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走进大自然》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1
《走进大自然》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大自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一、激情导入
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思维拓展
1、照样子写话。
2、描一描,画一画
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参观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的情境,巩固认识更大的数和线与角的相关知识,并能综合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还记得两天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样子吗?
学生用小棒摆出互相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摆放的图案。
(二)探究新知
1、复习更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出示教材第29页的前两句话。
(1)我国最大青少年活动面积3735200㎡,其中水域面积133400㎡,国家投资近1000000000元。
(2)营地内有勇敢智慧区、科学探索区、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种植
了十万棵大树和一百万株花木,铺设了十七万㎡的大草坪。
指名回答,读出画线的数据。全班动笔,写出数的具体方法。
2、出示教材第29页主题图。
(1)学生观察主题图。找一找图中的`平行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段。
(教师可以准备课件进行演示,或者在实物投影下演示)
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先说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再找互相垂直的线段,可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全。
教师及时加以评价和鼓励。
(2)学生动手绘图
学生独立设计房子的门和窗,教师巡视指导。班级展示,互相交流,欣赏作品。
(3)画垂线
从A点到小房子设计最短的路。
提问:想想画什么线距离小房子才最近?
(从A点画一条垂直于小房子的线,这条路最近)
学生画垂线,然后交流画图方法。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画面
学生独立思考
(1)有什么办法把镜框挂正呢?
(2)已经参观了2时,时针走了多少度?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会看到,现在时针正好指向3时,这是参观了2小时后的时间,说明开始参观的时间为1时整,时针从1时走到3时时。正好走了60°)
2、学生动手测量。
(1)量一量风筝各个角的度数。
(2)每块花砖每个角的度数。
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有问题可以当堂解决。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并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设计制作。
能力目标:
观察讨论使学生掌握自然的特征与组成,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发散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使学生走进自然,更加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和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与同学友好合作。注重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教学活动
导入阶段:
1、出示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通过旋转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观察人物的头像是由什么组成?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初步了解蔬菜的外形、色彩、外形等。)
3、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材料,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出示课题。)评论(0)活动2【讲授】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老师展示收集的材料,抛砖引玉开阔思路。
1、老师:你知道大自然中都有什么吗?
学生:树、草、叶、花、沙土、石头、各种果实等。
2、老师展示课件:欣赏大自然中材料的图片。
3、老师讲解: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
4、老师:你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有贝壳、树叶、水果、蔬菜等。
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5、老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再看看书中的作品是运用什么材料创作的?
学生:我发现向日葵制作的小鱼,它是半圆形。我发现用土豆制作的小脚丫,是椭圆形......
6、运用投影仪演示制作过程:
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树叶、蔬菜、香蕉等。谁来帮我,看看能制作什么?学生:可以用树叶制作小鱼、小动物、小船等。
老师:同学们的注意真不错,让我来试一试。(请同学帮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运用投影仪演示制作过程。
发展阶段
1、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现在,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装作什么,怎样制作?
2、学生分小组汇报。
(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积极表述并指导他们用课前收集的材料创作。)
3、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再来看看老师收集的作品。展示并归纳制作的方法:拼摆、插接、切割等方法。
发展第二阶段
1、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作品,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整理阶段: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先收拾可回收材料再整理桌面。
拓展阶段
1、启发: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进行创作?
2、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3、拓展思路选用多种材料,(塑料、泥、石、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