有见过,不好认。
生3:句子比较短。
三、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0分钟)
1、师:大家再读一下课文,根据注释说一下每个句子的意思。
2、生读文后讲文章的意思,师点拨: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其父:他的父亲。
为设果:小儿为他摆出水果。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
夫子家禽:您家的家禽。
3、师小结。(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子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小孩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呀。”)
四、理解重点句子对话部分
1、师:孔君平说了什么?小儿又是如何回答的?
生:孔君平问:这是你家的水果吧?小儿答: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好家的家禽呀!
师:对的,那么谁来说一下杨氏之子这样回答好不好?为什么?
生1:我觉得好,他很机智。
生2:我也觉得好,他回答的很巧妙。
2、师小结:是的,从“应声答曰”说明他反映很快,没有正面回答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水果,而是巧妙地从“夫子家”说起,意思是说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杨梅当然也不是我们家的了。
五、拓展学习,背诵课文。(5分钟)
1、师:语言表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你们平时见过哪些地方巧妙地运用了语言呢?
生:比如,幽默故事,笑话,对联等等。
2、师:大家现在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就试试去背诵吧。
生自由读和背。
六、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课文并默写。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师生对话,要求学生相对应地用一句话回应老师师:a.同学们好;b.同学们真可爱;c.同学们真精神。通过对话让学生初步领会语言的精妙。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课件出示以上两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二、揭题,初识文言文。
1.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2.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习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课件出示课题)
三、初读读通顺。
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
读一遍,说说什么感觉。
2.请一位同学读,正音,正确朗读。注意指导为、应的`读音,注意断句。3.去掉标点读。
四、再读读明白。
1.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等我们来交流。
2.生读书自学。交流。
3.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很聪明。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家人给孔君平摆上水果招待他,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反驳说:我怎么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呢?
4.同桌对讲,说说文章的意思。
五、三读,品味语言的精妙。
1.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知道是哪两句么?
2.生充分阐述两句话的精妙。
3.孔君平和杨氏之子都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从中体会到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创设情景朗读,加深体会:(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孔君平,一部分为杨氏子。)
情景一:孔君平来到杨家,一看孩子摆上了水果,于是就一本正经地说(齐读)杨氏子一听,淡淡的反驳(齐读)
情景二:孔君平来到杨家,看到了杨梅,心想,都说着孩子聪明,我考考他(齐读)杨氏子一听,我好心好意给你端来水果,你却这样讽刺我,于是生气的回答(齐读)
情景三:孔君平看到杨梅,心想,趁他的父亲不在家,我讽刺一下这个孩子(齐读)杨氏子一听,大声反驳(齐读)
六、拓展延伸。
1.新型标语。严禁践踏草坪别踩我,我怕疼。
2.世说新语中一则小故事。
七、作业:
综合性学习。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看。(投影出示)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生:(默读故事)
师: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
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生:他的意思是说火车开得慢,我买票时是孩子,但是我长大了火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可见火车是开得多么的慢。
师:是的,马克吐温的确是这个意思。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2、引入课题,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
二、合作交流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看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读通。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根据学生读时标出“为”“应”的读音)
师: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觉怎样?
3、师范读。
4、生自由读,边读边画节奏。
5、示节奏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生看大屏幕有节奏地读。
三、品读体验
1、自主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读完课文,大家都知道《杨氏之子》讲了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啊?
生:杨家的儿子和孔君平。板:扬氏子孔君平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学习古文我很多方法,其实我们最常用的有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等,我们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意思?)
师: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学生展开学习)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4、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师: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生:齐读课文(读出了停顿)。
5、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就大屏幕上的话题一边读一边思考,可以在书上作批注,现在开始。
6、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7、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8、四人小组交流:
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9、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
⑴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
⑵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⑶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师: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孔君平是在取笑杨家小儿,你姓杨,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师:这样说有道理。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生掌声)
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10、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
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生: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11、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杨氏之子。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课文,然后请一个同学读。
2、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全班背诵。
3、个人背诵(时间允许)。
4、杨家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啊,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下面我们再来体会语言艺术魅力。
1)、让路(名人幽默系列)
有一次,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两人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先开口道。“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旁。
2)、德国大诗人海涅(1797—1856年)是犹太人,因此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师:我们的日常语言是千变万化的,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伴得更加美好!
课堂作业
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读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