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抱怨教师》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8-23读后感

欢迎阅读《做不抱怨教师》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不抱怨教师》读后感 篇1

我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的,带着好奇和思考,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长久以来,社会一直给予教师这一职业最光辉的荣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的改变,家长对于自己的独身子女捧为掌上明珠,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施予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抱怨不会使我们成为孩子心中优秀的教师,反而为我们徒增许多烦恼,让我们沉迷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中,却感到无力的恐惧之中。教育是一种智慧,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在教育中用朋友的眼光,用平等的地位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让他们束缚在我们给予的枷锁之下,那么孩子是不是会更乐观一些,笑容会不会更灿烂一点。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哭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做不抱怨教师》读后感 篇2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有什么事直接对别人说出来会好受些。但,当我遇到《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后,才发现有很多误解。不知不觉中,我把诉说演变成了一句句的抱怨,并在他人的“无语”中越行越远,负面情绪笼罩着我,我充满着负能量在影响着甚至毁坏着别人的快乐。

毕业,意味着从象牙塔里出来了,意味着长大了,意味着将要面临很多的压力,当然随之而来的就会是各种各样的抱怨。当你想抱怨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有很多可抱怨的:无聊的工作,没按时到的公车,八卦的同事,极品的亲戚,不听话的学生……这些抱怨会把你变成一个有口臭的人,人人都会远离你。

其实,每当我们想抱怨的时候,就是我们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也是我们需要行动的时候。于丹说:“抱怨是一种语言而不是行动,当一个人过多地被语言困扰的时候,他会失去行动力。”

让我们行动起来:

一、不抱怨工作,从工作中获得乐趣。

俗话说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心情。”确实,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愉悦快乐的心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整天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纵使工作条件再好,职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劳无用的。他们没有好的心情去享受工作的乐趣,就会抱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那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能把快乐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愉快学习呢?

如果一个人把时间都浪费在抱怨上,那么这个人终将一生碌碌无为。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堕落。”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得更好。喋喋不休的抱怨,注定于事无补;若想拥有美好前程,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二、不抱怨压力,从压力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要么让你一败涂地,要么让你一鼓作气地扶摇直上。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个中关键在于不抱怨压力,而是找出压力、利用压力,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积极面对人生,进而追求人生更高层次的发展。

生活和工作中有压力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对待压力的态度。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不能让压力变成我们的累赘,变成我们颓废、悲观的根源。

抱怨与苦恼的真正根源,并不源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而在于我们对它持有的态度。纵使是“恼人”的事情,换一种心情、换一个角度看待,也能让人感到心满意足。

三、不抱怨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他人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关爱、理解与宽容。对待学生,我们教师更应如此,孩子们也都只是普通人,不要像对待天之骄子一样对待他们。我们允许学生们出错,给他们改正的时间。诸如“这届学生基础太差,该怎么教”“某某同学太笨,怎么还不会”之类的抱怨,完全都是庸人自恼。学生成绩有差异是正常的,尽管如此,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发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并培养他们的闪光点。孩子们有了信心,我们有了希望,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抱怨。

总之,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我们要远离细菌一样的抱怨,把抱怨的时间用在提高自身能力上,让我做一个不抱怨自己、不抱怨家人、不抱怨工作、不抱怨压力、不抱怨学生的不会抱怨的教师!

《做不抱怨教师》读后感 篇3

“人只有一块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那里是这个人的盲点,那里就是自己所站的位置。"人的盲目性让我们毫无意义地抱怨自己,而却不会主动去反思、改正自己的行为。

抱怨与苦恼的真正根源,并不源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而在于我们对它持有的态度。纵使是"恼人"的事情,换一种心情、换一个角度看待,也能让人感到心满意足。

拜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力争从以下三个方面好好做起。

一、不抱怨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

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抱怨自己,让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上,因此,当我们抱怨自己时,我们就远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抱怨越多,距离越远。卡耐基曾说过:“不能激励自己的人,一定是一个平庸的人,无论他的才能如何出色。"自我鼓掌、自我喝彩,就是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最佳方式,它的作用是强大的,足以让我们树立信心,驱动自己付诸实际,并不懈地坚持下去,最终也足以彻底改变自己。为自己的有所行动、有所付出而鼓掌。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怎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堕落。"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喋喋不休地抱怨,注定于事无补。若想拥有美好前程,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把敬重自己的工作当作个人习惯的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概率往往比一般人要高很多。敬业是一种责任精神的体现,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才会真正地为学生、为学校、为社会作出贡献,自己也才能远离抱怨,从工作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二、不抱怨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不和别人比,做最好的自己。作家郑辛遥:“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大半源于攀比。"西方一句谚语:“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一旦我们意识到既有的事实无法让自己超越别人,那就应当坦荡荡地接受这个事实。

三、不抱怨当干活在快乐的氛围里。

真正遥不可及的不是十年以后,而是十年之前。很多人都习惯抱怨眼前的不如意,或者追悔早已逝去的`过去,却失去了最容易得到,也最应该享受的当下时光。往昔不可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正握在手中的寸寸光阴呢?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那一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这是使生活丰富的唯一方式。高尔基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与其抱怨,不如埋头苦干。把埋怨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质上,以书中的事例为借鉴;以书中不抱怨的心态为行为准则;以书中改变抱怨的方法为思路,做个不抱怨的践行者。

从今以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感受学生的切身利益,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站在同事的立场思考,体会同事的难处,用一颗包容的心体谅对入站在领导的立场思考,领悟领导的用心良苦,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新的考验和挑战。

《做不抱怨教师》读后感 篇4

“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做不抱怨的教师》中这样的一段话,引人遐思。以前,我也会抱怨,工作的艰辛、学生不听话、家长不理解、生活的压力……把不顺心的小事都会放在心上,挂在嘴边。其实,仔细想一想,抱怨有什么用处呢?抱怨,可能会博得一点同情和理解。但是,抱怨过后,发现所有的抱怨非但于事无补,还会把负能量传染周围的人,影响了别人的情绪。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味的抱怨呢?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教师担负的职责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承载必要的压力。

做不抱怨的教师,要拥有阳光心态。为了使受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老师必须致力于塑造高尚的人格,而后去照亮别人,这就要求教师自己的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工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

做不抱怨的教师,要心中有爱。教师工作是充满爱的事业。这种爱,包括自爱与爱人两个方面。所谓自爱,是指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从而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成为可敬可爱的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观察细致入微并善于模仿的孩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言行和习惯。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爱,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除了自爱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之外,教师还必须爱人。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所产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教育的基础。因为没有爱,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做不抱怨的教师,就要对教师职业投入满腔热忱。只有热爱,才能全身心地为之付出,才会从容面对一切挑战,并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乐趣。只有对教师职业投入积极的情感,才能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谋生的职业来经营,才能教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如果没有对教师职业投入积极的感情,就不可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作为教师,就必须以“为人师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教育、积极投身教育,挖掘教育的乐趣所在,长久坚持,便会享受到桃李满天下的快乐。

做不抱怨的教师,必须有担当。教师的责任概括而言就是“教书育人”。我们经常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而教师就是辛勤耕耘的园丁,用知识的雨露、用道德的阳光培育出鲜艳的花朵就是教师这类园丁所肩负的重任。教师明确自己的使命,化使命为动力,才能不断地消除奋斗道路上的苦与累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才能调整心态,不断进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应当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理解和尊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时刻保持快乐的心情,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安之若素,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