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欢迎阅读教学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 篇1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属于事理性说明文。作者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本文使用小标题的方法谋篇布局,把较为复杂繁多的内容条理化。文章分四个板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初三学生对科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内容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对说明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章的科学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 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3. 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4. 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资料、图片

2、教师准备: 教学图片、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问题: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思考: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d.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探究小结: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

(二) 研读第二、三小节

思考:

1.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2.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提示:

1.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2.句子见课文。

3.有举例子、列数字等,各举例说明。

4.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五、拓展延伸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1.组织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

2、教师结束语;

在本堂课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篇课文里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七、布置作业:

1. 将课堂总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

2. 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

八、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

动物界的克隆:

鱼类

两栖类

哺乳类一“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课后反思】

教学计划 篇2

学生分析

本学期任二年级2个班的英语教师,每个班约40个学生。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英语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富有童趣,英语氛围浓厚,便于学生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多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一、学习目标:

1、保持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使学生在听清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模范,能够用英语就日常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发展初步的认读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

本学期教材学习内容包括:日常英语(Everyday English)、歌曲童谣(Songs and Chants).阅读(Pandeng Reading),三个部分。另外还有晨间故事和睡前故事,迪斯尼神奇英语,对主要学习内容复习和拓展。

(一)日常英语:

日常用语部分是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12段对话,每段对话中有1~2个核心句型和一些重点单词。要求学生能听、能说、能应用。

(二)歌曲童谣:

共包括12首易于传唱的歌曲童谣和4个歌曲童谣游戏活动范例,要求学生快乐地跟唱所有的歌曲童谣,听清、唱准大部分歌词。

(三)阅读:

共有12段节奏英语,利于培养学生对读的自信心和认读兴趣。

(四)晨间故事:

包括8个生动有趣的情景剧,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三、教学措施:

1、采用多种形式:如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及时总结,交流和展示,引起学生的注意。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组织学生认真安排,准备Mini-show活动,向所有家长、来宾展示,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4、家校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学校英语学习情况与家长做具体交流。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预热活动: 第二周:Unit1

第三周:Unit2 第四周:Unit3

第五周:Unit4 复习 第六周:Unit5

第七周:Unit6 第八周:Unit7

第九周:中期展示 第十周:Unit8(复习单元)

十一周:Unit9 十二周:Unit10

十三周:Unit11b 十四周:Unit12(复习单元)

十五周:Unit13 十六周:Unit14、Unit15

十七周:Unit16(复习单元)十八周:English Holiday

十九周:Show 学期展示

五、教学遵循的原则:

1、“No Chinese”原则

教室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尽量用英语,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环境当中。

2、无错原则

教师要适度宽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要生硬的批评、指责或纠正

3、互动性原则

英语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六、教学环境的创设

1、创设物理学习环境

(1)增设英语评价用语

(2)开辟专门的学习成果展示区

(3)坚持用英语广播、优秀的个人录音营造声音环境

2、创设心理学习环境

(1)创设小组内良好的合作氛围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

(3)逐步完善活动机制及相应的评价机制,创设更具整体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4)优化课堂组织和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学计划 篇3

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教学态度端正,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本班学生十分了解,有利于我因材施教。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喜欢。

不足:对本年级教材不是很熟悉,需要多钻研。

二、具体改进措施:

1、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根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可以把其他学科结合到自己的学科中,增加学生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课堂上要顾全整体,也要照顾个体学生。在教学任务中有基础的,也有提高的,帮助学生发现个人的学习成就和意义,激励学生更有效的开展学习。

4、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规范等方面全面真实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5、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要注意目标又不要太多或者难度太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降低教学的重心。

6、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必须要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兴趣。

7、注重提问、讨论及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的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

8、重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一定要精,精的内涵就是:量少、典型、针对性要强。

教学计划 篇4

一、幼儿情况分析:

燕庄小学幼儿大班共有幼儿51人,其中男孩30人,女孩21人,年龄都在3——5岁之间,他们大都来自本校的几个校辖村,他们在语言各方面上有一定的基础,能用简短的话与他人交谈,在与人交谈中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还有着说的好习惯;只是由于家住农村,刚刚入园,大多数幼儿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少数幼儿不会说普通话。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说普通话,且能用适当的语言与他人交谈。

2、能集中精力注意地、耐心地听他人讲话。

3、能在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且语句要连贯。

4、会正确地书写自己的名字和认识同伴的名字。

5、会独立阅读图书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建立良好语言常规,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的多样性。

2、幼儿能大胆地运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且语句通顺、流畅。

3、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的前书写技能。

难点:

1、使本班幼儿在语言各方面的距离拉近。

2、让每一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都能运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

3、克服心理的障碍,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现自我。

四、措施:

1、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吸引幼儿与幼儿之间用普通话自由轻松地交流自己的想法。

2 、以游戏的口吻、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的语言教学,使幼儿有兴趣的参与语言教学活动。

3、根据每个幼儿的需要,给予他们不同的帮助,且在一日生活中多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

4、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鼓励幼儿说普通话,做好家园共育。

大班语言教学计划二: 大班语言教学计划(809字)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说话有礼貌。

2、引导幼儿在谈话和游戏活动中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培养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习惯。

4、培养幼儿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

1、让幼儿学习倾听、理解和使用规范性语言表达方式,学习创造性的使用语言。

2、能在同学面前大胆而清楚地叙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尝试阅读和书写技能。

教材的难点

1、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2、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景里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10人,这些孩子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也有的是别处幼儿园转来的新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这些孩子的生活经验、想象力、表达能力也不相同,培养孩子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必要。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关爱幼儿,给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孩子们轻松的进入课堂。

2、把鼓励幼儿想说、敢说放在首位,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消除怕说话的客观障碍。

3、多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协助我们幼儿园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