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教师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新疆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集中培训学习。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感觉很充实,因为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教授、名师,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众多的新理念、新知识扑面而来,很多感想、很多思绪难以言表。
小学阶段是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应该重视爱好和交际意识的培养,学生们对活泼新奇的教学形式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应该创建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我觉得空中英语这一有效的远程教育资源对我们农村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次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与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课堂中注重交流,注重互动,畅所欲言,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一、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
这次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二、善用教学资源,营造乐学氛围
英文儿歌的特点是旋律活泼优美,歌词简单,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歌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语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播放一些英文歌曲。把单词带进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中,使学生听得兴致勃勃,唱得乐此不疲,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兴趣高自然也把新词记住了。
三、认真组织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保障
要上好英语课,教师在课前必须要进行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才能在课堂上组织好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多方的互动活动。努力创造与学生生活实际想接近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大声的用英语说话,在学生的说中不断熟练英语的发音和应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使用、学好英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对话,动手制作,形体表演和歌唱等多种形式来展开活动,在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英语兴趣。此外还要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英语的训练,我经常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相互对话,内容不限。鼓励学生课下用英语相互打招呼和作一些简单的交流。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教学方法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四、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
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要灵活。教学内容、过程、教学评价灵活。对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教学,都是谈不上有所促进。但是课堂教学也不能够花哨过头。新课程里讲的分层教学,主题教学,自主探究式、分组协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种教学评价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学习之后感到获交益良多。
五、赏识每一位学生,和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沟通。
由于个性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发展都不一样。但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要我们多留一份“心”,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一定会发现一些亮点。在发现了学生的亮点之后,及时地鼓励他们,将亮点适当放大,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乐于学习,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英语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觉得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和新老师一样,不能因为自己新而原谅自己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因为对学生来说小学教育也只有一次。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教师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我是一名农村音乐教师,在这次的国培中通过梁晓红老师的讲座了解和知道了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知道了几年级应该学习哪些乐理知识,但是由于在农村有诸多的原因使乐理知识在课堂上难以有效的实现:
1、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的缺乏以及学生本身的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开展乐理知识的渗透简直是难上加难,而且因为在这里专业不对口,一些学校并非用专业的音乐老师交音乐,所以一些非专业的音乐老师也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厚,所以就会忽略乐理知识的教学,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中交唱歌曲,可是,如果不对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比如识谱,节奏,音高,音调等等,学生永远只会唱一些交过的歌曲而已,永远都不能做到自己学习,所以,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教授还是占有一定地位的。
2、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觉得没有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单纯的乐理知识课,学生听起来比较乏味。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节音乐课光讲乐理知识,学生们会很反感,我在教学中通过涉及到什么乐理就学生什么而且我会用给学生们举常见的例子,如在教渐强和渐弱力度记号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观查力度记号像不像大于号和小于号等,还形象的把意思讲的绘声绘色,渐强就是从远处过来的声音,如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键弱就是从近处向远处的声音直到消失,同学还模仿着很有兴趣。
是的,小学生音乐课乐理知识的教学,就象一口枯井,枯燥而又深不可及。井旁的枯草,毫无生机、弱不禁风,就如小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淡忘和兴趣递减的现象,梁晓红老师说得。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他们既不如中学生有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记忆力,可以较快地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并能触类旁通地运用它们,把它们储存在脑海里;又不似学龄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只停留在歌唱和舞蹈的感性表现中。小学生是一群在两者之间游走的“临界”的另类,他们有对音乐知识的好奇、探究心理,又厌倦教师单向灌输及乐理知识书面练习等方法的运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变“厌学”到“乐学”,做到学乐理、为唱歌,在唱好歌中学乐理,使学生的视唱、听力、音乐记忆力,表现力都得到不断提高。建构小学生们对小学阶段音乐乐理知识自主学习的模式方法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是较差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注重乐理知识的教学,从提高学生乐理水平入手,经常安排一些有效的'音乐技能训练,如呼吸练习、练声、节奏练习、听音辩唱、自创乐句、把简谱译成五线谱等编创活动。这样,经过长期有效的练习,就会提高乐理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演唱水平;此外,在教学中,还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如教学《蓝天向我们召唤》时,给学生介绍杨利伟的事迹,介绍国家科学的发展历史,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强调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在音乐课的教学中,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互动的双边关系。“教”和“学“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而“教”和学又是通过教师和学生来执行的,所以“教学”归根结底,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作为具有高智商的情感动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合起来的”教“和学,也就必然的离不开情感的交流与碰撞。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统一的认识“教”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纠正以前对于“教”与“学”的片面或是错误的认知理解。不能认为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学,不能认为“教”与“学”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它应该这样被定位,教学是一种以师生的情感为纽带,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谈得上正常的教学开展,教学成绩的提高,否则,教学就是徒有其谈,不得要领的.。如果“教”与“学”不相容,只是互相排斥,两张皮,各行其是,就南辕而北辙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简单的机械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这样没有情感作为桥梁连接的师生关系无助于教育教学,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桥梁的建立主要在于教师。教师在这一温暖而艰巨的建设过程中,担当是工程师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施工者。双方的良性结合,才能建成优质而有效的情感桥梁。那么,如何才能建成?我想,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平时的相处中都可以去实施和展开。
第一、平等爱生,这是核心和基础。
第二、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这是师生之间交往的主体。
第三、创造适度宽松愉悦的教育教学坏境,这是师生之间情感桥梁工程的色彩和光照。
当以上三个方面都能达标时,这座师生之间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工程就竣工了。而基于其上的教育教学效能如何?只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形象工程?还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繁华热闹、卓有成效呢?则是涉及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等方面了。
教师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4
1)感受、收获、心得?
感谢园长给了我们这次跟果雪儿团队学习的机会,这次的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例如拱手礼、鞠躬礼等等。以前的我只是对这些文化有些粗略的了解,那也是从电视、书籍中看来的,也没有详细的介绍,这次的学习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重要性,身为中国人我很自豪,以后一定努力学习。
2)下一步教学的规划?
这次学习之后,我打算先从日常生活中把国学的知识慢慢融入进去,让幼儿一点一点的`“吃”进去,之后再开展国学课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幼儿对知识的渴望达到“童蒙求我”的境界,为了这一天我一定会努力的。
3)对果雪儿的建议,对园长的意见?
希望果雪儿可以继续把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学,去知道,让国学走得更远,传播得更多,希望园长可以多多开发一些国学类的活动。
4)问题?
教师对国学的知识理解还不是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