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篇1
《她是我的朋友》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执教此课后,我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感触颇深。"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因为,承担了教师风采展示课任务,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从试教到公开展示,经历了五遍的磨课过程,主要有如下感想。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较好的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圈画、思考、讨论、汇报...... 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还得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常说的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也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时,我以课后思考题3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来体会阮恒的心理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学法迁移,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重点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闪光。
三、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激发创新欲望。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创新的欲望。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的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我引导学生画、读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深刻。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课件出示),再次想象阮恒心里是怎样想的,医生会怎样安慰他,他会怎样说。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课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内心思想,同时也达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有所收获。
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篇2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时代,人们要处理大量信息,应对迅速变化的环境,仅仅靠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已不能受用终生。要适应未来的社会,人们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而终身教育又要求人们能够培养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即以培养学生自求自得、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为目标。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自主学习的技能呢?下面结合案例谈两点:
首先,知疑善问。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知疑善问。知疑善问可以避免学习误入歧途,并获得新的理解。知疑是提问的前提。提问有自问和问他人之分,自问就是自己善于提出问题,然后自我解决问题;问他人就是有问题求教于他人,请别人解惑。相比之下,自问更为重要。知疑善问是我国传统学习观的精华,充分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辨证观。朱熹主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学习没有疑问的,要鼓励他提出疑问,提出疑问得到解答,学习就取得了进步。在他看来,质疑要经过两个阶段:由不疑到疑的阶段和由疑到不疑的阶段。正是这种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中,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在这个案例中,贯穿着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学生在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品味词语,理解句子,与文本、作者深入对话,同时掌握抓住关键词提问,联系上下文解答的学习方法结构。
第二,教用结构工具。要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叶澜教授指出,“工具”不是指学具,而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及掌握、应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上课时,老师按结构过程一步一步教学,给学生一个按合理的结构过程学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熟悉这一过程后,老师不再板书,而是学完一个过程后,有意提问学生:“下一步该做什么?”帮助学生把结构过程有意识地记在心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如案例中品味句子的方法结构,自学卡的设计,不但使学生熟练掌握了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而且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已能独立学会某种知识的自豪感,学到的学习方法还常常在课外学习中应用。久而久之,对结构的感知、发现和用结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到了根本的培养。
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篇3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含蓄隽永的佳作。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再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如何让学生领会到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针对同学们生字词中拼音这一薄弱环节,在中采用了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朗读,再隐去拼音进行朗读,加深印象。我发现这个方法很有成效,在批改生字词作业时,绝大部分同学拿到优+。
2.通过品读字词词,分析句子,来体会情感。通过抓取“迫在眉睫”一词,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机和紧迫;通过赏析阮恒举手过程的“举”、“放”、“举”3个动词,感受阮恒当时心里的`矛盾,犹豫,勇敢和坚强;通过抓取四个表示哭泣的动词,并结合他抑制哭泣的动作,体现阮恒面对死亡的恐怖和害怕,却依然坚持献血的坚强。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刚开始授课,许多语言还很口语化。今后学会使用书面化语言,面对学生,我今后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积累与训练,并且要学会使用相近意思的语句表达同一个意思,在让学生表演阮恒的动作神态时,总是使用同一句话,很单调。
2.在讲授课文时,没有抓住的简易主线。在本课中,其实完全可以只用“请找到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句子,并随之体会阮恒的内心”,可是我在授课过程中,课堂把握不够,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抓住这一主线,使得在讲解阮恒输血过程这一部分时,出现混乱,学生掌握得不够。今后争取一个问题能把课文的重点概括出来。
3.在课堂教学时,我方法上掌握的不到位。在今后,我要学会表扬式教学。通过表扬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在激发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为表现不佳的学生树立了榜样。在理解课文上,我要学会在学生朗读、表演阮恒动作神态后,找同学评价,再读,再次表演,真正做到“表演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
4.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做好。在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时,我没有做到“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在他们默读课文时,我可以融入其中,看看他们画出的句子,对没有画出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对找到的同学进行悄悄鼓励。
5.课堂时间把握不到位。对于讲课文这一课时,让学生找句子的时间过长,导致设计的小记者提问这一环节被迫取消,若是时间把握的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升华情感。
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篇4
【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读出了紧张、害怕、痛苦的表情,那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找出文中的三句话,把三个句子出示在屏幕上)
师:阮恒由啜泣到呜咽,到哭泣,到最后的抽血,我们感觉到他的痛苦在逐渐加深。谁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创设情景,语气凝重)我们仿佛看到在草地上,一根针扎进了阮恒的`胳膊,血正一点一点地从他的身体里抽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觉得自己的血就要流完了。请同学们自由读句子,一边想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
师:阮恒矛盾、害怕,但并没有抽回自己的胳膊,这是为什么?再读这部分,注意看阮恒的动作,再说说你的感受。
师:把你读出的感受和身边的伙伴交流交流。
生:阮恒想竭力掩盖痛苦。
生:哪怕再害怕,他为朋友输血的决心也没有动摇
生:“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始终在阮恒心里。
【感受】: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特别感人的文章,一句平淡的“她是我的朋友”始终把阮恒对朋友纯真的感情贯穿全文,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让学生自然的融进文本,,达到对文本的深入体会和理解。学生也能通过朗读,对课文的认识也由“感知”到“理解”直至“深入理解”,心理也从“平静”到起“波澜”直至到“被感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