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讲座的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家校合作讲座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校合作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1

首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对孩子的感染也是无限的,孩子从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谈举止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跟父母有直接的关系。

其次,给孩子鼓励赞赏。好话谁都喜欢听,孩子也一样,多表扬多鼓励树立孩子读书的热情、做事情的信心,特别是在孩子做了好事取得成绩,给点小奖品小奖励更能自豪感和成就感。当孩子犯了错,要循循诱导,说明利害,阐明后果,最好不要打骂,更不能让孩子享受棍棒,否则会把孩子闭上歧途。

第三、给孩子当好观众。孩子也有自己的小舞台,他在舞台上自己表演,其中有快乐的、有忧愁的、有烦恼的、有痛苦的、有宣泄的,要给孩子足够空间,让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最需要观众,给他鼓掌,给他解忧。

第四、和孩子共同做游戏。让孩子感觉到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陪孩子,说说话,散散步,做做游戏,让孩子接触到更多东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做出回答,不要回避,要有耐心。

第五、给孩子温馨环境。家庭是否和睦,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影响到孩子的心里,温馨的家庭环境会带给孩子健康的童年,形成对学习、生活、对社会健康的认知,让孩子具备健康的心里和健康的性格。

家校合作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2

1、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3、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4、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5、给孩子另一个选择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

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家校合作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3

在平时生活活动中,我发现班里有不少的孩子不会撕包装纸,不会剥鸡蛋壳等等。许多幼儿都上中班了还不会穿衣服、拉拉锁等等。我跟幼儿的父母了解了一下,却发现许多家长都认为这些事情英爱他们做的一样。

由此我联想到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说道:有一位父亲在自己屋后栽种了几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大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来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了进来。孩子问父亲:“为什么要挖坑呢?”“小树正在长身体,不补充营养不行”。“那为什么不离近一点呢?”孩子问。父亲却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种树和教育孩子一样。只有经历了一些事,孩子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的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灾难和痛苦,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要给予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他们能做和应该做的事,让他们在劳动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家校合作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4

小时候的我们,渴望长高再长高,长到可以跟周围的大人站在一样的高度,总觉得这样可以不被忽视,那时候我们还小,却那样害怕被忽略,虽然什么都不懂,但知道那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当我站在孩子们面前时,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十多年前,我也在无忧无虑的奔跑,在欢笑,在撒娇,在享受世间一切的美好。很难形容现在站的这样高看着这群孩子纯真的笑脸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天真无邪,那样美好。我的小世界好像幸福的开满了鲜花,还有什么花朵能美得胜过孩子真诚的笑容。

但我知道,孩子们一定更乐意跟我一起奔跑,跟我一起开心。喜欢跟孩子奔跑,站在一样的高度倾听他们的一切,参与他们的成长和快乐。风掠过耳际暖暖的,它也在跟我们一起欢舞,那个温馨的下午,我成了孩子中的一员,我是他们的大孩子,没有距离感,跟他们靠的很近很近。在我看来,师友互动可以在任何时候,只要孩子需要你,那就是最好的时机。为了教育而教育,为了要求而要求,为了任务而任务,似乎只能建立与孩子间的桥梁,孩子害怕走近。

欣赏我们班的陈老师,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乐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低下头,弯下腰跟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对于那些浮夸、表面公式化的课堂画面,我想这样的画面更能发人深省,那是老师和孩子,也是伙伴和伙伴。几天的观察和小细节,让我对这个老师很有好感,至少对于尊重孩子她做的很好。乐于和孩子站在一样的高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