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多美网

2025-08-21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东周列国志》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1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周历史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东周五百年间争霸称雄的故事。

我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这本书挑选了最为精彩的故事,是能让我了解春秋国史的最佳通俗读本。

在这本书里演绎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书里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有忠肝义胆的门客们,当然还有很多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

神箭养由基的故事中有个叫养由基的小士兵,他射箭技艺精湛,百步穿杨,在与敌方一位觉得自己箭术超群,天下无敌,没有人可以打败他的骄傲自大的将军比试中一箭就射中了他的脖子,射死了敌方的大将,获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浮夸导致失败,谦虚稳重能使人进步,获得胜利。

书中赵氏孤儿这个故事也十分精彩,更令我感动。故事是这样的:佞臣屠岸贾十分嫉妒赵氏家族显赫的地位,便诬告赵氏家族谋反。正巧国君晋景公也十分讨厌赵氏家族,所以他让屠岸贾悄悄地铲除赵氏一族。此时赵朔的妻子已怀孕了,在千辛万苦下生下了男婴赵武,为躲避屠岸贾的追杀,赵氏的门客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儿子冒充赵武,公孙忤臼抱假遗孤赵武甘心被杀,才使赵氏的遗孤逃过一劫。后来程婴带着赵武忍辱负重藏匿在盂山,15年后等赵武长大成人回到宫中杀死了佞臣屠岸贾,为赵氏一族报仇。故事中赵氏门客程婴和公孙忤臼为了报答赵朔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和自己的性命,这种高尚伟大的情操着实令人佩服啊!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2

《东周列国志》是明代著名通俗小说家冯梦龙据前人作品改写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该小说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等史书。是一部少有虚构、根据史实创作的作品。故事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编排,成为一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优秀文学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读了这本书,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该书的第二回———郑庄公掘地见母。本故事讲述了郑武公两个儿子(长子寤生,次子段)争夺王位,加上母亲姜氏从中撮合,长子寤生即位(叫郑庄公),母亲姜氏跟段里应外合,打算夺下王位,不料长子寤生早有准备,次子段觉得没脸见哥哥和母亲就自杀了。母亲也离开了长子寤生的国都。郑庄公后悔了,觉得自己成为不讲天伦的罪人。有一天,郑庄公手下的一位小官叫颖考叔。他为郑庄公带来了一只猫头鹰给他当野味尝尝鲜。同时,把猫头鹰的寓意讲了出来。(这种鸟小的时候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它养大,长大后,竟然反过来把母亲啄死。)郑庄公听了非常羞愧,同时看到颖考叔把好羊肉包好放在袖子里,原来,他要带回家中给母亲吃。此时,郑庄公赞扬颖考叔是一个孝子,同时问他如何弥补自己对母亲的不孝,颖考叔为郑庄公出了一计(把地挖开,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建一个地下室,把母亲姜氏接到里面,在此相会,这样就不违背誓言了。),使郑庄公能够把母亲接到国都。

读了这一回,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不能忘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不能像猫头鹰那样忘恩负义,要像颖考叔一样孝敬母亲!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3

郑庄公为了不伤母子之情,成全兄弟之义,只好将京城分封给段。谁知段仗着母亲的宠爱竟然得寸进尺,到京城后就着手积聚力量,扩充地盘,扩大势力,准备夺权。后来更以打猎为名夺取了鄢和廪廷,但是郑庄公对此仍然忍让。直到得到段谋权篡位的确实证据才起兵吧段打得落花流水,人仰马翻。

段兵败自杀,郑庄公十分伤心,觉得是母亲的偏爱害了段,于是将她逐出王宫,并当众立誓:不到黄泉,决不再与姜氏相见。不过郑庄公终究是孝顺的,气头一过就觉得这样对待母亲于心不忍,又怕天下人笑话。但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怎么办呢?于是大臣颍考叔献计,派人掘一个地道,待掘到泉水后在泉边建一个地下室,这样母子才得以相见,两人禁不住抱头痛哭。一直以来,在我的概念里,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争夺王位向来是不择手段的,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有时候单凭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仁者才是真正无敌的,孝义之人天不负!它也启发我平时遇到事情要多一些宽容、仁爱,这样才会成为更多人喜爱的孩子。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深受启发的故事,它们一样引人入胜,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东周列国志》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朋友,你也来读一读吧!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4

很早之前,我就阅读过了东周列国志一书。这是一部讲述国与国之间斗争为主线很有意思的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周时期长达500多年的纷繁历史,从大周王朝衰落起,到诸侯国次第崛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群雄逐鹿!

这部书中也充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倾国倾城的美人,力能拔鼎的力士,仗义行侠的义士等等。其中着墨最多的是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以及尽心辅佐他们的名臣或是助纣为虐的奸人。这些饱满鲜活的形象,为读者演绎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而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书中涌现出的舍己为人、尽忠报国的那些人,其中介子推这个人最让我欣赏、敬佩,特别是在三十一回晋惠公怒杀庆郑 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个故事中的表现使我对他念念不忘。

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个故事表面上有些血腥,但却是一个忠君为民、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外在流亡,他追随的臣子先是逃向了小国狄国,狄国国君不仅对重耳礼遇有加,还让重耳娶妻成家。但当时晋国国君晋惠公担心重耳对他有威胁,于是派人到狄国刺杀重耳。得到消息的重耳,无奈下又开始逃亡,由于一行人的盘缠已经被偷走,一路上吃尽苦头,流亡到卫国时,几天没吃上饭的重耳已经奄奄一息,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的进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狐偃把汤送给重耳。重耳接过来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这才问从哪儿来的肉菜汤,狐偃忍住痛苦的表情,低声说:大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果见介子推正从山沟里一瘸一拐的走出来,重耳感动得泪如雨下,发誓有朝一日做了国君报答他

后来,历经磨难的重耳果真成为了一国之君。当他开始论功行赏之时,陪同重耳在外流亡19年,历经艰苦、受尽歧视,始终对重耳忠心耿耿的介子推却悄然离开带着母亲进入大山。

19年中介子推一定有很多机会,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