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科学活动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操作材料“针筒”,对针筒的探索活动感兴趣。
2、通过自己的实验活动,初步掌握针筒搬水的正确方法,养成初步的'探索精神。
3、在活动中能有坚持到底的状态,并能保持桌面的干净。
4、尝试与同伴进行比赛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几只大小不同的针筒,并严格清洗干净、暴晒。
2、两只透明塑料杯子(橡皮泥盒子),在杯口的三分之一处贴上水平线。(告诉幼儿杯子装水的多少)
3、一块抹布。
玩法提示:
1、先用一只杯子进行装水活动。(以水平线为主)
2、引导幼儿采用针筒把杯子里的水小心的搬到另一只杯子里。
3、比赛活动:小针筒搬水快?还是大针筒搬水快?
指导要点:
1、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针筒的方法,初步了解针筒可以装水的简单道理。
2、在搬水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要把针筒装满。
3、进行大小针筒比赛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4、如果水不小心掉在地上、桌子上,要提醒幼儿及时用抹布擦干净。
活动反思:
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发现事物AB、ABC排列规律学习运用规律排序。
2. 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会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PPT小动画、窗帘图片、铅笔若干、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带领孩子回忆春节习俗和开心的事。
1. 通过幼儿根据以往经验回忆,引出森林里小动物是怎样过年的,教师出示PPT请幼儿猜一猜是谁的家?
2. 出示小熊的家,过年的时候的家里会来很多客人,小熊把他的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门口挂满了漂亮的红色、黄色灯笼。
提问:挂的灯笼都有什么颜色的`?有规律吗?
3. 小结:引导幼儿发现AB式规律,后面灯笼被风吹掉了,帮助小熊重新挂上。
二、小熊家中来了好多小动物,一起做游戏《水果蹲》。
游戏规则:幼儿戴头饰观察图片有规律排队,发现ABC的排列规律,如第一个小动物是小熊蹲,边做下蹲动作边说儿歌“小熊蹲小熊蹲完……”,以此循环一到最后一个小动物,游戏结束。
三、幼儿尝试分组设计窗帘图案。
小熊的梦想是做一名设计师,喜欢设计各种漂亮的东西,出示小熊设计的窗帘只可惜还没完成,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完成,幼儿分组操作,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除了可以用卡片操作外,还可以自由联想、创作更多漂亮的款式。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孩子们大部分能在图文并茂及游戏中学会按规律排序,孩子们也乐于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勇于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是教学过程也需要更改完善,如带头饰进行活动时有点单一,衔接不够流畅,还需加强更改。最后孩子们帮助小熊完成设计窗帘的环节,应具体介绍排列规律的详细规则,前部分幼儿能做到规律排序,但是部分幼儿在自己自由设计规律排序时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部分幼儿想象力丰富敢于设计,个别幼儿在创设上表现出明显的能力较弱,在今后活动中要丰富幼儿经验,拓展幼儿思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颜色,知道各种纸的用途.
3、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超市的广告纸、报纸;纸盒,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盒。
老师:小朋友,猜一猜这个纸盒里放了什么,小朋友如果猜不到,就请你们小眼睛看老师会从纸盒变出什么出来,菠萝菠萝蜜变变变……哇,老师便出了一张什么纸呀?(餐巾纸)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我们干什么的时候会用餐巾纸啊 ?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的?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肯德基的广告纸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肯德基吃什么东西? 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有没有带小朋友去吃肯德基啊?吃了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上是写什么的`?是谁看的?(给小朋友们没人发一张报纸)报纸上有什么?(黑色的字,还有画)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报纸我们可以怎么玩呀?
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报纸要怎么样才能到我的纸箱里来。
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老师请宝贝们把报纸送回家”
5.老师还给宝贝们准备了一个礼物,小眼睛看老师,这是什么呀?(花)对,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老师手上拿这一束花,我要问小朋友这是用什么做的,小朋友要把我面前的材料拿过来给我好不好……
结束:老师要将这些美丽的花朵放在我们活动区,我希望小朋友们要好好的爱护它们,我们的小朋友也要健健康康,茁壮成长像花朵一样美丽,现在请小朋友们去上厕所。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空气占有空间的性质。
2.运用所获得的体验及时调整操作方法,并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空气占有空间的性质。
难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操作,并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活动准备
1.装有水的水盆若干。
2.自制潜水员,透明杯每人一份。
3.纸、笔。
4.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潜水员,提出问题
师:你们看,知道他是谁吗?(出示潜水员)
师:潜水员会干什么?把潜水员放在水上。
师:咦!潜水员为什么没有潜入水底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透明杯,进行猜测,并分组试验,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师:这是什么?
师:我要用这个杯子帮助潜水员潜入水中,猜一猜潜水员的衣服会不会湿呢?
幼儿操作,并交流结果。
师:你们的潜水员进入水中了吗?
师:潜水员的衣服湿了吗?
2.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师:许老师今天也要来试一试,注意看哦。
幼儿讨论:潜水员现在在哪里?他的衣服会湿吗?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我的潜水员衣服湿了吗?
师:我是怎么做到的?
幼儿讨论:为什么潜水员潜入水底而衣服没有湿?如何让潜水员潜入水底而衣服不湿?
幼儿记录杯子放入水中的方法。
3.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调整方法,再次操作。
师:你们可以再试一试,怎么样可以让自己的潜水员衣服不湿。
引导幼儿及时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
师:你的潜水员在运动的过程中湿了吗?
师:你是怎么做的'?你认为潜水员为什么会湿?
师:水是怎么进去的?
4.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幼儿交流讨论。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师:谁的潜水员没湿,是如何做到的呢?
幼儿讨论潜水员不湿的方法。
师:为什么同样是把杯子放入水中,潜水员有的会湿,有的不会湿?放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交流。
教师操作两种方法(直放、斜放),幼儿观察。
师:水只要有一点缝隙就能跑进杯子里去,为什么杯子竖直放进水里,水就没法进入到杯子里呢?
小结:当杯子竖直倒扣放入水中,杯子里充满了空气,挡住了水,水进不来,潜水员就不会湿;如果倾斜杯子,空气就会从杯子里跑出来,水也会流进杯子里,潜水员就会湿了。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可以再尝试。
2.整理材料。
活动延伸:
1.出示纸巾,将纸巾放在杯底,问:“将杯子放进水中,纸巾会湿吗?”
2.请幼儿回家后进行试验,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紧凑。从执教后的效果上来看,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通过一次次问题的抛出,请幼儿思考,培养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操作都给幼儿新的挑战,让幼儿自己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原来空气无处不在——由于杯子里充满了空气,当我们将杯子竖直压入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就会把水阻隔在杯子外面,不会进入杯子里。
活动中教师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自由探索空间,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同伴间相互的学习。满足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幼儿萌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