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欢迎阅读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彩色图片;钢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车、船、机械、桥梁、房屋等,人体中也含铁。动画、录像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 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CO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利用它作为CO与CuO反应的热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 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 色火焰,同时 ,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 性,在该反应中做 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 无 难 略小 2。B 3。C

4。蓝 放出热量 5。还原 还原 6。C 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 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3

单位

中学

教者

杨1

学科

化学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7—1溶液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形成自学能力,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方法与过程:实验探究,主动发现,自主学习,培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物质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科学、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点

建立溶液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法

实验探究,自学归纳

教具

实验用品,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调控

设计意图

激趣导学

引入溶液

引言

激发兴趣,

培养动手能力

探索新知

溶液定义

溶液的形成

生:实验(一)

师:启发观察,

引导总结,化学教案《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微观演示。

生:实验(二)

激发兴趣,培养

动手能力。

引导启发,培养

观察分析能力。

对比总结,培养

表述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调控

设计意图

探索新知

定义

组成

特征

应用

学生:自学

学生:汇报讲解

师:必要的指导

师生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强化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

形成创新能力

总结提高

生自主完成

师做补充

形成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7—1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

组成:

溶剂

特征:

应用:

课后回忆

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4

一、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板书]: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CO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

(1)观察火焰捐色,当教师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

(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COH2C

可燃性2CO+O2==2CO2蓝色火焰2H2+O2==2H2O淡蓝色火焰C+O2==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

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

(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3CO==2Fe+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99页。

(2)讨论CO这种污染物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污染,

[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三)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

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第五节 一氧化碳——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