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欢迎阅读《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生字新词。能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理解,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清楚课文的重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引导学生解题:(1)什么是“手术台”?什么是“阵地”?(2)“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什么意思?

2、简介: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质疑激趣,初读课文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2)在什么情况下,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3)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2、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A、知人物:写的是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事迹。

B、知情节:抗日战争时期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记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69个小时。

C、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区分形近和同音字。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再读第一小节并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并思考:这一小节讲的是什么?(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3、4)为什么?(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抓环境描写,创课堂情境

白求恩是医生,手术台是他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为什么他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走近齐会战斗,看一看当时的环境,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1、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火中,白求恩大夫给伤员做手术的小庙周围的环境气氛的句子,并标画出来。

2、指名读有关句子,想一想这三次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白求恩是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坚守阵地,不顾疲劳地给伤员做手术。)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白求恩怎样给伤员做手术?

2、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体会“镇定”的意思,了解“仍然镇定”是在讲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

3、小结:“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口述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创设课堂情境。

1、自读课文并思考:在形势更加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撤离的决定时,白求恩是怎么?怎么做的?

2、出示句子: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1)讨论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

(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3)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3、指名读白求恩说的话,出示重点句:

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1)讨论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共四句话。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照顾“我”。

(2)理解第二句话,判断句子意思:A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B抢救伤员就是打仗。C可以看出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比作打仗的阵地。

(3)理解第四句话“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引导学生弄清楚:白求恩大夫是不是八路军战士?他不是八路军的战士,但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4、小结: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不顾部长的恳求,坚决不离开手术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5、感情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从中体会白求恩同志以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工作的极端热忱。

四、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创设情境,学生自读并思考:这时的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个人批画后,分析重点词语。

2、集体讨论:这里的“仍然”一词意思是说明白求恩做手术从未间断。“争分夺秒”一词是说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进一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说明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

3、小结: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眼看要危及到白求恩的生命,在这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他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自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句子,理解句意。

理解“连续”。把“连续”换成“陆续”、“继续”行不行,为什么?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六、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在环境越来越危险,气氛越来越紧张,师卫生部长紧急地催促下,白求恩仍然镇静地为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他把自己的手术台当作了战士打仗的阵地,一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工作了69个小时。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七、课后作业

抄写词语,练习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并让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0手术台就是阵地形势紧急小庙被烟雾淹没仍然镇定、敏捷敌机吼叫手术台就是阵地更加危急是八路军战士,不对工作极端负责炮弹爆炸是客人、继续对同志极端热忱布帘烧着十分危急火苗扑来仍然、争分夺秒助手扑灭连续工作69个小时伤员转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二、归纳全文,读懂课文

1、出示课后第二题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1)当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时,________________。

(2)当炮弹不断地周围爆炸时,_________________。

(3)当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时,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3、结合上面2、3题思考:这些有关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清楚地告诉我们,白求恩大夫在战火纷飞的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充分表现出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对同志极端热忱。)

4、环境和气氛的三次变化的描写与突出思想品质有什么关系?(意在衬托白求恩大夫思想品质的高尚,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感人。)

5、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三、造句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2、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与同桌交流。

四、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词语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惑,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特别要关心一下差生的朗读情况。

3、我们一起先来把这些生字读准确,就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正确。

(三)朗读生字。

1、把生词读准确了,那课文是不是就能读正确,读流利呢?

2、这次朗读,同学们进步多了,但还有几个句子,需要再练习一下。

3、现在我们已经把词语读准字音了,难读的句子也能读流利了现在同学们能不

4、能把课文读的更正确,流利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大家试试看,好不好?自由读。

5、下面让我们全班同学开火车每人读一句,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读的,一人一句接读。

6、齐读全文。思考:课文到底讲了意见什么事。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会这样说的。

7、出示图,学生回答。

(四)理解词语。

1、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哪个词语。

2、出示难懂词语,再联系上下文读读看,是不是懂了。

(五)练习写字。

1、看着生字表,看着读,认清字型。

2、哪几个字难写,要注意什么。

3、分类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2、从词句中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难点:体会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的工作情况。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谁来读一读课题。

2、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中悟到了些什么?

3、既然是坚守。我们来算算看白求恩坚持了多长时间。

齐会战斗进行了多久(三天三夜)。请你算算看白求恩休息了几个小时。(三小时)

三天三夜中白求恩仅仅休息了三个小时,为的是什么?(坚守阵地,抢救伤员)

二、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

1、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找看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环境是怎样的?用笔划出来。

2、手术台设在齐全战地的战场,环境十分恶劣,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一句出示一句。

三、当炮弹落在空地上,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火苗向手术扑过来时,白求恩是怎样坚守阵地的,请你们再读课文,用笔把它们划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四、通篇朗读,有感情地读。

五、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白求恩的一个小故事。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老师介绍你们一本书《白求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借来阅读一下。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白求恩说的话(第三自然段中)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课文。提炼出主要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手术台就是阵地》。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生字表里的生字。

2、老师出示生字,学生读。

3、记字形。说说哪些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方法。

4、在记字形的同时,说一说字词义

5、读词。

三、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正确。

2、听老师的范读,查自己是否有错。

3、再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流利。

4、同桌互读互查。

四、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默读,自己画。

2、小组讨论,帮助解疑。

3、全班讨论,筛选重点问题。

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

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什么叫阵地?手术台是什么样的地方?再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就要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回顾重点问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要在这节课来解决。问题是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二、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

1、什么叫阵地?(阵地就是军队为了战斗而占据的地方,通常设有工事)(手术台就是外科医生做手术用的台子。)了解了词语后再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①默读课文的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在小庙里做手术时,都发生了什么情况?

②读出自己所找的段落,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体会。

第二自然段: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说明:敌人的火力已经接近小庙,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已经很不安全。

第三自然段: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说明:形式更加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毁。

第四自然段: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挂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说明:情况更加危险了情况越来越危急险些烧到白求恩大夫。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2、再看看白求恩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做的?

①默读课文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是怎样做的。

②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自然段: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布满了血丝。说明白求恩处处为伤员着想,具有忘我的精神。白求恩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很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敏捷”一词既表现了白求恩的`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十分镇定。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表明白求恩对伤员的关心和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白求恩说的三句话。第一点是感谢师长的关心。第二点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是比喻的说法,说明白求恩把抢救伤员看作是打仗,把手术台看作是打仗的阵地。战士们战没有打完,据不能离开阵地。疏疏石头医生的阵地,医生怎么能不顾自己的伤员而自己离开呢?第三点是说师部应该把我当作一名八路军战士,我和战士们一样,决不能离开阵地,我不是客人,不必优待我,照顾我。这四句话体现了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热忱。

第四自然段: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进一步加快了手术的速度,再次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三、给课文分段。

1、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

3、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4自然段。第三段:5自然段。)

4、小结重点训练项目:先找出重点段再分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完成课后练习

一、选词填空。

1、出示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三个词都含有接连不断的意思。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不是同时发生,也不是一下子就结束,它使用时可重叠。

“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不间断的。

“继续”必须在前面已交代进行什么事以后才能够用,表示事情连下去。

2、选词填空。

二、造句。

1、敏捷

①理解词义。(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②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思维灵敏、动作灵敏、嗅觉灵敏等。

③范句:小狗的嗅觉真灵敏,只要闻一闻坏人的东西的味道,就能跟踪并找到他。

④自己造句。

2、争分夺秒

①理解词义: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②范围:比赛、做作业、手术、救火、试验、抢险等。

③范句:大堤上,解放军叔叔争分夺秒地运送着沙袋,使洪水不再漫过大堤,保住人民的生命财产。

④造句。

三、默读课文照样子填空。

1、学生读例句。

2、自己填写。

作业:语文课堂训练。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手术台就是阵地

当时情况 怎样做的

黑烟滚滚 弹片纷飞 镇定 敏捷

敌机盘旋 炮弹爆炸 阵地 继续

烧着布帘 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第三自然段中白求恩大夫的一段话的意思。

2、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求恩大夫忘我工作,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战斗的.紧张激烈。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前我们先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2、介绍画面内容。

二、理解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环境的句子。

1、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环境的句子。

a.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b.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c.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

3、反复读以上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带点的词句中体会白求恩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危险)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况越来越危急,语速越来越快。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挑战读——齐读。

三、理解白求恩大夫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是怎样做手术的。

1、再次朗读课文,画出描写白求恩怎样做手术的.句子。

2、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听,抓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

a.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b.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c.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d.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谁能抓住重点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第一个句子抓“仍然”“镇定”“敏捷”体会白求恩的不怕危险,忘我工作,医术高明。

第三、四个句子抓“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连续”体会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四个句子。

指名读——评价——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四、探究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1、请两个同学分别读师卫生部长与白求恩的对话,其他同学思考:白求恩的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白求恩不肯撤离手术台)

2、“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

3、既然不时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4、你对“阵地”一词是怎么理解的?(军队了战斗而占据的地方)

5、阵地对于战场意味着什么?(不能丢失,很重要)

小结:白求恩把做手术救伤员看成是打仗一样重要,白求恩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6、你能说说——是——的阵地吗?

7、讨论: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小结: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

8、朗读白求恩说的话,要坚决有力,读出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

五、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深情讲述: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这两年里,常常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对同志无比热忱,抢救了无数受伤战士,培养了大批的医务干部,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一次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他不幸感染,离开了我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人们修建了白求恩纪念馆。

在这次大地震中,也有许多国际友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帮助搜救幸存人员,抢救伤员,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