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反思 篇1
上课了,师生问好之后,我首先给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画,想不想看一下?”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大声说道:“想!”于是,我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两幅乡村秋景图。从孩子们那一声声蛙的尖叫声中我感觉到了他们对这两个图的喜爱。于是我接着再问:你们喜欢这两幅图画吗?那你知道图画上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纷纷回答秋天。于是我顺势而导引入课题。钉上孩子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接下来出示学习目标。在这之前从未在课堂教学中出示过学习目标,所以学习目标出示之后我采取我读读生听的方式,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之后,我让孩子们发现课题中的字体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为了突出秋这个本课的生字,板书时我特意选用了红色。在指导学生学习秋这个生字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发现秋是由禾和火两个字组成的,并将秋的字理渗透到教学之中。我告诉孩子们秋天是禾谷成熟的季节,古人在秋收后往往将田里的庄稼用火焚烧,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所以秋天的秋是左边禾右边火。接下来我还让孩子们练习用秋字组词,李荣星回答道:秋天真漂亮啊!她竟然把词语说成了句子!
进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段。因为没有多媒体,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对自然段前空两格的标志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事先在黑板上抄写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告诉孩子们一天课文往往是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书本55页的学习伙伴提醒了我们自然段的前面会空两格。但是孩子们还是不太明白。于是我借助黑板上事先抄好的第一自然段,将天气凉了前边空的两格用方格的形式画给学生看,恰好两个字的位置。在方格中写上①表示自然段的序号,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中其它的自然段并标注序号。因为没有直观的示范二、三自然段的标法,所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仅在段前标注了序号,而且段尾的空白处也标上了序号,于是就出现了有的孩子标出一共八个自然段的现象。在逐一指导的过程中占用了课堂的很多时间。
接下来我给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应该怎么去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这一环节,我逐段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适时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凉了、黄了、叶子,读准儿化音一会儿和一字的变调读法,指名读,范读,领读,齐读多种方式并用,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能够达到正确的朗读课文。
秋天来了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徐誉泽很快发现了秋天来了,树叶黄了。板书之后我让学生学习树叶两个生字让学生发现可以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记生字,顺便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对和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木字旁和口字旁两个偏旁,在学习木字旁的时候,我出事了木字,告诉孩子们汉字可有谦让精神了,木和对交上朋友以后,因为要住在一个共同的家——田字格里,所以木主动收起了大长腿给对腾出了足够的居住空间,让谦让是一种美德悄然渗透其中。
接下来孩子们发现了,秋天来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了下来。这时我出示了一片和一片片让学生对比发现它们的区别,孩子们首先发现的是一片中有一个片字,一片片中有两个片字,而没有发现两个词语表示的数量有不同。这时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中的树叶,引导他们发现一片片表示的数量更多。借助插图理解词语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办法!接下来我将片字演变过程用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简单的进行了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片字的认识。这是这节课中我第二次渗透字理教学。
秋天来了还有什么变化呢?孩子们继续发现了天气凉了,人们穿的衣服也厚了。在学习气字的时候,我让他们比较气和“汽”的区别,郭艺晴发现“汽”有个三点水,贺林蒲马上想到了“汽油”这个词语,我适时表扬他们之后,告诉他们“气”和气体有关,于是“空气,气球”等一个个词语从孩子们口中脱口而出。
完成了“气”字的教学,我让孩子们再读第一自然段,齐读,师生承接读,并将黑板上的凉了,黄了,叶子,落下来擦掉让孩子试背,结果很多孩子基本能达到背诵第一自然段了。
最后进行的是写字教学。我将田字格板贴在小黑板上,给学生示范了新笔画横撇的写法,认识横撇之后学习写“了,子”两个字。新笔画我采用红色的粉笔书写,力求醒目。遗憾的是,学生的自行书写刚刚开始,下课铃声已经响了。
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反思 篇2
《语文园地五》有6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归类呈现了4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识记5个生字,了解时间之间的先后顺序;“我的发现”通过偏旁归类,让学生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特点;“字词句运用”通过对“n—l” “sh—s”“zh—z”3组易混淆音节的强化认读,加强学生的辨读能力;“书写提示”总结了“从左到右”“先撇后捺”两种汉字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悯农(其二)》,学生在积累古诗的同时,明白要珍惜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的道理;“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拔萝卜》,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学习续讲故事。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识字加油站”部分。教材呈现了四组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天内的时间、以天为单位的时间、以月为单位的时间、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通过自己读,同桌互读,小组齐读等方式,体会不同的时间。同时,联系《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部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的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2.“我的发现”部分。先让学生认读生字,正音。苹、林是后鼻音。草是平舌音。再观察这些字的共同点:每组汉字都是由相同的偏旁组成的。引导孩子理解偏旁代表的意义。一般来说,带“艹”的字,表示和花草植物有关,带“木”的字,表示和树木或木制品有关。同时,再让孩子列举一些学过的或见过的字。如:“艹”:苦、萍、荷、蓝。“木”:柳、棋、校、森。通过偏旁归类法识字,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也渗透了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3.“书写提示”部分。先回顾学过的两条书写规则及相应的例字。 从上到下:二、三。先横后竖:十、禾。再学习这两条规则。从左到右:儿、林。先撇后捺:本、天。我先让孩子书空笔顺,再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一边范写一边强调书写要领。关键笔画的.书写,强调两次。始终传递一种理念:我们一定要按照笔顺规则,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学生练写的时候,我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4.学习古诗。这首《悯农》,很多孩子都会背。我出示插图,让学生看着插图背诵。画面上,烈日当空,一个农民伯伯扶着锄头休息,时不时伸手擦去额头上的汗水。让学生们通过画面,来体会农民劳作的艰辛。引导孩子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有的孩子看了图画,感触很深,说自己以后不挑食,不浪费。
5.“和大人一起读”部分。《拔萝卜》这篇课文,孩子们都很熟悉。我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内容及句式。“谁种的萝卜?”“老公公。”“老公公拔萝卜的时候拉着哪里?”“拉着萝卜叶子。”“老公公拔萝卜的时候嘴里喊着什么?“嗨哟!嗨哟!” “萝卜拔出来没有?”“没有”“老公公请谁来帮忙?”“请老婆婆来帮忙。”“老婆婆拉着谁?”“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又拉着谁?”“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他们一起喊什么?”“嗨哟!嗨哟!”“萝卜拔出来没有?”“没有”依次类推,老婆婆喊小姑娘来帮忙,小姑娘喊小狗来帮忙,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小猫喊小老鼠来帮忙……“萝卜最后拔出来了吗?”同学们都兴奋地回答:“拔出来了!”引导孩子们看图,看每一次拔萝卜后,萝卜的变化,进而理解: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通过一问一答,帮助学生理解了内容及句式。这个时候,再要求学生续编课文就顺理成章了。看孩子们听得很投入,我让大家回家以后自己试着续编课文,再读给爸爸妈妈听。
接下来我谈谈本次授课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学习表示时间的词语时,可以打乱顺序,让学生重新给词语排队,以加强对时间顺序的理解。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性地了解一些时间词语之间的关系: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几天?一天可以分成几个时间段?……让学生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和了解。
2.偏旁归类识字时,可以再列举一些学过的偏旁。比如:“女”:妈、妹、奶。“氵”:江、河、湖。
3. 《拔萝卜》这个故事,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了讲解。应该再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趣味性。
以上是我对《语文园地五》这一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反思 篇3
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反思(通用10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反思(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反思 篇4
升国旗是学生每周一都在学校里参加的常见仪式。《升国旗》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在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上课,我从实物——五星红旗引入,认识国旗,感知国旗的形象,接着让学生回忆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这也和课文的插图联系在一起,一下激活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回到了升国旗时那庄严的时刻,为进一步学好课文打下了基础。学习诗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升起五星红旗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运动员是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当他们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时,观众席上的中国人表现怎么样?那时,你的心情又怎么样?面对高高升起的国旗,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启发学生知道向国旗立正、敬礼,表示我们对国旗的尊敬和爱。
第二课《升国旗》采取儿歌的形式,描写了小学生升国旗的情景,表达了小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课仅仅三句话,却饱含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如何通过这三句话来感悟文情,激发生情,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导入时,播放录音磁带《国歌》,告诉学生们国歌的全名是《义勇军进行曲》,听音乐时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唱起来,我顺势引导: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学生都喊了起来:就是我们每个星期一都举行的升旗仪式。接着又出示了实物国旗,让学生们亲手摸一摸,看一看国旗,这样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形间拉近了学生与国旗的距离。再次唤起了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情感。然后又给他们渗透情感教育,知道国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然后导入课文,“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用情感渲染,一步一步激发,化为学生自己的爱国旗之感,从而促使其主动的读好这句句子,并能读出自己拥有国旗自豪、激动的语气。
2、低年级的孩子好动爱玩,但缺乏生活经验,注意力易分散,根据这一生理、心理特征,应多用直观教具,多用语言进行鼓励,积极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引导他们想象,朗读、游戏、表演等综合手段,让他们在快乐、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在学习第三句的时候,根据每个孩子都有升国旗时立正、敬礼的经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并结合表演理解这句话。
教学中唯一的遗憾是由于我们这里是农村的孩子,见识的比较少,所以我们应该多多运用多媒体资源,让孩子们看看天安门广场升旗时的情景,奥运会升旗时的情景等来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次我们要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