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心得笔记

欢迎阅读大学生读书心得笔记(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读书心得笔记 篇1

读了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几经沉浮,但苏东坡人性更趋温柔厚道,过得欢乐,无所畏惧。苏东坡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乐观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万古不朽的宏大人生。

正如所言,苏东坡是中国历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宏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勇敢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见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查找乐趣的罕见本事,以及由此形成的光明的人格魅力。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始终在追随观看一个具有宏大思想,宏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欢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欢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东坡的一生。

大学生读书心得笔记 篇2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知道了文中有心地和善、大慈大悲的唐僧,机灵英勇、活泼可爱的孙悟空,贪吃贪睡、不会瘦的猪八戒,虚心识礼的沙和尚。

其中我最喜爱唐僧和孙悟空。唐僧心地特别的和善,不想杀生。在孙悟空受难的时候,是唐僧出手相救,帮孙悟空逃出大山的压力,可以这么说,没有唐僧,孙悟空现在还应当压在山下。唐僧坚决不移地去西天取经。他不受诱惑,有许多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比如说那次唐僧来到女儿国,女儿国国王要他当女儿国的国王,他都拒绝了,他可真是信念坚决,一心想取得真经,我很佩服他。

孙悟空特别的机灵,特别英勇。原来孙悟空是一块灵石,后来才变成了猴子。唐僧救过他以后,他一路爱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在唐僧遇到妖怪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打跑了妖怪。他还很有风度,在唐僧遇到白骨精等变成人的妖怪时,孙悟空就把他们给打死了。唐僧观察了,就念紧箍咒,念完紧箍咒就把孙悟空给赶了出去。当妖怪把唐僧抓住,唐僧知道真相后的时候,唐僧懊悔不已,就在这时,孙悟空就来救唐僧了,使得唐僧脱离险境。不仅只有这些,孙悟空还特殊擅长恳求别人的关心,遇到打不过的妖怪的.时候,就去请观音菩萨等神仙来帮忙来降伏妖怪。

我最喜爱的一句是孙悟空说的“妖怪接招吧”这句话,充分体现出孙悟空特别英勇,功夫特别的高。

《西游记》里的故事特别精彩,把唐僧他们几个人物刻画的很细致,令人着迷。因此,吸引了许多读者和观众,也吸引了我。

大学生读书心得笔记 篇3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历史意义与价值就不用提了。其曹雪芹更是一位杂家,这些在书中各种细节中都透露了出来。而在前十回最令我欣赏的便是第一回中一个跛足道人吟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了歌》。细细品尝其中的歌词,不禁感受很深。“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仅从字面来看,我们便不难看出这句话其实是揭示了当时人们追赶名利的现象。

人们为过上流社会的生活,便舍命地追赶功名利禄,此乃人之常情。别说那个时代的人了,在当今社会,人们又何尝不是呢?物质化的逐流已“深化人心。在那些芸芸众生眼中,有钱有地位才能幸福。但殊不知再高的地位也终有消逝的时候;再令人艳羡的英雄也会成为过眼烟云。所以我们没必要太过追求功名利禄,做好本分的事也能欢乐一辈子。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此句和上一句要表达的语意差不多。训戒人们不要太过看重金钱。俗话说;“钱乃身外之物”、没错钱并不是万能的。它既不能衡量生命也不能衡量感情。不管生前聚集多少财宝,死后都无法带走它们。况且你在生前过于吝啬,舍命积累财宝,到死后这些财宝不都白白铺张了吗?正如小品《不差钱》里所说;“世上最苦痛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句反映的`现实问题就更熟识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如今,这一美德有多少人能连续将它发扬光大下去?关爱孩子的父母到处都是,而孝顺父母的子女却有几个呢?每当在新闻中看到那些因不孝顺父母的子女被告上法庭,我不禁在心里默念这句歌词。

大学生读书心得笔记 篇4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尝的作品,而他的全部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尝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犹如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犹如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始终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特别的喜爱他。

我仰慕苏东坡,由于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扬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适宜”的清爽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拓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遇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倾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仰慕苏东坡,由于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学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更加充足。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仰慕苏东坡,由于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消失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即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灵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明显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纯洁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潇洒;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欢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