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欢迎阅读中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观察过程:

孩子们正在区角自由地玩,只见可怡独自一人坐着玩衣角,她耷拉着脑袋坐了一会儿,终于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积木。我走过去问"你想玩吗?"她点了点头,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我。一会儿她站了起来,慢慢走了过去,还不时回过头看我,我笑着点点头,她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正在可怡认真的拼插积木时,我看见他对面的小宇拿了她几个玩具。而莹莹看见了却不说话,但脸上有些不高兴。过了一会小宇又拿它的玩具,只见可怡一把把自己的玩具全拿了回来,还把他的玩具给打烂了。当我走到她面前,她委屈得哭了。

行为分析:

1、从案例看,莹莹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可怡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动,缺乏勇气,内心的需求和希望总不敢去实现。而我的点头、微笑无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和爱。而在交往中她却不善于用语言和别人进行沟通,所以委屈得哭了。在玩沙包时,实际上她很想玩,但又不敢大胆地对小朋友说:"我和你们一起玩"。起初,他默默地站在那里,但当洋洋拉着她的手要和她一起玩时,她又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明她内心也渴望和伙伴交往。

2、原因分析:针对莹莹的行为,我与家长进行了个别交流。从中了解到,莹莹在家里就很乖巧、不大爱说话,很依恋父母,父母也认为孩子年龄小很多事情都包办。平时父母交际很少,不经常带她出门,将她封闭在自己的小家中,致使她缺少交往的机会。

教育策略:

1、了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交往。

2、游戏时多让幼儿以强带弱、相互配合。

3、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孩子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4、开展角色活动,让孩子参加。

将可怡的'情况反映给家长,与父母交流,并给父母提出建议及教育方法:

1、树立榜样,让幼儿模仿。

2、扩大范围,走出家庭,增强社交能力。

3、耐心教育,讲究艺术,激发社会性情感。

效果及反思: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常设的一种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的价值重在促进儿童"社会化",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告诉家长你们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所以面对幼儿,希望可怡的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首先要作出表率。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动作、添画、拼图,让幼儿体验发散性思维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肢体动作、添画、拼图,来培养幼儿的想象与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请家长朋友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对图形的知识经验。

2、老师准备:象形字图画一张,图形添画、图形组合多幅。各种图形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象形字”图画。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山水画,画里面藏着一个小秘密,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秘密找出来。”

通过找秘密,来让幼儿感知“像”的“变化”的含义。

(二)出示图形宝宝

1、出示图形。

教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圆形能变成什么?”(互相说、个别说)

引导幼儿将周围生活中像圆形的物品说出来。

2游戏:表情变变变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圆形能变成我们的脸蛋,现在我们就用圆圆的小脸,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种表情,你们要迅速的变出来。”(笑脸、哭脸、害怕的脸、吃惊的脸等)

3、用肢体动作展现圆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你们的身体来表示出圆形。”(引导幼儿通过想象,用肢体动作创造出圆形)

4、出示三角形

教师:“谁又来了?”

“三角形能变成什么?”(引导幼儿想想并说出周围环境中想三角形的'物品)

5、用肢体动作来展现三角形

教师:“请你们再用肢体动作表示出三角形。”(幼儿之间交流、展示)

(三)扩散思维

教师:“如果给你们好多的图形,你们会把他们组合成什么?”(让幼儿展开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操作活动

1、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用于图形添画和图形组合的各种材料,请你们自由选择。”(引导幼儿添画、组合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2、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共享收获。

(五)活动延伸

将各种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图形添画和图形组合。

中班教案 篇3

目标

1、尝试与更多的同伴合作跳舞,体验同伴间的友好情感。

2、能熟悉乐曲的旋律、结构特点,初步学会跳集体舞。

3、能根据尾声的变化及时变换舞伴。

准备

1、欣赏画面舞会的场景。

2、组织幼儿做听摇铃鼓声音的长短变化及时交换同伴的游戏。

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舞会录像,并熟悉乐曲的旋律。

2、再次欣赏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尾音的变化。引导幼儿拍出尾音,一声拍一下。

3、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幼儿集体跟着老师学做舞蹈动作。

4、教师完整地表演舞蹈,提醒幼儿在尾音变化时要迅速换舞伴。

5、幼儿随音乐熟悉舞蹈动作。

6、幼儿熟悉动作后,在尾音处的握手动作可换成造型动作,先进行单人造型,进而要求做双人造型及多人造型。

动作建议:

1、1-4小节:双手叉腰,自由小跑步。

2、5小节:按节奏拍手。

3、6小节:双手叉腰,自转一圈,脚做小跑步动作。

4、7―8小节:同5―6小节。

5、9小节(尾音):二人握手,尾音5出现时立即与舞伴握手,尾音的长短,次数

不固定听到3、5音,立即放开舞伴,自由小跑步结束活动。

中班韵律活动问候舞

上周五我园承办了对“全市农村园骨干教师园本教研的的研讨”活动,作为我园韵律活动《问候舞》教研组的成员,我有幸担任了执教者的工作。在教研活动结束之时,想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1.改变――发展:本次的教研活动在去年的由托幼办开展的“教研观摩评比”活动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认可的了。也正因为如此,在开始接到本次活动的通知时,大家的第一个反应是那我们就把上次的教研活动内容原封不动的再次进行展示。可是本次活动的'研讨观摩对象是农村园教师,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教科所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教研活动进行改动,以满足观摩对象的需要!“改变”这是必须要做到,因此,我们教研组抛弃了即成的东西,对研讨问题进行重新制定,相应的,改变教学环节设计、说课内容,总之,对一切都进行改变!我们的改变,让我们在原本教研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了提升,在观摩的现场互动研讨中,我们能够以轻松的心情进行发展的建议式的教研,得到了主办单位、观摩者的认可,

小语:一节活动,多种研讨――改变着活动,发展着自己

2.虚――实:在本次的教研活动的教学中,我们抛弃了观摩课中花俏的“道具装饰”,仅仅以一个“花园宝宝”面具贯穿始终;抛弃了大量的“课前经验丰富”,让孩子在课堂活动中,从不会到会,展示真实的课堂教学,做一节“不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的环节中,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同时,更是紧记研讨活动问题,开展符合研讨活动开展的教学活动,努力的脚踏实地的上一节常规公开课。

小语:虚实中见真谛。

3.和谐――矛盾:作为一次教研活动的研讨,思想火花的撞击是需要,也是必要。试想,没有矛盾、冲突,又怎会去实践、去验证,从而得到最切实可行的方案呢?就拿本次活动最后成功展示上,大家对是双圈站位展示,还是单圈站位展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各持己见!那么,寻找理论来论证自己是最有力的条件。因此,大家都个自己寻找自己说需要的“东西”,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正因为有这个矛盾,所以,大家在寻找的过程中又一次成长了不少。 小语:和谐是目的,矛盾是过程。

4.……

在本次教研活动,我得到了很多,这不仅仅是看得见的荣誉证书,更多的是内心对于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一种方向上的明确。我的文笔不够好,不能够将内心的所有感触都化做文字来赞赏,但,我会尝试将本次教研活动中的所学、所感、所得,运用推广,真正的体现教研的最终目的。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倾听快快(救护车)和慢慢(轮椅)的故事,知道救护车要快、轮椅要慢。

2.理解救护车的快和轮椅的慢对人的不同意义。

【活动准备】

1.绘制一张拟人化的救护车图片和一张拟人化的轮椅图片,背后分别黏贴一根筷子。

2.把两只纸箱的上盖和底部去掉,分别制作成可以套在身上的救护车和轮椅,如图。

3.已经裁切好的白纸条,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快快和慢慢来了

1.(出示纸制救护车)快快是救护车。(出示纸制轮椅)慢慢是轮椅。它们都刚从各自的"工厂"里出来。

2.(演示轮椅的图片)慢慢在后,它"吱纽吱纽"慢慢往前走。我们一起来学学它是怎么走路的?发出怎样的声音?(通过模拟"吱纽吱纽"的声音,引导幼儿体验轮椅的慢)

3.(演示救护车的图片)快快在前,它"呜哇呜哇"飞快地往前跑。我们一起来学学它是怎么往前跑的?发出怎样的声音?(通过模拟"呜哇呜哇"的声音,引导幼儿体验救护车的快)

4.教师套上纸制救护车扮演司机,边行进边对着"救护车"大声喊:"有病人,快开,快开。"同时绕场地快速跑动。

5.配班教师套上纸制轮椅扮演老奶奶,对着"轮椅"说:"慢一点,慢一点,别让我摔着。"同时绕场地慢慢走动。

6.你们听到驾驶员跟救护车是怎么说的?看到救护车是怎么跑的?

7.你们听到老奶奶是怎么对轮椅说的?看到轮椅是怎么走的?

二、快快和慢慢的困惑

1.(出示轮椅的图片)"要是能像救护车一样快,多好呀。"经过坡道的`时候,轮椅慢慢一边想,一边让轮子转得快一点,推轮椅的人拉住轮椅慢慢,大声地喊:"慢一点,慢一点。"

2.轮椅慢慢不明白为什么推车的人让它慢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出示救护车的图片)晚上,快快和慢慢停在了一起,慢慢对快快说:"你为什么跑得那么快?我为啥总是那么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4.救护车快快说:开车的人总是让我快一点。快一点,路上的车也停下来,让我快一点,快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5.轮椅慢慢说:"我想快一点,可是推轮椅的人总是拉住我,要我'慢一点,慢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6.救护车和轮椅想啊想,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想明白这是为什么。

7.天亮了,开救护车的驾驶员跑过来,对着救护车大声喊:"有病人,快开,快开。"这下你们知道救护车的工作了吗?

8.一个老奶奶坐上轮椅,推轮椅的人说:"老奶奶病刚好,慢一点,慢一点,别摔着了。"这下你们知道轮椅的工作了吗?

三、快快和慢慢明白了

1.救护车把病人送到了医院,轮椅把老奶奶送回了家。它们又停到了一起。

2.轮椅说:"我知道了,做轮椅的是病刚好的人,所以要慢一点。"救护车说:"我也知道了,我是去救人,所以要快一点。"

3.明白了轮椅为什么总是慢的,救护车总是快的,它们都很高兴。从那以后,轮椅慢慢地走,稳稳地走,救护车跑得飞快,飞快。

四、快快和慢慢在工作

1.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组成一组,商定谁做轮椅,谁做救护车。

2.两个小朋友各拿一张白纸条,分别画上表示轮椅和救护车的简笔画,然后围在手指上粘成指偶。

3.每组幼儿用指偶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跟随教师讲故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