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欢迎阅读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梯,了解它们的好处和用途。

2、知道如何安全乘坐电梯。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去商场、饭店乘坐各种电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拍摄照片。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电梯的图片布置或展板。

3、教师绘制一张电梯按键图。

活动建议:

1、请幼儿参观电梯图片,说一说电梯的`好处和用途。

(1)请幼儿参观电梯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电梯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见过、乘坐过是什么样子的?在哪里见过?乘坐过?

(2)请幼儿观察图片,将电梯的图片进行分类,了解电梯分为箱式电梯、自动扶梯、观光电梯,并请幼儿进行比较三种电梯各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交流自己乘坐电梯的感受,说一说:电梯有什么好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4)教师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有特殊作用的电梯,比如:运货的电梯,建筑工地上的电梯。

2、请幼儿交流、讨论如何安全乘坐电梯。

(1)教师出示电梯按键图,请幼儿模拟乘坐封闭电梯,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开关门键、警铃键等的使用方法,知道开关门时应尽快地出入电梯,警铃不能随便按。

(2)请幼儿说一说乘坐自动扶梯应该注意什么,知道要在成人带领下乘坐,在电梯上不能乱跑,要靠右边站。

活动延伸

3、教师将电梯按键图贴在墙壁上,请幼儿在活动区中模拟乘坐电梯。

4、农村地区幼儿园可以由教师介绍展开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猴子、牛、袋鼠)尾巴的作用。

2、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借尾巴》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讯问的口气引出课题,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没有见过小兔子的短尾巴啊?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将一个关于小兔子的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想听吗?

二、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小兔子为什么想要借尾巴啊?

2、它都想谁借尾巴了啊?

3、他们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它?

4、后来小兔子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5、最后回到家,妈妈是怎么对小兔子说的?

三、出示课件,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的情节

四、课题引深

小朋友想想:如果小兔子借了别人的尾巴结果会怎么样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丰富词汇:暖烘烘、三五成群、缩成一团。(重点)

2、知道小水滴在这个旅行过程中的变化,并能有序、连贯、清楚的表述出来。(难点)

3、对小水滴的变化过程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科学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小水滴旅行记》的动画和课件、小水滴图片、小水滴的旅行路线图。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故事。

1、提问:“小朋友,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

2、出示小水滴图片,猜想:如果小水滴想去旅行,它会到哪里去旅行?怎么去呢?

二、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1、提问:小水滴都去哪里旅行了?旅行过程中,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们先变成了什么?然后变成了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去了哪里?

2、猜想:小水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三、分段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的变化,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述出来。

1、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1)提问:“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他们的身体怎么样了?他们变成了什么?”

(2)理解词语:“暖烘烘”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暖烘烘”是什么感觉?

2、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1)提问:“在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觉得很冷,他们怎么样了?

又变成了什么?”

(2)教师扮演风爷爷,幼儿扮小水滴,表演“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紧紧抱在一起,越抱越紧。”

3、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1)提问:“小水滴变成白云后怎么样了?又变成了什么?最后回到了哪里?”

(2)理解词语:“缩成一团”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时候“缩成一团”并用动作表演。

四、幼儿分组进行交流,通过旅行路线图,进一步了解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1、“小水滴们做了一次欢乐的旅行,让我们一起把他们的旅行路线记录一下吧!”

2、分享交流,鼓励幼儿用有序、连贯、清楚地语言进行表述。

3、游戏:幼儿做小水滴,按顺序边表演边讲述小水滴的旅行。

4、小结:小水滴通过太阳公公、风爷爷等的帮助在旅行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兴趣。

五、活动延伸

小水滴还会到什么地方去旅行?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经验的题材是培养幼儿感知,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抓住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进行创作,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连续几天下雨不断一事,为幼儿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事先的观察,了解雨的特征,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之后,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长垂线、斜线的画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雨具”,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雨衣,雨靴问)

幼A:那件黄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个是我的。

(教师手指雨衣,雨靴再问是什么?)

幼C:这些是雨衣和雨靴。

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

幼A:在下雨。

幼B:今天在下雨。

师小结:对,因为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而且这几天呀,一直在下雨对吧,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

幼A:上面落下来的。

幼B:从天上落下来的'。

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

幼A:是一滴一滴的。

幼B:是一根一根的。

幼C:有的时候一滴一滴,有的时候是一根一根的。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幼A:下小雨时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时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幼齐答:好)

2、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评析:通过回想雨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对雨有了进一步的了

不错的解和认识,再加上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下雨,更使幼儿对雨以及对这个活动增强了兴趣。)3、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幼齐答:好

师:先画什么样子的雨呢?(有的幼儿说先画大雨,有的幼儿说先画小雨等。)

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

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4、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幼齐答:好)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5、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评析:讲评时不强调作品的好坏,而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个小细节,都成了同伴赞扬的对象,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也增强了幼儿本身的自心信。)

6、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穿好雨衣,雨靴,带领幼儿进行《踩雨》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寻找更多的快乐。

[活动评价]

这一活动内容是教师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是寻找而产生的,选材适时及时,符合幼儿情感需要。活动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积极的心情与幼儿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互相欣赏,肯定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了幼儿再次创作的兴趣和愿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