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篇1
今天展示的这节阅读教学课,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组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从激趣导如入手,再从细读课文、深入读文、总结全文几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利用播放精美的媒体课件(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大饱眼福,从而激发起学生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精美的课件中欣赏到祖国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风光。
二、细读课文
这个环节学生细读课文后,结合课件,图文结合,说说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学生陶醉在美丽的图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深入读文
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学生品读、精读美文佳句,结合美丽多彩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媒体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精美的图文之中,走入画卷细细品味美文美境,浓浓感受大自然的美。真正领会句子的含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
这个环节利用媒体课件再现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美丽的课件,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也再次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本环节使用幻灯片展示精美的作业设置,要求学生整理积累本课的所思所得加以应用,延伸到课外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法:“情景教学法”
、“比较法”、“欣赏法”、“展示法”等。如:播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法:“诵读法”、“互动法”、“观察法”、“归纳法”、“叙述法”、“表达法”等。如引导学生细读、精读课文;观察美丽的图画;当小导游,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抓住每季节特点进行观察、比较,在美读中品析词语的准确应用;学生表达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上完这节课,我再次分享到使用远程资源手段上课的喜悦。这节课,我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激活了课堂,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和谐,师生互动默契。有了这些精美的课件,我才能上好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大,但是,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明显;试想想,南方的孩子要领略到北国的风光,如果离开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只能是单靠文字、图片来想象,单调、抽象、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显然,一节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和一节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趣味,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显得平淡,乏味,教与学都很吃力,课堂效果不明显。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篇2
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总分总的写法,依时间顺序,描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老师做到了吃透教材、把握目标、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思路清晰,营造了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教者能依据课标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小兴安岭四季的景物描述形式上是相同的,如果一一讲解,学生会感到乏味,结合刚上三年级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教者对四季的美丽教学上作了精心设计。教学"春天"部分,引导、扶学"夏天",利用已有学法再合作探究学习"秋冬"两部分,而每部分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春天重在抓句子体会美,指导朗读感受美,图文结合欣赏美;夏天侧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封""遮""挡"等,让学生体会到枝繁叶茂且树木之多的特点,这样的美景浸在晨雾之中,给人以朦胧之感,清晨过后,沐浴在阳光下的夏天,小兴安岭显得更美了:野花烂漫、五颜六色,此时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别有一番风景已构成美丽的大花园,尽收在我们的眼底。接下来老师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学法,带着对美的这种追随合作探究学习"秋冬"部分,体现了开放性。侧重让学生感受、想象、质疑。叶色相映山珍野果、白雪皑皑、珍禽异兽,给人以天逐渐冷,人的心情越发感到温暖。这里的景美,物产丰富,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2、教学思路清晰,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章显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让整体感知课文。直观的图片导入课文,让学生自然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简练的语言学生整体感知小兴安岭的美景图片加上师生的合作读文,这些无疑不渗透着对学生的.感染与激励,然后学生带着这种激情围绕重点精读探究、细读品味,通过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流淌在四季。构成了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大花园,最后自然回归整体,教师相机引导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文章适当拓展,作到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3、朗读训练更是形式多样,行之有效。
快速浏览、自由读、默读、引读、指名读、指导读及示范读等,真正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升华、升华中积累、积累中运用,作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个性的阅读感受,整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却有百分之百的努力,在高效课堂的不断探索中,我们更要孜孜以求,勇于探索,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只要学生得到了最大的收获,那么我们就问心无愧。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篇3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设计思路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教师可准备祖国地图,小兴安岭四季景色图或课件。 2、、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教材在文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教学方法的多重组合,将紧张的学习变为愉快的活动。比如,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成为一个旅游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到小兴安岭去游览;比如,开办旅游公司,要想办法做好小兴安岭的宣传、广告工作;在品读中,还可以模拟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姿势,如,俯下身子喝水、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水中倒影的小鹿,用舌头舔自己脚掌的黑熊。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3.课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这个词可以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可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及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封”在课文中的意思。“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用“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可以抓住“升”和“浸”两个字,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小兴安岭雾多、雾浓的景象。“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可通过多媒体或录像把秋风吹来、树叶飞落的样子展示给学生,从而理解“飞舞”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想象落叶的样子,再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刮”,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意思,再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来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脚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根据“美丽、物产丰富”这条线索,理清课文的顺序就容易了。
4.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要以读为主,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如,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一段,像“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中,“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季景色的特征,是那么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要以活泼、愉快的语气读小鹿的动作神态。有条件的,可在朗读、背诵时配合画面的展示,为学生感受大自然复苏后的活力创设情境。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篇4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单元是围绕“热爱大自然,保护生太环境,创建美好家园”这一专题而编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其次,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能力目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产生更建美好家园的观念。
第三,说说教法学法:
德国教育家蒂多惠斯说过,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课,
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抓住一段,教活全篇,把握重点,纲举目张”,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第四,说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习课文第一第六自然段。现在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解决第二、第三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四步设计:发现美——讨论美——赞赏美——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发现美
我这样创设: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游览过北京的古老时尚,曾赞叹过黄山的奇石,曾感受过天都峰的险峻与秀美。今天,我们再一起到一个河流交错、山峦起伏的地方去观赏一下吧!这段话,老师充满激情的娓娓导入,学生回忆了旧知,激发了求新知的欲望。然后,我让学生边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边出示课件图,学生听了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时设疑:课文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出了最后一句。教师再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顺序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品读词句,讨论美
1、合作探究“春天美”、“夏天美”
教师先范读本段,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图,然后默读,划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你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体现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紧接着,我这样小结:这段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抽新枝、春水涨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训练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我先让学生总结老师教学春天段的步骤(读、划、说、品),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贴切。通过生生对话,互教互学,既获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识,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技能,培养了协作精神。然后指名学生美读,其余学生想象画面,激活了创新思维。学生尝试小结段意,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篇5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依据学段目标,我为第一课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步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理解春天、夏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特别是春天和夏天的美丽;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春、夏美景;感情诵读,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环节一、森林之外看森林
对于生活在江南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看惯了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但对北方的原始森林却不大机会见,很难体会原始森林的广袤,所以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从小兴安岭的上空看小兴安岭,对小兴安岭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学习第一自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树的多,树的范围广,树的绿,加深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树多,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这个印象。
环节二、走进森林看
站在森林之外看小兴安岭,好一片绿色的海洋,走进这片海洋,那又是一帆怎样的景象呢,我紧扣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激起了孩子们的阅读期待。这时我主要以学生的朗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从森林里体会小兴安岭的美。通过补充课题和朗读,更加加深学生对小兴安岭美丽的印象。
环节三、感受春天夏天的美丽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春天和夏天,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在教学这两段时,我主要以个性化朗读为主,让孩子们在自己有滋有味地个性化的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琢磨词语的精妙,从而实现了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学习春天部分时,以自由朗读的方式学习,你学得春天的哪个景色最美,美在哪里为主要问题,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品词析句。如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叶”一句中的“抽出”一词,通过还能抽出什么,让学生体会这抽出这个词的生动性。在品读中,还可以模仿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姿势,如,俯下身子喝水,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水中倒影的小鹿,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夏天一段时则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以风景朗读展示会为形式。老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并对重点句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如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创设情境:置身在这样一片森里中——向前望,我们能望到什么?只有……
向左望,我们能望到什么?只有……向右望,我们能望到什么?只有……抬头向上望,我们能望到什么?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