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案

欢迎阅读孔子拜师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孔子拜师教案精品教学设计好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用具

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 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 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 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 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 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 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孔子拜师教案 篇3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学生的评价中,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技能。】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孔子拜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积累好词佳句,能用、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孔子拜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先写什么了?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课文的最后写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人们敬重,那么孔子和老子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行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孔子拜师》,师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出示学法指导: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或事件,用笔画出来。

(二)同桌交流自学结果。

(三)集体交流自学情况,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

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还想拜老子为师,说明孔子有谦虚好学的品质,板书“谦虚好学”。

2.理解“渊博”一词。

3.幻灯片简介老子。

第二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孔子的什么品质?(师根据回答板书,不怕吃苦。)

(2)幻灯出示以下句子,比较词语的区别。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孔子有什么品行?

(3)老子又是怎样说的?

(4)理解“风尘仆仆”。

(5)拓展:孔子怎样称呼自己,老子怎样称呼孔子的?为什么不同?

教师介绍古人的姓名、字、号及适用不同场合。

(6)当学生交流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7)表演:先同桌表演,再派一组到前面表演。

师:从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彬彬有礼)

第三自然段:

1. 抓住“每天”、“随时”两个词体会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

2. “从毫无保留”一词体会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并板书诲人不倦。

3. 指导朗读。

三、 总结拓展:

1. 结合板书总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所以才受到人们敬重。

后人还修建了“孔子庙”纪念他,幻灯出示“三孔”图片并简介。

2.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

如果学生谈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教师顺势介绍:孔子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名言,你们知道吗?学生交流,教师也可以补充出示格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师:孔子这样流传几千年的格言还有许多,在《论语》一书中便可以找到,教师展示《论语》一书。

师:《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呢?请大家看视频。(播放>开头对论语的简介。

师,《论语》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从这学期开始,我们校本课就学习《论语》一书,你们想学吗?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的很好。

板书

17 孔子拜师(老子)

谦虚好学 爱护晚辈

不怕吃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