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 篇1
课题引起了我们的猜想:这是谁与谁的争吵?为什么事争吵?怎样争吵的?争吵的结果如何?这一件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重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石匠 墨水 故意 诚心诚意 承认
( ) ( ) ( ) ( ) ( )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既然
5、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小结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5、《争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父亲说的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又为什么不安呢?
(3)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
(4)我要认真的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小组内分角色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重点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的心情。
(2)找出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
( )( )这两个词说明了( )。
4.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笔画出来。
(2)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我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 )。
三、拓展延伸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 篇2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我在外边等你)讲我和克莱谛吵加的原因
第二段(从我觉得很不安到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从终于挨到了放学到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
二、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能力目标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写作方法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描写。
六、教学建议
1.这篇讲读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具体讲了我所受到的教育。教学时,可先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再布置学生按照思考练习1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在此基础上练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我和克莱谛吵架后的矛盾心情,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中受到教育。
3.这篇课文反映的`是学生生活。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七、教学准备
资料: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课文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一译《心》),描写的是学生生活,带有伤感情调。其他作品有《工人女教师》和《公共马车》,描写的是城市工人生活。
教具: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小黑板。
八、教学课时
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争吵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过渡:本文写谁和谁争吵?为什么要争吵?两人各自的表现怎样?结果又怎样呢?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围绕文中预习题)
(1)课文写谁和谁因为什么事争吵?
(2)两人各自的表现怎样?
(3)结果又怎样呢?
(4)课文内容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内容围绕课题争吵来写的)
(三)教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嫉不要读成j@、哼的音节写法h8ng,缝字的两读音f6ng、f8ng。)
2.认清字形
(匠字的笔是一
匠,哼字不要写啍、注意竟与竞的区别,御不要写成御。)
3.理解词义
嫉妒: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缘故:因由、因为。
原谅:谅解、宽容。
悲哀:伤心、哀痛。
防御:防备、戒备。
毕竟:究竟、到底。
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没有一丝虚伪。
4.试用诚心诚意、缘故造句
(四)再读课文,指导分段
1.老师提示:本文写了我和克莱谛因为笔记本而发生了争吵。虽然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
2.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分组讨论:分段的结果。
4.每组选派代表叙述分段的结果,并概括段意。
5.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分段。
(五)分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的通顺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指名朗读第一段。
1.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2.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菜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3.克莱谛把我的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4.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5.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
6.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学课文第二段。
(二)讲读第二段
指名朗读,注意要计出我的矛盾心理。
1.请学生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1、2、3句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我觉得太丢脸。)
2.作者用很大笔墨来描写我矛盾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读者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中受到教育。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2)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
(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3.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1)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2)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4.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过渡:我在课堂上对克莱谛的态度和做法,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事情的结果会怎样;我们紧接着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1.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2.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3.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4.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四)学习第三段
1.我回家后,向父亲说了这件事后,父亲是怎么说的?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两段,向墙角扔去。
(希望我告别过去,能向克莱谛一样友好待人,开始新的生活。)
3.你对父亲所说的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4.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所说的深刻含义
(五)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找学生复述课文、复习旧知
1.让学生理清文章顺序,说出文章的主要脉络。
2.找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试着说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结合每段段意)
(二)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在文章上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1.记叙一件事情要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理清顺序。
2.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突出文章中心。
(三)本文中心思想怎样概括
(本文通过我和克莱谛争吵之后,两人之间的表现,赞扬了克莱谛宽容、友爱的良好品质。
(四)学生练说
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有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想好后指名口头练说,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宽容待人的良好品质。
(五)请选择反映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一件事或一个片段进行练笔。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
(六)小结本文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布置自学
1、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
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读读这部分内容
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引导弄清两个问题
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