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语文《登山》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因本班出现的幼儿平翘舌发音不准的现象,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好和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课改纲要的自主学习,本土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的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喜欢并能流利的说绕口令,发音准确。增强幼儿表演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分辨平翘舌音。
活动准备
绕口令磁带《登山》。写有绕口令文字的图片。
活动过程
游戏
1.教师做登山、跑等动作,请幼儿按照动作逐一猜测与动作相应的词语。
2.教师把幼儿猜出的词用绕口令中的语言朗诵出来。
学说绕口令
1.请幼儿听几遍绕口令的录音,然后提问。
教师:绕口令中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要去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去登山?去了几次?衣服怎么了?
2.教师指导幼儿学说绕口令,注意纠正平翘舌音,如:山、三、上、尺、只等。
3.出示绕口令文字图片,请幼儿看文字自由练习说绕口令。
4.将幼儿分组,边朗诵边做动作,提醒幼儿注意发音。
比赛
1.小组比赛:教师计时,记录哪组小朋友说得最快最好。
2.个别比赛:每组选一个说得最快最好的幼儿代表本组参加比赛。
操作练习
请幼儿看书,在绕口令中找出平、翘舌音的字,并自由朗诵。
活动拓展
1.投放大量的平翘舌音字卡,指导幼儿练习将汉字按照平、翘舌音分类。
2.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绕口令,共同练习朗诵。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为了让我校学生沐浴人性的光辉,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自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造就奉献情操。特开展“感恩大自然”活动。在活动前进行安全教育,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此次登山收捡垃圾活动会带来的危险,让学生掌握在体育运动中登山活动要注意的事项及易出现事故,如何应急有效的处理,确保人身安全。
教学重难点:
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在此次活动中出现意外事故处理方法与应急措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老师,同学们,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自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明天下午将开展一次登山收垃圾“感恩大自然”的活动。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年龄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注意体育锻炼。我们在学校可以上体育课,那么我们走出校园又会遇到哪些体育项目呢?例如:我们可以去登山、去漂流、去野营等有利身心健康的户外体育运动。让我们在其它找到乐趣的同时,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那我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在登山活动中会经常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正确处理?确保我们在明天、以后的活动中的人身安全。
二、讲授新课
(一)登山安全教育
1、提问:
a、我们当中有没有同学登过山的?请谈一下自己登山的感受及乐趣?
b、有没有爬过淡水的阿公顶森林公园?有哪些同学去过?感受如何?
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3、教师提问:
大家在登山前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吗?(自由发言)
4、自创表演:(用动作表演)假想在登山途中遇到了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做?
①攀爬险路时;
②遇有雷雨时;
③人流出现拥挤时的应急动作;
④迷路时;
⑤滑倒时;
⑥上、下山的最佳动作。
(学生表演,教师指正)
5、刚才我们同学们中有部分同学去登过山的,现在请大家想想:在登山前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学生讨论)
6、教师小结登山前后需注意的问题:
(1)登山前准备工作:
①应充分了解登的山区近期气候条件和特点,行前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②登山鞋有讲究,最好穿布鞋、胶底鞋或旅游鞋,衣服要宽松些。
(2)登山开始时:(见活动具体安排表)
①登山时要集体行动,最好结伴而行,以便于相互照应。
②要对登山时间及游玩地点作出合理安排,上下山时要避开人流高峰,尽量不要跟随大量的人流行走。
(3)登山途中:
①要掌握好节奏,适当休息。休息时,不要坐在风口或潮湿处,以防风寒。在攀爬险路时要特别留心脚下的石头,防止松动的石头给你带来隐患。借助树木或花草攀登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松脱或折断,造成事故。
②行进中遇有雷雨,不要到河边或沟底避雨,因为那时可能会有山洪出现。同时,不要到山顶的树下避雨,应迅速就近找个山洞暂时避雨,那样则较为安全。
③万一登山人流出现拥挤,千万不要站在山道旁的'悬崖边,以防被挤倒摔下山。
④如果处在人流拥挤的中心部位,首先自己要保持冷静,观察地形,尽快转移到人员少的地方。切忌犹豫不决,延误或错过了疏散时间。否则,人越聚越多,造成踩踏,威胁生命安全。
(4)下山时:要根据陡峻程度把握好步伐,不要奔跑,否则会挫伤膝盖和拉伤腿部肌肉。有时也会因下山太急,遇到突发情况止不住步伐而发生危险。
7、不能在山上玩火,否则容易引起山火。
三、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登山活动时要注意的事项。在明天的活动中一定要谨记:在危险时刻我们要保持冷静,要严格遵守登山安全指导,才能确保我们的人生安全。另外,请同学们不要参加有探险性质的登山活动。
四、课后复习
复习在登山时遇到危险时的有效应急措施。
五、课后作业
1、要求把本节课的登山安全知道回到家讲给旁人听。
2、准备好明天的登山工具。
3、写一篇“感恩大自然”登上阿公顶的游记。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深渊”、“毅然”、“征服”、“望而生畏”、“意志”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简明的话说说段落大意。
3、懂得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继续练习说段落大意。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按照课后第2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讲述列宁故事的课文我们学过哪些?故事中的`列宁是怎样一个人?
(2)今天我们读的课文也是讲列宁的,讲他登山的故事(出示课题)。在登山的过程究竟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听录音,了解大意。思考:
(1)列宁和谁一起登山?
(2)列宁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上山,又是怎样下山的?
3.自读课文,自学并检查。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读准字音:皇、刹
认清字形:避、渊、若、脊、悬、黎、锻、炼等字。
理解意思: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躲避环绕深渊狭窄毅然陪伴经历
望而生畏征服锻炼意志
②说说“深渊”、“毅然”等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③读通课文,(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指名朗读课文,互评是否读通。
4、给课文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后第2题,投影提示。
(3)默读课文,尝试分段。
(4)交流、讨论分段的依据。
5.作业:《作业本》2、3题。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2、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3、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1)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
(2)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
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①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
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
②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组织辩论。
(1)自由组成正方反方。
(2)双方各自从课文中找充分的理由。
(3)展开辩论(教师当辩论会主席,适当点拨)。
3、教师小结。
4、再读列宁的话。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
2、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从相关的课文、课外书以及网站上去搜寻列宁的故事,两周后召开“感悟列宁”综合学习报告会。(形式自拟)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2、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画一幅登山线路的`游戏图,进行登山游戏比赛活动。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欣赏老师的制作的登山图,请个别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2、揭示课题:登山游戏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书本的图例,说说他们做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忆,班级以前组织秋游登山活动,所走过的线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过的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3、组织各小组讨论,怎样把登山线路图绘制成一张登山地图,制作初稿。
4、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学生分小组进行绘制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同时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子。
2、要求:路线清晰、构图完整。
四、游戏: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登山游戏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