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面具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具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 体验创造性的装饰面具的乐趣,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尝试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脸谱装饰,联系粘、画、剪的技能。
3. 了解多种动物的轮廓并能画出来,能够用鲜艳的色彩大胆的绘制面具。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卡纸或挂历纸、毛线、彩条、彩笔、胶棒
心理准备:根据主题活动,为幼儿创设相关的环境,激起幼儿兴趣,同时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可把桌椅围成圆圈,让孩子更方便的交流操作。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
师:叮铃铃……
幼:谁呀?
师:我是小小邮递员呀!
幼:哪里来的信呀?
师:东营来的信呀!
幼:送给谁呀?
师:送给***
幼:叮铃铃……
(这个小游戏孩子们都会玩,在课后已经玩过几次。信依次送给34个小朋友,最后送到老师手里)
师:哈哈,信又送回老师手里了,那让老师帮小朋友们看看信上都写了些什么呢?竖起耳朵仔细听哦!噢!信上说啦,森林里呀,要开一个联欢晚会,请咱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参加。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森林里和小动物们一起开晚会啊?
幼:想……
师:恩,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去,但是信上说啦,这是动物的联欢晚会,每一个小朋友都必须亲手做一个面具,带着这个自己做的面具才能和小动物一起玩呢!
幼:老师,可是我不会做啊?
师:看,这封信里小动物已经告诉小朋友们面具应该怎么做了,让我们一起来学做这个动物面具好不好?每个小朋友都仔细听哦!仔细听你才会做,老师看看那个小朋友做的最好看,能第一名去参加晚会!
(二) 结合图片,讲解动物面具的做法
师:看,这是什么动物?边说边出示老虎面具的图片,看看他有什么特点?头上写着一个字,是什么字?
幼:老虎,上面写着“王”,老虎是森林之王。
师:对,这是老虎,森林之王,看看他的毛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老师边说边在小黑板上画老虎的轮廓,依次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师:我们做面具的第一步是画,首先在你的卡纸上画出你想画的动物的图案,然后给它涂上相应的颜色。
师:看,这是什么动物?它的身上有很多的什么啊?
幼:狮子,身上有很多的毛,长长的胡子
师:对,狮子的身上有很多的毛和胡子,那么老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狮子的胡子用什么来做的,想想老师让你们带什么来了?
幼:毛线
师:对,毛线可以当成狮子的胡子。那要怎么做呢?看,把毛线剪成一截一截的然后用胶棒把毛线粘上,就是狮子的胡子了。如果不想用毛线的话可以直接画在卡纸上,图上相应的颜色就可以了。
(老师依次呈现多种动物的面具图片,兔子、猫咪、蝴蝶等,简要介绍各种动物的画法及做法。比如说兔子的头发可以用胶棒把彩条粘成小卷,粘在兔子头上就是头发了。)
这一环节是关键环节,知识目标3在这一环节得到解决。
(三)提出要求,教师指导,孩子自己动手做面具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面具,老师在做之前再依次强调,先在卡纸上画出图案,然后涂上相应的自己喜欢的颜色,再用剪刀按照轮廓剪下来,最后用毛线穿上戴在头上。
这一环节是解决能力目标2的关键环节,孩子在操作时教师适时根据随时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注意特别照顾操作能力较差的幼儿,并记得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四)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
好,我们的面具做完了,但是啊,森林晚会要求很高,你们做的面具必须很完美才行,现在请小朋友欣赏、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的作品,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比如说,我觉得她画的很好,或者涂的颜色不够亮,给你的伙伴指出来,并给你的面具起个好好听的名字,我们互相改正,争取做一个最最完美的面具,好不好?
这一环节是解决活动重难点的关键环节,情感目标1在这一环节得到实现。在互相交流欣赏的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对幼儿的教育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与活动的前延后续分不开的,所以在活动结束后,播放《森林进行曲》,组织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加上班上的动物木偶,一起开一个小小的联欢晚会。
面具教学设计 篇2
面具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具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具教学设计 篇3
一、看图猜诗,读题导入
1、同学们,前阵子有一档节目很火。出示(中国诗词大会图片)
里面有一个环节,看图猜诗句,老师特别喜欢。
2、逐幅出示。咱们也来练一手吧。(依次《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池上》)
3、这一幅幅有情趣的画面配上有情趣的诗,借用诗人王维的话,真是“诗中有情趣,情趣中有诗”啊!板书:情趣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这样一首富有情趣的古诗。
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诗题,齐读课题。
5、同学们,这是诗人范成大辞官回乡,隐居江苏石湖,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风景,不同的四季劳作,随兴写下的60首《四时田园杂兴》,今天学习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二、读懂诗意,想象画面
1、你们都学过了是吧?那一定可以读得很好听,读。
2、保持好节奏和感觉,背一背。
3、既然已经学过了,诗意也一定读懂了。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来说说意思。
4、指名交流。
第一句:男人白天下田去除草,女人晚上搓麻线。
第二句:村里的男人和妇女每个人都有各自担任的工作,各自要忙的事情。
第三句:儿童虽然还不会参加耕地和织布。
第四句: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着种瓜。
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5、在这首诗中,作者是捕捉下了哪几幅画面呀?(板书:昼出耘田、夜绩麻、学种瓜)出示图片
6、多么有趣的画面呀。但是像你们刚刚这样简单的解释是否觉得太干巴巴了,听着有意思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把这首诗说得有意思,让诗歌的语言丰满起来,让富有情趣的画面形象起来。
7、教学“昼出耘田”
咱们先来看“昼出耘田”,有多少同学在乡间真实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呀?(举手不回答)真羡慕你们,那么回忆或者想象一下,那会是在什么时候?是怎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地方?在怎么样的“耘田”?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这4个问题,看看两人谁能用更长更生动的句子回答好。
(1)在什么时候?(季节,时段,天气……)
在一个夏日的早晨,天还蒙蒙亮,公鸡还没打鸣……
(2)怎样的人?(年龄,外貌……)
可以是一个壮丁,一位大伯,也可以是一群农家的男人们……
(3)在什么地方?(此处就是展示你们环境描写的功底了)
一望无际的稻田,水稻换上了耀眼的黄绿色新装,每根稻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努力地生长着,像一支支直冲天空的毛笔。同时不甘示弱生长着的还有杂草们,也在和水稻一比高下似的……
(唔,没关系,可能思绪还没有打开,请来读读李老师也是花了不少时间写出来的句子。)
(4)怎样耘田?(这个问题是重点得好好思考了,咱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描述呢?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他们光着膀子,露出黝黑的肤色,点缀在一片金黄之中。只见他们左手抓起草,接着一旋转,右手用镰刀轻轻一割,一棵草便乖乖地投降了。他们就这么一直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不时地把额头上的汗珠一抹,往地上一挥,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边除着草一边还哼着小曲。看着渐渐泛黄的田地,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不禁呢喃:“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错,一定会获得大丰收,今年粮食不用愁了!”
——读着读着,觉得一群怎样的农家男人?(勤劳)一起夸夸他们吧,(出示:农家男人真勤劳呀!)现在李老师以这句话为总起句,把刚刚我们说的内容根据环境和人物描写分了段,一起连了起来,自己默读一遍。
昼出耘田:
农家男人真勤劳呀!
在一个夏日的早晨,天还蒙蒙亮,公鸡还没打鸣,一望无际的稻田已经苏醒了,水稻换上了耀眼的黄绿色新装,每根稻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努力地生长着,像一支支直冲天空的金黄色毛笔,同时不甘示弱生长着的还有杂草们,也在和水稻一比高下似的。勤劳的农家男人们纷纷出动了,他们光着膀子,露出黝黑的肤色,点缀在一片金黄之中。只见他们左手抓起草,接着一旋转,右手用镰刀轻轻一割,一棵草便乖乖地投降了。他们就这么一直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不时地把额头上的汗珠一抹,往地上一挥,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边除着草一边还哼着小曲。看着渐渐泛黄的田地,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不禁呢喃:“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错,一定会获得大丰收,今年粮食不用愁了!”
——看呐,我们一起把诗中的四个字变成了如此优美的两段话,读着读着是不是更有画面感了?
三、仿写片段,指导交流
1、那么“夜绩麻”和“学种瓜”的场景你又想如何描绘呢?学着前边的写作方法,选择你喜欢的画面来写一写。(师巡视,拍照投映,讲评)
示例:
夜绩麻:
农家妇女真勤劳呀!月亮姐姐悄悄地躲到大树后面去了,纺织姑娘已经开始唱歌了,听——丝丝唧唧……微弱的煤油灯光下,勤劳的妇女眯着眼,娴熟地搓着麻绳,搓了一根又一根,一直忙到月明人静的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伴着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
学种瓜:
村里的孩子们真懂事呀!看着爸爸妈妈们都那么的勤劳能干,村里的小朋友们也闲不住了。你瞧,那些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桑树荫下,在学着种瓜呢。他们挽起衣袖,拿起铲子挖了一个坑,一个扶瓜苗,一个填泥土,一个浇上水,还挺有模有样的。他们看着绿色的小苗,想着结出的大瓜,不禁唱起了“小小苗,快长大,结出的瓜儿甜又大!”
2、展示交流评价
写出劳动特点。
结构清晰,表达完整。
把画面细化具体,描绘生动,富有情趣。
四、拓展运用
我觉得同学们也很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就能把画面描绘出来,让诗中的场景变得更生动更立体了,诗中的情趣也就显现出来了,再稍加笔墨呀,就能让这首七言诗变成一篇大作文。这就作为作业留给大家了。
现在李老师还带来了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另外一首,也是发生在夏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麦花:荞麦花。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可供食用。篱落:篱笆。蛱(jiá)蝶:蝴蝶。
1、跟李老师读。
2、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一起读读译文。
梅子快要成熟了,变成了金黄色,杏子骨肉肥厚;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人们都忙着在地里干活,门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同学们,虽然诗歌语言浅显易懂,但诗中的情趣需要我们想象和感悟,更需要我们动情的用笔描绘。下面就是见证你们妙笔生花的时刻了,请在这译文的基础上把这首诗扩写成一篇文章,要注意抓住最重点的几幅画面着重进行描写,也别忘了给自己的文章取个好题目哟!
4、生写
5、 评价交流
语句连贯通顺,表达清楚
语言形象生动,运用修辞
有想法,有领悟,富有情趣
六、延伸诗句,情趣读诗
1、像这样富有情趣值得我们扩写描绘的诗句,在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随处可见呢!老师信手摘下三联。
2、一起读读
3、诗中有情趣,情趣中有诗。我们把生活写进诗里,也可以把诗写成生活,更可以把生活过成诗!
面具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小泥人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像的造型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学习材料:本课教学所用材料,除胶泥、彩泥、纸黏土外,还可以用面粉加水粉颜料用水和起来使用。
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感受搓泥条方法。
提问:①搓泥条有几种方法? ②说说搓泥条时双手是怎样配合的?
(2)体验用泥条缠绕瓶子。
提问:怎样缠绕泥条才能又快又好?学生分组独立或二人合作缠绕瓶子,由两组学生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五官、发型设计。①欣赏图片资料。②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见、所想的五官和发型。
(4)布置学生完成头像作品。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作品,小结讲评。
第二课时 泥面具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2、制作各种有趣玩具和玩法。
3、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1、用橡皮泥制造面具,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2、制作各种有趣玩具和玩法。
三、教具准备:橡皮泥、面具
四、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说明教学目的要求。
2、探究质疑,把玩具分给学生。学生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
3、演示制作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4、尝试制作纸弹簧。
5、交流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6、综合制作,设计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
7、欣赏评价。
8、表演游戏。
三、布置作业:设计各种有趣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