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8-22读后感

欢迎阅读《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篇1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它是科学,也是艺术。以前没有更深的感悟,也没有把语文作为一种艺术而教学,也没有把“教学艺术”这四个字读厚。自读了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方恍然大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今天我对“教学艺术”的理解是:把语文作为一种艺术,用更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不仅有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智慧的启迪、而且有情操的陶冶,总之,让所有的学生在你的课堂,从不同的角度都有所得。

于老师说得好,语文教学艺术来自于方方面面,很难说哪一个方面重要。但我认同于老师的观点,那就是首先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我的理解是因为它是教学艺术之本。再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不钻研教材就没有法儿。就像演员一样,再好的演技都来自于剧本和生活,有时又要超越剧本,还要有个人风格,这与我们的教学是一样的。所以,我深知把语文作为一种艺术教学,离不开对教材的钻研。

至于对教材的钻研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方法,于老师的方法就是多读,读若干遍,读出味来了,就豁然开朗了,方法也就有了。而有的`人的方法就是,读第一遍后合上书,回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钻研教材,用高明的方法,把它变成教学艺术。方法有多种,但都离不开教材,一定要下功夫钻研教材,否则就不会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谈不上艺术。像于老师说的,教材把握不好,甚至于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错了,偏了,还有什么艺术可言呢?

准确地把握教材,钻研教材,是处理教材的艺术。然而,要使语文教学艺术真正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因为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我们要学会把掌声送给学生。

现在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信息量大,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见解的人,不是装知识的机器人,今天的孩子只有爱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尊重、肯定和激励。我在六(3)班的语文教学中,还是比较快乐的。因为,我理解那些学困生,上课总是给他们提供发言,发表见解的机会,说不对没关系,说的有独到见解就大大表扬,给予肯定和激励。发现学困生并不困难,只是以前没有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忘了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的人。于老师的教学艺术理解和尊重孩子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让课堂充分民主,充满情趣。

所以说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

教学艺术更离不开语文老师的艺术修养。语文老师课堂上不但会讲,善读,而且要擅长表演艺术。如说话艺术、朗读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一张口,一出手,一投足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操、品格、气质、修养。

至于语文老师的艺术修养,我的理解是要更高一些,要想做一个有艺术修养的语文老师,需要终生学习与追求。

以上是我读于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感悟,感悟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感悟理解,尊重学生的艺术,感悟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名师同行,让我有教好语文的底气,与书籍同行,让我更快的成长。

《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篇2

一直以为教育是一种教与学的互动,一直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满意。拿起《课堂教学艺术谈》初只想能手把手地教我一些教学技能,而且,对学生真正有意。哪知,一看就一口气到了231页。

这本书根据美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原理,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结合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系统地对教学准备、教学结构、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教学提问、教师机智、教师形象、教学风格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艺术问题进行了论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看了以后,杂感颇多,也澄清了以往一些对教育的模糊的认识。课堂教学的根本是什么?理想的课堂教学,最后是让学生在知识、智慧、情操等方面均取得最佳效果。教师一方面要尽情表现,充分展示艺术才能,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学生的活动,应当按照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使他们变听不懂到听得懂,并且愿意听;从看不懂到看得懂,并且愿意看。为此,教师应先要通晓所教内容,加以消化吸收,并针对学生实际,用自己的语言,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给学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牵住学生的注意力。回想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也认识到,教学活动中充满着情感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情感具有的调节、动力、强化、感染、迁移等功能。这,既是疏通情感的.艺术,又是促进教学的艺术。

说来看到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理论,然而,却从来没有过时,历久弥新。课堂是实在的,花俏的教学流程往往喧宾夺主,易失课堂的根本。然而。课堂教学的艺术确实是无止境的,需要有心人不断的追求。我虽然不聪敏,但我愿意去做!

《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篇3

打开书柜,抽出一本几年前买下的书《课堂教学艺术》,想着今天的教育形势比那书所写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打算扔掉,我却及时被《序》里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话给吸引住了。

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艺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

于是我再次看了这本书,它是教育工作者湛蓊才前辈所写,他独特的方法、精练的`语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一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再次阅读也有新的收获与体会。

就如我们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爱讲话,捣乱课堂纪律都会把教师折腾得心浮气躁、筋疲力尽,于是接下来的就是开口大骂,结果学生受责心情欠佳,当然换不起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更加苦恼,噪子又受伤了。因此,此书介绍在这个时候应当作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种方法的使用被称之为调节的艺术。当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用故事调节;为了加强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适当运用练习来调节;有时新概念、新内容较多,学生容易应接不暇,力有从心,可以先复习旧知,以调节紧张的思维,使讲授能进行下去;每当讲到一定时候,有些学生难免会注意力分散,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便能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另外,幽默在教学中能创造活跃的气氛,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可适当运用

调节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教师仅是为了追求生动,讲课时只知把格言、故事等一个劲地往学生那里塞,为调节而调节,结果不仅使学生有画蛇添足、重复啰嗦之感,而且往往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因此,运用之秒,存乎一心,调节要以说明原理、变换气氛、平衡心理为度,只有把握了这个度,才可以说是真正掌握了调节的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除了调节的艺术,还有应急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乐学术、超人术

言之有理,道之于行。这本书里介绍的各种课堂教学艺术都各具特色,各有道理,然而,能否真正成效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实践与运用;能否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台阶,还得靠我们不懈的努力与进取了。

《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篇4

本书集许书明先生多年研究成果之大成,它包括中学语文卷和小学语文卷两部。中学语文卷遴选了当代十大名师,小学语文卷遴选了当代八大名师。选择的标准兼顾两条:一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二是创立或倡导了“特色语文”并自成理论体系,影响较大。

当代中学语文界的十大名师是指:第一代名师于漪的“情美语文”,钱梦龙的“导读语文”,宁鸿彬的“轻简语文”,洪镇涛的“本体语文”,蔡澄清的“导学语文”;第二代(中生代)名师余映潮的“创美语文”,程少堂的“文化语文”,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赵谦翔的“绿色语文”;第三代(新生代)名师董一菲的“诗意语文”。

当代小学语文界的八大名师是指:第一代名师李吉林的“情境语文”,贾志敏的“本真语文”,于永正的“悟读语文”,靳家彦的“导读语文”;第二代(中生代)名师窦桂梅的“情思语文”,孙双金的“情智语文”,第三代(新生代)王松洲的“诗意语文”,薛发根的“简略语文”。

这18位名师创立或倡导的“特色语文”是对“语文课程”的独到解读,蕴含丰富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具有高超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他们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特色)自成理论体系,成为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他们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因人而异,各具特色)是“教学智慧”的结晶,是“智慧语文”的珍奇。探索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评析名师的教学课品,是深化课改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名师成长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书在结构上采用专人专题的研究形式,自成章节。每个章节由三小节构成:第一节“名师智慧课堂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特色);第二节“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5—6种智慧艺术表现形态);第三节“名师经典课品片段赏析”(最能体现名师特色语文的教学实录片段)。三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第一节凸显名师“智慧课堂”的教学艺术理论特质;第二节从教学实践层面探索智慧艺术的表现形态;第三节是对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现场展示。

本书的理论价值表现在:它既不是笼统的研究教学艺术,也不是单一的研究教学智慧,而是将影响和制约智慧艺术的.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着眼于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适合教学论原则的教学方法应当说都是好的和正确的,但要把教学升华为艺术,仅有1

好的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需将其达到审美化、艺术化的程度,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想。本书创造性地提出“智慧艺术”的概念,意在从教学智慧的角度研究教学艺术,属于教学艺术的应用性研究,属于微观教学技术研究,针对性和应用性强。

教学具有艺术的内涵,它既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精湛的教书育人的技艺、技能,又是没有成式可套、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还要注意运用语言、动作、音响、图像等形象化手段表达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思想感情。本书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名师成功的有效途径和奥秘,这对一般教师的迅速成长和最终成功,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

本书的实用意义表现在:它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缺乏趣味,学习情绪不高、效率和效益低下的现状,提出向名师求教,做智慧型教师,学习借鉴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技艺、技能和艺术修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