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

欢迎阅读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内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4、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 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 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

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

学生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

学生已经学唱好歌曲后,我继续介绍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电影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

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

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练习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四)说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京剧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内容,适用于八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说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2、认知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特点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3、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谈话法、体验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

为了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课前,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视频片断,学生随京剧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浓郁的京剧氛围。

(二)、课中——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环、谈话法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课开始,我问学生“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世界”。

第二环、自主合作,了解京剧常识。

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三个主题学习网站:“中国脸谱网”、“ 走进京剧 ”网 、“ 时代国粹”网,让学生课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京剧常识,然后整理所查到的资料,分别做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发到我的邮箱,我挑选其中几个较好的,由学生在课上给大家展示、分享,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教与学角色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热烈、高涨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大家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脸谱特点,伴奏乐器等京剧基本常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达成了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信息技术网络象本大百科全书,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演示文稿展示方便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第三环、创设情景,加深感性体验。

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断,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能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第四环、综合欣赏,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试图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在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来学习欣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展现了京剧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戏台的味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化,能使学生获取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轶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

六、说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连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您的指导。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4

初中音乐说课稿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