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一等奖教案

欢迎阅读钱塘湖春行一等奖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一等奖教案 篇1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西湖”这个名字是谁先第一个称呼的吗?

是白居易,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杭州回舫》(出示屏幕)其中有一句话叫“报与西湖风月知”后人才把她命名为西湖。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西湖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白居易游西湖的古诗《钱塘湖春行》(板书)

二、读诗

1、朗读这首诗(找一生)

第2页共20页

找生评价:字音、节奏、语气、情感2、听录音注意以上四方面。

3、学生自由朗读

4、学生展示朗读风采:找一生读,找小组读,齐读

三、赏析

(一)、理解诗意

师: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的写景诗,诗中,诗人像一

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想不想看到这些画面?想!好,现在大家对照注释理解没局势的意思,不明白的小组讨论交流。

品诗明义描绘画面

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诗描绘画面,参考句式:从————中我看到了————。从————中我听到了————。从————中我感受到————

(二)、赏析古诗

第3页共20页

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老师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让大家欣赏一下好不好?现在画面欣赏完了,画面美不美?这首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小组合作讨论赏析古诗

1、赏析方法:

(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2、赏析以前我们先找到作者描绘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找生说。

板书:水、云,莺、燕、花、草

师:赏析这首诗其实就是看作者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或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3、举例: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写出了初

春黄莺还不多,“争”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黄莺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4、小组合作赏析剩下的六句话

5、小组抽签展示

A、水面初平云脚低”:“水初平“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B、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写出了初春燕子还不多,用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C、“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

“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

D、“浅草才能没马蹄”: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E、最爱湖东行不足:“最爱”一词体现出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行不足”一词表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D、绿杨阴里白沙堤: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师问: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板书:赞美,喜爱)

四、背诗(比一比)

五、拓展

1、我来鉴赏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第二句话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惊讶、惊喜)

2、三四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赏析。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描绘出白雪的顽皮可爱。

2、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描写西湖的古诗,同学们喜欢春天和西湖吗?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描写西湖的诗句。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可以记录下来,看一下那个小组积累的多。小组展示。师(出示屏幕)

六、老师的话

这节课是诗人在引领者我们与春天通行,让我们呼吸到

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人生苦短,春天不容错过,春天不容辜负,同学们要珍惜青春,让你的人生如春天一般绚丽多彩!

钱塘湖春行一等奖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分类

2、名句积累

3、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和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法,竞赛探究,诵读法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方法及答题技巧、名句积累默写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一)资料链接:走进诗歌,了解分类

1、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描写某物,从而抒发自己心志。

③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

④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2、请你按照以上的内容各举一例,写出诗词曲的名称,别忘了作者。

(二)方法指点:学习诗歌,我能做到以下几点:

看:看题目,看作者,看出处,看背景,看课下注释与资料,看课前提示

读:读诗、诵诗、背诗

写:默写

品:重点词句(主旨句修词句写景句等)

用:学以致用,陶冶情感

二、讲学新课:

(一)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最优美的语言,为本节课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吧,一两句也行啊。

(二)如何做好古诗词鉴赏题?(掌握方法、沉着做题)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归纳考点及答题的技巧:例如:

1、《钱塘湖春行》

(1)诗中有一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最爱”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用词具有表现力角度加以品析。

答: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初春的美丽画面,使初春的美丽景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

(2)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4分)

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三)合作探究:在学生探究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如何审题——分析考点

(1)品味关键词句

(2)理解内容情感

(3)赏析表达技巧

2、怎样答题——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

一般格式:(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1、品味关键词句

这类题多以诗词中有特色的字词或句子作为考察对象,这些字词或句子在诗词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或效果,因而值得品味。

2、理解内容情感

(1)爱国

(2)思乡

(3)惜别

(4)怀才不遇

(5)对现实黑暗不满

(6)热爱大自然

3、赏析表达技巧

诗词的表达技巧有很多,如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用典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4)语言特点:含蓄、直露、平实、典雅、华丽、雄浑、沉郁、自然、清新、优美、质朴、风趣等。

(5)表达技巧的作用:深化主旨、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深等。

三、当堂检测:(举一反三,巩固提高,学以致用)

(一)积累名句,理解默写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

4、《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初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

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是:

6、《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是哪两句:

7、崔颢《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之意境相仿的马致远的曲中有一句也表现了游子的悲苦心情,请写出这句诗: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两句诗是:

9、《夜雨寄北》中诗人设想回到长安与亲人秉烛夜谈的诗句是:

10、《泊秦淮》中讽刺达官贵人不图国家兴盛,沉迷享乐的诗句是:

(二)赏析诗歌,掌握方法及表达技巧:

1、《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1)酬的意思是:

(2)请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过零丁洋》

(1)首联写了哪几件事?

(2)赏析颔联的妙处。

(3)说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3、《春望》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

(2)请展开想象,描述最后一联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找出词中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并理解这个句子

四、智慧大比拼,狭路相逢勇者胜

1、请收集初中古诗词中所有写“月”的名句。

2、请你找出古诗词中异样的美如:与“春、雨、送别、哲理”等有关的名句等

五、作业设计

(一)我积累的名句有:

(二)规范表达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亲射虎,看孙郎。

(三)请你为九年级文言文《蒹葭》设计一篇学案,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六、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寄语:我没有做到最好,但我做到了更好,今天我也学会了:

如:我学会了学习诗词的方法:

我知道了古诗词的考点:

我明白了诗词的答题格式与技巧:

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

学了本节课后,我想说……

钱塘湖春行一等奖教案 篇3

一、欲读——进入诗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断。

2、请你说一说: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诗里。让我们随白居易一起去钱塘湖游览一番。

二、初读——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标注出停顿。

(1)、教师讲解诗的节奏,学生找规律。

(2)、结合幻灯展示的停顿齐读。

(3)、以接龙的形式读诗。

(4)、节奏既可以按音节划分,又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范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学生介绍作者。

5、同桌一人读,一人闭上眼睛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图画。

6、边想象画面边读。

三、赏读——解其妙处。

1、问题一:诗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断,使人是如何把它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的?

明确:游踪。

2、问题二:如果我们把这首七言诗的颔联去掉三个字,变成一句四言诗。你感觉怎么样才会不伤害这首诗歌的美?

学生交流后回答: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

3、问题二继续探究: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试读这一句,体会添加上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注意重音的处理。

四、诵读——诗我交融。

1、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学生描绘,教师板书总结。

结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颈联。

男生读出醇厚,女生读出景美请柔。

3、同桌之间吟咏背诵。

4、制作卡片,送给同桌。要默写上这首诗。

提示这些字的写法:啄,阴,初

5、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春行”。

6、春诗春歌知多少。

拓展阅读赏析《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五、读罢——咀嚼应用。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两组例句。学生齐读。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语境,恰当的用上“乱花渐欲迷人眼”。

起立齐诵《钱塘湖春行》。

板书设计:

节奏

春景 行踪

水涨云舒 喜悦 孤山寺

莺争燕啄 贾公亭

花乱草浅 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钱塘湖春行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钱塘湖春行一等奖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并默写。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甫的《春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两首。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去饱览西湖早春景色。

一、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在杭州做过几年地方官,兴修水利,巩固堤坝,官声极好。他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写的。

2、诵读全诗

(1)听录音把握文章重点字词。同时,注意断句,七言诗的节拍有“XX/XX/XX/X,XX/XX/X/XX”。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学生集体朗读

3、研习文章

(1)学生快速浏览,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指导:

首联:写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景。早莺、新燕。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景。乱花、浅草。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行不足”,陶醉、流连忘返之情。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2)探究学习

①诗中两联各写了那些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

②哪些诗句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③文中为什么说是“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明确:

①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争暖树 啄春泥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③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景:明媚春光

行至|远眺:天容水态

|近观:早,新,争,啄 莺燕新来

↓乱,浅,渐欲,才能 花草向荣

白沙堤 行不足———————————情:游兴未尽

案例分析:《钱塘湖春行》长教版-八年级(上)中的一篇诗歌。

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我尝试用“自主、质疑”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钱塘湖春行》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先用古代美女——西施,和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进行导入,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在朗读中积累。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我在旁边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大胆的提出,然后我再让同学们帮助解决,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氛围。通过让学生寻找春天特有的`景物,来理解诗的“春意”,通过寻找关键词,来体现诗歌的灵魂。

一、课前准备体现“自主”学习。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交给学生学习的任务,让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要求他们利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互相交流。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白居易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二、质疑讨论见民主。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结合生活实际、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三、想象诵读悟深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热大自然的情感。在视听情景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体会感情,受到白居易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

四、迁移运用积累诗文。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中描写的景物都有了了解,那么同学们回去把自己脑海中所想象的美丽的西湖早春图描画出来,下节课我们看看那些同学画得最有创造性。

2、背诵这首诗。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