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灿烂千阳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
触动心灵的一本书。头一次看这类小说,关于阿富汗这个国家的这段战争我是在电视看着演变长大的,许多大背景和过程从电视上了解过。但没有从普通百姓的生存角度来看过。
作者从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和经历展开描述,从战争中失去家人和爱人,在残酷并冷酷无情的丈夫的家暴中忍耐着,并在与命运不断的磨合和斗争。生存是第一位的,为了有尊严的活着不断反抗,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丢失纯真和真爱。
文中太多的描写让人记忆深刻,每周等待父亲来看望的小姑娘的期盼和现实的`残酷,母亲的离开。莱拉与父亲的片段特别感人,包括父母在她身边离世的镜头感,为了可恶的丈夫生子时的过程,不用打麻药剖腹产的那段描写。我觉得作者的文字功底太强大了,常常把人带入镜头中,像看电影,又像身临其境。
最后的结局一位女主用自己的生命给予了另一位女主自由幸福的未来,这一切都是爱与善良的回报。莱卡和孩子也为这位女主带来了存在的价值和幸福。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看完后觉得我们身边这些事那都不是事儿!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2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有一次看艾玛·沃森采访马拉拉的一个访谈节目里,她问马拉拉,最近在看什么书。马拉拉说《灿烂千阳》。然后我才知道这本书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写的,才知道这本书如此畅销,反响很大。再然后,我终于把这本书一口气看完了。其实,本书故事太悲惨,是通过两名所嫁非人的女性,揭示代际之间的谅解,以及母爱的力量如何完成两位女角的自我救赎。真的没有一丝阳光的愉悦,灿烂千阳只是不幸的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一种深深的渴望!
然而最令人惊讶的,还是她们对待层出不穷的苦难的态度。当苦难达到无法容忍的时候,宗教在她们内心所显示的力量。
故事最后,莱拉毅然决然回到故乡教书育人。也许只有经历过战乱,经历过背井离乡的人,才能理解那对千疮百孔的故土的深情厚意。
最最最后,还是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乱,愿面纱下的尘埃也是光,愿苦难中永远伴随着希望,愿信仰让前路充满阳光,愿你我都可以共享这千阳。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3
继续追读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本畅销小说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这是一部反映阿富汗妇女生活的苦难史。阿富汗对于我来说仅仅是在地理位置上知道的一个陌生的国度,读完这两本书后,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这些故事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不可想像就在我们周围还有这么多可怜人生活在战争、内乱的霸权之下。玛利雅姆是个私生女,在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下去投靠父亲,被父亲拒之门外,害死了母亲,又被几个继母一起算计嫁给远在650km外的鳏夫,一位粗暴的鞋匠。因为不能生育每日生活在家暴中,残酷的战争,周围人不断的丧生慢慢丢失了生存的希望。可在丈夫娶了小她18岁的莱拉后,尤其是阿兹莎的.出现,她们对她的依赖让她重又燃起希望的火苗,为了她们她杀死了施暴的丈夫并坦然接受了死刑。她为莱拉,塔里克和孩子们创造了新生。作者用他那细腻感性的手法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人性的光辉。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我们的生活是自由的,感恩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4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国家,这样蔑视女性的存在,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物,是可以交换,可以出卖的东西。看到男主殴打两个妻子时,细节处让人心惊。如此重男轻女的地域,女性在那里生活会有多艰难。
书中总是提到,她们老了,可是她们十几岁生孩子,孩子十岁时也不过二十几岁而已,这应该是很美丽的年华,竟然和老字相关联,也许是因为遭遇太多伤痛,承受太多苦楚,让每一分的时光都被切割放大成两倍。玛丽用自己的牺牲成全了莱西,我没想到也庆幸莱西和爱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之前隔着孩子,婚姻与多年不见的.风霜,最后还能在一起,除了期望获得平凡的幸福,还有对对方深沉的爱。
我不觉得男主很恶,可能因为书中描绘的男性的形象就是这样,他只是代表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缩影。除了教育,没有别的方法能打破这种情景,而教育内容,又是统治者决定。
极少打五星的书,打分理由除了小说情节之外,还有悲天悯人之感,作者把世界的另一面写下来,让人感到不公的无力,还有想改变这现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