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

多美网

2025-08-18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 篇1

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严谨,不能求差不多,否则会有不好的后果。这是我读《差不多先生传》的感悟。

这个故事讲的是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都不认真,小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来白糖,相差太大,他却说差不多;在学校先生问他题,他把山西说成陕西,相差甚远,他也说差不多;在钱铺做伙计,把是写成千,千写成十,本差太多,他也说差不多;赶火车八点三十分开,他八点三十二到未赶上火车,还说差不多;最后得了急病把汪大夫请成王大夫(牛大夫)还说差不多,结果延误的病情,而他要死时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

最令我气氛的是,差不多先生在临死还在说“死人和活人差不多”,就因为“差不多”丢掉了自己一条宝贵的生命,他到死也不知悔悟,真令人悲哀,社会上也有许多人做什么事都不计较,不认真,求差不多,也酿成了大祸。

在前几个月,发生了一起电梯事故,让一位刚拥有孩子不久,还来不及更加疼爱、关心孩子的母亲,永远见不到孩子,沉埋于电梯之下了。原因就是因为电梯公司为了省几十元的钢板做踏板,差不多就行了。让踏板没有足够的长度,使这位母亲正要跨出电梯时,踏板松动,露出缝隙,掉了进去,冷冰冰的电梯齿轮来不及关闭,残忍地挤压着这位母亲的身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不禁一寒,多么可怜的母亲,多么可怜的孩子,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就因为几十元的钢板,这就是这个“差不多”导致的后果,这就是“差不多”带来的残忍,这就是“差不多”带来的伤害。

后头再来想想我,也是一个差不多小孩,在数学考差时发现因数字写错几个,回家狡辩说差不多没认真,在复习上,说差不多就行……因为太多的差不多,所以成绩一直上不去,我现在多么后悔说出那么多“差不多”。

《差不多先生传》给了我极好的教育,让我做事更严谨认真,不再马虎,使我终身受益。

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 篇2

而胡适的文章《差不多先生传》又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他以诙谐幽默的笔触告诉人们“认真”二字的重要性,这对我们当下有着更为深刻的教育意义。马钢前辈那种务实勤奋的工作作风似乎在一些年轻人眼里并不那么重要。当然,这与现今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有着一定联系。可是年轻的心不应被这些灰尘所蒙蔽,应由自己的判断力。

克服困难:

我们的国家、企业,乃至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我们要怀着一颗年轻的心,一颗勇敢的心,一颗纯洁的心,时刻反省自己,纠正自己,清洁自己,朝着梦想不断迈进!困难是一只纸老虎,你若畏惧,它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你若坚强,它只是一块前进路上的垫脚石。只要你把它踏在脚下,便会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气风发!

实现自身价值:

想老一辈马钢人的艰苦创业条件,现在我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怎么总觉得欠缺些什么,仔细一想,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务实细致的工作态度。确实,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人为本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我们每一位员工要认真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认真负责:

胡适先生笔下的差先生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他的影子。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存在,只是没有那么极致罢了。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足够聪明,不会在大事上糊涂,不会在重要的事情上像差不多先生那样,有些小事差不多也微不足道。可是你想过没有,从小父母长辈就教育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恶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恶小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作为一名马钢职工要时刻提醒自己,具备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在工作岗位上要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认真完成每一件小事,严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工匠精神:

进入新时代,我们只有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秉持把工作做到极致的态度,才能做强马钢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文章《年轻》鼓励我们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又告诫我们要具有一颗责任心。所以,不论工作还是生活,这两颗心都要具备。前者教我们不忘初心,树立梦想;后者教我们立足岗位,踏实工作。两颗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真正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 篇3

近日,有幸拜读了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文章诙谐幽默,颇有深意的语气描写了一个全中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这位先生一生到死凡事都不讲求认真,"红糖和白糖差不多""陕西和山西差不多""千字和十字差不多""今天走和明天走差不多""八点三十和八点三十二差不多"甚至到临死时说出"活人与死人也差不多"这句话来,更有甚者去赞扬他,称赞他看的破,不计较,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叫他做圆通法师,久而久之人人都去效仿他,最终中国成为了一个懒人国。

虽然看起来胡适先生有点夸大其词,引人发笑,但却发人省醒。的确在工作中,我们周围就存在着很多"差不多先生",甚至我们自己可能就是个"差不多先生",我们也经常把"差不多"这句话挂在嘴边。检修作业时尺寸"差不多"就行了,巡检时问题发现"差不多"就行了,记录数据时数字"差不多"就行了……任何事物都留有偏差,久而久之这种偏差变成了习惯,就会忽略不见,慢慢演变成隐患,造成事故的发生。我认为在工作中不死板,不追究别人的过错,不计较一些小问题固然是好的,但不肯认真,不肯计较,不肯算账,一味的追求"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梦想,而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差不多"其实就是差多了。

记得曾经在一次生产操作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操作人员在记录报表时发现主线DC2供水压力比平时偏低了0.1Mpa~0.2Mpa,但还在正常范围内,于是就向当班正值班汇报,正值班看了一眼后说:"没事,差不多就行了,都正常,放心吧!"操作人员还是不放心,于是向主操汇报了这个情况,主操意识到这件事情可大可小,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发现管路泄压阀发生故障正在持续泄压,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主线高压除磷泵跳泵,轧线停产的后果,于是立即采取措施,手动重启了泄压阀,并且恢复了正常工作,保证了主线安全生产。工作中时常就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如果万事都做"差不多先生"就会很容易出现纰漏,而有些人在工作中虽然表现并不出色,但他们尽职尽责地全身心投入,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反而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那些"差不多先生"却因不具备这种工作精神,结果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辜负了自己的潜能。

当今马钢正走在改革创新,做强品牌,全面精益运营作为推动马钢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的时刻,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杜绝做一名"差不多先生",提高责任感,摒弃一切懒惰思想和行为,把本职工作做细,做精,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用自己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 篇4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十分奇怪的文章—《差不多先生传》,我很疑惑为什么要叫“差不多”先生呢?好奇心促使我一口气把文章读完,终于得到了答案。

原来是讲一个名叫“差不多”的人。小时候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却买成了白糖,妈妈骂他,他还摇摇头说:“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钱铺里做伙计,常常把“千”写成“十”,把“十”写成“千”。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就这样,在自己生死攸关的时候,也是差不多就好了,直到绝气。

“千”和“十”在差不多看来是差不多,但在生活实际中可是差太多了,一个千能换许许多多个十,而许许多多个十才只能换一个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扮演着“差不多”这个角色。出去玩袜子弄脏了洗不干净,差不多就行了;背古诗时,背地磕磕吧吧,差不多就行了;写作业时,字写得歪歪扭扭,差不多就行了。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如果大家以后做事认真一点、仔细一点,中国就一定能蓬荜生辉。

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以后,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人要一丝不苟,要认真仔细,才能有好成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