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说课稿

欢迎阅读高中音乐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课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是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导入: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然后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展示目标、导学达标

采用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第一步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第二步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阅读音乐知识,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第三步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总结反思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内容在安排上要尽可量紧凑丰富,要力求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会不够。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这些要要依据实际上课情况调控和改进。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2

一、 说目标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阶段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的分析我设立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感受体验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合唱的类型和编制。

能力目标:在学习合唱知识的同时,继续学习和巩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尽量达到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声部音乐作品的一个声部,并与其他声部融合。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演唱合唱作品,培养学生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 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歌唱模块中的第四单元世界之光中的一节,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在巩固和学习其他单元的时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1)本单元要选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各自不同的风格;(2)对比欣赏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童声合唱的不同,归纳总结各自的合唱编制;(3)“实践”一直是整个歌唱模块的重心,本单元要实践的是歌唱艺术中的“重唱”,也可采用二声部合唱训练;(4)本单元还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这一知识专业性很强,我们只作常识介绍,同时继续深化前三单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我将本单元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完成前三个内容要点,第二课完成第四个内容要点,第三课排练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课世界之光——合唱艺术,根据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设立如下:

重点:合唱的种类和编制

难点:独立完成重唱或二声部合唱的一个声部

关键:熟练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 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1、比较法:在导入环节里,让学生通过听辩比较四首来自不同国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连线题,并感受体验各自的风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种类和编制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书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探究,并结合比较法,归纳总结合唱的种类和编制,并亲身参与混声合唱的编制。

3、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比较传统的授课方法,但是对于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练过程中有很多专业知识,这些必须通过讲授传达正确的教育信息,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结合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学法模仿来完成歌曲学唱这一环节。

理论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势、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 说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新课堂、新学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听辨导入2、欣赏与探讨3音乐实践4、才艺展示

高中音乐世界之光——合唱艺术说课稿,标签: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

教学

播放音乐学生步入课堂

师生问候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二、导入

播放四首合唱作品的录音或视频片断完成连线题

请同学们用审美的耳朵仔细聆听,思考四首合唱作品都来自哪些国家?(连线)

学生讨论后回答:美国、法国等

吸引学生注意并产生兴趣。

展示标题:“世界之光”——合唱艺术。

在感受体验来自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走进我们今天的课题第四单元“世界之光”继续我们合唱艺术的学习。

观看幻灯展示的课题“世界之光”——合唱艺术

三、新授

(一)

合唱的种

类和编制

探究

合唱的种类

混声合唱

同声合唱: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

男声合唱

请同学们继续讨论刚才的四首合唱作品的不同之处?

归纳总结讨论的结果: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

男声合唱

混声合唱

通过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合唱的编制:声部是合唱中的基本组织单位;

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

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

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

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又可分为一声部、二声部;或者一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同声合唱多用)。

①同学们想想看,在合唱的种类里,我们这个班级组成的合唱团应当是什么类型?

②下面我们以混声合唱为例参照书上42页一起了解一下合唱的编制。

③我们通过幻灯片了解一下各种合唱类型的队列,同时我想请四位同学用肢体语言面向我(指挥)按相应的位置站好。

学生回答:混声合唱

高中音乐世界之光——合唱艺术说课稿,标签: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同学们打开书的42页

在了解队列的同时,掌握混声合唱的英文缩写S女高音、A女低音、T男高音、B男低音

(二)

练习

音乐实践

①歌唱前的基础练习

两次呼吸练习(慢吸和急吸)。

发声练习。

②二声部作品《深深的海洋》

今天我们就用混声合唱演唱一首二声部作品《深深的海洋》,在演唱之前我们做基础的发声练习。

学唱歌曲《深深的海洋》。

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要求,做好学习过的歌唱的基本要素来指导发声和歌曲的演唱。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由浅入深,在学会两声部歌曲的同时能与他人配合完成重唱。

(三)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学习后的成果。

我们分声部分别找八名同学来演唱这首歌曲。

上升高度,我们找两名女同学为我们演绎女声二重唱。

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出代表参加表演。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合唱的类型和编制,并学习了二声部歌曲《深深的海洋》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歌唱,不仅能独唱,还要会与他人合作进行重唱和合唱,我想你们一定会从中找到乐趣,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下课。

五、作业

回去学唱歌曲《含苞欲放的花》。

课后拓展。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的第一节.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内容比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

3、教学目标

一个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感悟、表现和创造音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二是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是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4、教学重点有两个

一是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是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5、教学难点

认识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在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1) 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

2) 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首先是课堂提问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学完导言之后便是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最后把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最常见的音乐要素作重点讲解.

3)鉴赏<草原牧歌>.这一环节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比聆听这首曲子.教师分别打出两个不同主题的饿节奏,并请学生配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并让学生体验哪位同学的配音最美.然后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最后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这部分应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练习法,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四、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这部分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五、小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互动和聆听教学法,讲解教学法,感悟教学法,课堂提问法与练习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第十四节《巴赫》。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巴赫创作的《马太受难曲》,以及巴洛克时期重要的音乐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巴洛克音乐、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分析《马太受难曲》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请学生观察目录(第7—9单元),总结特点。(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②下面播放巴赫生平简介视频。《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第1、72、78分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首先,对比欣赏第1和72分曲。提问学生:第1和72分曲之间在故事发展、音乐素材、音乐类型等方面的不同点。(①分曲1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音乐属于复调音乐;②分曲72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稣死去之后出现的,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稣死去后的悲痛气氛,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音乐属于主调音乐)

③接下来将与同学们一起对比总结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

④接下来欣赏《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78曲)之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和第1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③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⑤最后,播放《摇摆巴赫》中黑人音乐家麦菲林指挥和演唱的《弦乐四重奏》,感受巴赫复调音乐的艺术魅力。

四、拓展

布置作业,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欧洲十二平均律与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新法密律”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

通过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