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狼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善恶”主题编排,狼和小羊的故事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共出现两个人物,狼和小羊。狼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择手段,强词夺理;小羊温和恬静,以理服人,但却不看对象,以致身陷险境。这两个形象是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出来的。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感受真善美,憎恨假恶丑。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狼和小羊的故事,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二)分角色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狼、溪、弄、冲、争、逼、蛋、朝,8个生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字卡 头饰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要求学生看汉字轻声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
2、分自然段,标出。
3、找6个人,开火车式读。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同时课件 演示。回答: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5、自由读2——6自然段,想想狼和小羊有几次对话,用笔画出。
(二)细读感知,演读句型。
1、狼和小羊见面时。
师: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里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
师:对!狼非常想吃小羊。谁能把“非常”换成别的词?就是说,还可以说成狼怎样想吃小羊?
师:狼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看看课件 ,说一说。
师:从狼的样子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非常想吃小羊。狼是个专做坏事、 非常残忍的家伙。课文前面说,小羊是在溪边喝水,他根本没做得罪狼的事。 那狼怎么吃小羊呢?
2、体会第一次对话。
师:什么叫找碴儿?
师: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师:说得对。故意找碴就是有意地找毛病,存心编造理由。这说明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要读出故意找碴儿的`语气。
师:“你安的什么心?”这一句里的“安”是什么意思?
师: 安的什么心,还可以说是打的什么主意,常指不好的念头、想法。这句话是狼责问小羊的什么主意,坏的什么想法。读时要用责问的口气。谁再读读狼说的话。
师: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
师:小羊说的第一句话是个反问句。谁能不用反问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指图讲“上游”一词后)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谁来指着图(即小溪图)说说?
师:小羊共说了两句话,先用一个反问句很有力地把狼找的碴儿驳倒,然后讲自己的根据,理由十分充足。看看小羊讲理时心情怎样,态度怎样。
师:谁用“温和”的态度和口气读读小羊说的话?
师:对,读时声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女同学试试。
3、看第二次对话,课件 演示。
师问:是第几自然段?
(小组学习:分提问小组、分析小组、解答小组,然后汇报。)
4、学习第6自然段。自学课文。学习方法:表演法、作比较、查资料辅助法、朗读感受法。
(三)议读体会,讨论话题。
话题一: 狼吃小羊,还需要理由吗?
话题二: 狼扑向小羊,可能有哪几种结果?如果你是小羊的朋友,帮他想一想办法吧!
(四)课外延伸,知识拓展。
和同学排演课本剧《狼和小羊》。
板书设计:
狼和小羊
狼 → 找碴儿 → 小羊 →结果…
(凶残) (柔弱,可怜)
狼教案 篇2
实用的狼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狼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狼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2.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过程、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导入
1.多媒体播放一组狼的图片。
2.请你说出与“狼”字有关的成语或谚语。
3.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4.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例举与“狼”有关的成语。
同学们说出心目中狼的形象。
学生介绍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探索新知
一、说描叙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2.学生借助注释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老师或已掌握的学生帮助解决。
3.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二、说评析文,把握形象:
(一)解读作者笔下的“狼”。
1.狼是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
2.你能从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具有“黠”这一本性?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应引导学生抓住“似”“甚”“洞”“攻”这些词,充分认识狼的狡猾本性。)
(估计学生在找体现狼“黠”的性情时,会出现一些偏差,如“缀行甚远”“两狼之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教师应相机引导,为下一教学环节作过度。)
3.狼除了“黠”这一本性,还有哪些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a.缀行甚远、仍从──→贪
b.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d.眈眈相向──→凶
1.多媒体小结狼之本性:
黠、贪、凶
(二)解读作者笔下的屠夫。
1.面对既贪又凶又黠的两狼,屠夫有过怎样的心理?你觉得可用文中的哪几个字来形容表达?
开始的害怕,继而困窘,最后决心一搏。
惧─→窘─→持
2.换位思考。请同学们将自己假想为此境中的屠夫,用“与其……不如……”的句式,说说屠夫最后选择一搏曾有的心理活动。
3.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夫具有怎样的品质?
A.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E.乃悟前狼
ABC表现了屠夫的勇;
DE表现了屠夫的智。
三、论说结局,感悟主旨
1.贪婪而又狡猾的狼最终却落得“顷刻两毙”的命运。对这样的结局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什么话要对屠夫说。请同学们用“_____的屠夫,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屠夫说一句话。
2.请同学们朗读并翻译课文最后一段话,思考课文给我们的启发。并以 “读了此文后,我认识到……”这样的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品析。
学生发言,老师和其他学生点评。
课文的主题主要从如何学习屠户面对恶势力时做法去理解。
如: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又如: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又如: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问。
2.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
二、把握形象
1.评说狼的“黠”之本性。
2.研读反映狼“黠”的文言语句。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狼所具有的其它本性。 a.缀行甚远b.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c. 两狼之并驱如故d. 眈眈相向
1.学生交流讨论屠夫的心理活动,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其心理变化的三个词。
2.学生小组活动并推荐一位同学荐讲。
3.从课文中找出屠夫勇斗二狼的句子。并讨论屠夫的品质。
屠夫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三、感悟主旨
1.说话训练,体味屠夫的智和勇。
2.学生以 “读了此文后,我认识到……”这样的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品析。
通过质疑问难,说描课文,既可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如此说评析文,可通过品析课文语言,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活动既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屠夫这一人物形象,又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课堂小结
多媒体呈现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作业布置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狼教案 篇4
以段带篇法就是根据有些课文中几个段落结构相仿的特点,教师精讲一段,让学生按精讲的方法,自己学习其余结构相似段落来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示、使用的方法,潜移默化地进行仿效、运用,使学生主动地探求学习规律、掌握知识,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精讲一段,教给方法
1.初读感知,了解写了什么。
扣题读段(第三次对话)提问思考:
①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会摇尾巴吗?
②不会摇尾巴的狼为什么摇起了尾巴?老山羊是如何做的?
2.划析想读,了解怎样写的。
划划出有关神态、动作的词,如半闭着,拖,盯;析分析重点词语,如半闭着眼睛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态?狼为什么要半闭着眼睛?用拖和不用拖字有什么区别?盯是怎样地看?想想象当时的情境和各自的想法。如:狼为什么要连忙说?它当时是怎样想的?羊盯着狼的尾巴看,说明了什么?读表情朗读对话,读出各自的心情和语气。
3.再读课文,深化理解,了解为什么这样写。
读课文思考:狼玩弄的是什么花招?说明了什么?老山羊这样对待狼,说明什么?
二、从扶到放,运用方法
1.提问:
狼摇尾巴前还耍了什么手段?扶着学一、二段。按初读了解写什么,精读了解怎样写,再读了解为什么这样写的要求进行。在精读部分,用划、析、想、读四种方法来理解内容。
2.提问:
狼摇尾巴被羊识破后,又是怎样做的?放手让学生学四、五段,方法与顺序同前。(略)
三、对照分析,弄懂寓意
思考讨论:
1.这则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狼的本性是怎样的?(也可分解成两个问题:①老山羊在每次对话中如何对待狼的',这说明什么?②从中可看出老山羊什么性格特点?)
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根据这个道理联系电影故事或其它例子说说你的认识。
[以段带篇教学法运用了正迁移的心理学原理,使学生将先学的知识技能作用于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遵循学习尝试运用的学习过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跳一跳摘到桃子,有利于形成语文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