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科书第5册第22课《老茶馆》一课拓展而来。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

成都不仅是茶叶的发源地,还是世界上茶馆最多的城市;成都人爱喝茶,尤其喜欢到茶馆品茶,这种群体行为现象,使成都有着“一市居民半茶客”的称谓。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本土文化,《老茶馆》的学习与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该课向我们展现了成都老茶馆的情景,人美版美术教案第5册http://anxue.c学生不仅感受到茶馆中悠闲自得的氛围和千姿百态的茶客形象,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民俗——茶馆文化,并把这些感受用撕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老茶馆》这一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和创作,欣赏不同材质的艺术效果。并更进一步认识了解人物动态与人体关节的关系,让人物造型这一教学重点,在本课中充分落实,得到有效的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通过回忆、模仿、欣赏茶馆中的人物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物动态造型以及色彩搭配的美术知识。了解四川的茶文化。

技能性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撕纸的方式进行人物造型表现,锻炼动手技能,培养合作意识,掌握简单的构图知识。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透过老茶馆这一成都民俗,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乡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增强了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茶馆中的人物活动,创造性的用撕纸这一美术语言进行表现;了解四川的茶文化。

教学难点

用撕纸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茶馆中的人物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茶馆的图片资料,茶艺及戏曲表演的影像资料,教师示范作品、活动纸版人、CAI、盖碗茶具一套等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水彩笔、修正液、剪刀、胶棒、黑卡纸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分钟)

师:今天,刘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最有成都特色的'地方,看!是哪儿?

教师利用制作的老茶馆招牌,直接引导学生揭示课题。

(目的:开门见山的揭示课题,创设情景,让学生直接投入到老茶馆这一民俗情景氛围中。)

二、欣赏、感受(4分钟)

师:你们的运气真好,茶馆的节目刚开演,你猜会有哪些节目呢?(播放茶馆中的视频资料)

生:观看视频资料,感受茶文化。

师:除了看表演,在茶馆做的事可多了,如果是你,你想做什么?(播放茶馆图片资料)

生:评述、欣赏。

师:小小的茶馆包罗万象,看!茶馆里的人们是多么悠闲自得啊!

(目的: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人美版美术教案第5册http://anxue.c让学生体验到四川茶馆中的民俗风情和戏曲节目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人物造型,淡化教师角色,增进学生的自豪感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三、技法探究(11分钟)

1、学生探究撕纸技法。

师:这不,老茶馆迎来了今天的第一批茶客。他们可真会选,坐在院子里喝茶。看他们的姿态,应该坐在桌子的哪一方呢?(出示撕纸范作)

生:通过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分析出人物与桌椅的前后左右关系,了解遮挡在画面中的表现形式。

师:你们知道这些茶客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要表现这些茶客,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通过对教师范作的观察,认识撕纸这一表现形式。师生共同整理并归纳出撕纸的制作步骤(想、撕、摆、贴)。

2、学生认识了解人体关节与人物动态之间的关系。

师:今天,老茶馆搞活动,请两位幸运的茶客,一位坐下来品茶,另一位就用活动纸人摆出他的动作,配合得好,将会获得本茶馆免费赠送的茶水。

学生通过表演和观察发现,人物动作的变化主要是靠关节来完成的。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轻松的解决了人物动态变化的知识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示范。

师:接下来,请孩子们和老师一块儿在这张黑卡纸上撕一个动作夸张的茶客。(教师示范一个侧面喝茶的人物)

生:和老师共同探究

在掌握了撕纸技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给撕好的茶客找座位,让学生在茶馆的情景氛围中理解遮挡关系,为后面的合作学习奠定了构图基础。

(目的:在情景教学中了解撕纸艺术的制作方法,认识关节在人物运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创作、表现(18分钟)

师:老茶客选择了院子里的位置,人美版美术教案第5册http://anxue.c他们不知道坐在室内还有免费的茶水相送。(这里的‘室内’意指T版刻制的老房子)哪些茶客能得到这些免费茶水呢?此时出示作业要求:

1、 茶客的造型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

2、 同桌的小朋友用撕纸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个茶馆人物。

3、 用胶棒将做好的茶客粘贴到你喜欢的位置。

好位置是先来先选,晚来的茶客就只能坐在靠里边一点了。(展示活动门窗) 等到客满的时候,我们再统一赠送茶水。比比看!谁的动作最快最安静。

学生用撕纸方式创作茶馆人物。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展示、点评作业,让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将好的造型方法和构图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

(目的:让学生合作运用撕纸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展示、评价(4分钟)

师:上茶了!掺茶的人呢?掺茶的茶博士到哪儿去了?你想做茶博士吗?上茶的时候要把这免费茶水送给那些动作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的茶客们,你想好了吗?把茶送给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送出茶水”,并进行评述。教师有重点的点评一些优秀作品。

(目的:在浓郁的茶馆氛围中,展示完整的茶馆作业,体验成功的喜悦。用“送茶”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审美观察,并对其造型、色彩进行评价,淡化了教师角色和刻意评价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更强。)

六、拓展、小结(2分钟)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的孩子,他们用自己喜爱的美术形式表达了对茶馆的感受,你们能看出都是用的哪些表现手法?(展示用水墨、线描、木刻版画表现的茶馆作品)

生:观察、分析表现形式。

师:从这些精美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成都的茶馆有多么受人欢迎,怪不得有人说: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成都!

(目的: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感受到四川茶馆中民俗风情的魅力,进一步增进他们的自豪感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用具:滋水枪、宣纸、广告色、毛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组分配角色(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合作时需要谦让。)

师述:咱们先玩个过家家的游戏,小组里的四个小朋友现在是一家人,请小朋友选出谁当大哥、大姐、谁当弟弟、妹妹

2、请一个小组说一说角色分配。

3、:既然是一家人了,一会儿做游戏时,可要互相谦让,有困难大家互相帮助,看哪家的兄弟姐妹能得到小奖章。

(教师展示备好的小奖品)

二、新课:

1、玩玩滋水枪

师述: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但是考验你们的时候也到了,因为每家人只有一把枪,看一看谁最会当大哥,大姐。

我和水枪要一起去散步了,看!我们一会走直路,这边还有地方再走一走弯路,还会爬大山,好玩吗,你们也试一试吧。(教师演示)

2、提要求

四个小朋友都要在一张大宣纸上滋颜色。

一家人商量一下谁先滋颜色。

每人随意滋一条路线,那有白纸往那滋,可以边滋边走、可以碰到、穿过别人的线但千万不要只滋一个地儿因为纸湿透了易破。

如果水分太大可用吸水纸沾一沾。

听命令:begin(开始)stop(停)。

教师说stop并举红牌子时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说stop,练习一遍,看那家人最听指挥。

3、学生开始游戏,教师选一组学生到前面来滋。

4、教师宣布stop学生齐声应答,此时选出优秀家庭,并发奖品。

并引如下一项游戏

5、游戏:捉迷藏

(1)师述:有好多的东西都藏在我们刚滋出来的大纸上,让我们看一看它们藏在哪?当然这也需要你的一点想象力,先仔细看一看滋出的线和形象什么?也可以绕着桌子换个方向找一找,看哪家人的眼睛最尖,找出来的最有趣!

(2)请一组小朋友上来介绍找到的东西,再让它们显形,选个代表用教师备好的颜色把它们涂出来。

师问:再加点什么就更像了。

学生边说教师或学生添画几笔,使它更接近这个形象。

B、请别的组的小朋友找一找,在他们的画中还能发现什么?

(3)再继续找一找,涂一涂,把藏起来的东西都找出来.

A、提要求:四个小朋友把找到的东西互相说一说,再商量一下它们缺什么,怎么补,还要由大哥、大姐监督让一家人轮流补画出来,避免吵架事件发生,凡是发生吵架事件的扣除星星一颗。

B、学生练习:

每组哥哥姐姐可以让一名画完的弟弟妹妹去逛一逛、问一问别的家的画。

6、教师宣布stop学生齐声应答,教师安排放好工具,此时再选出优秀家庭,并发奖品。

再引如下一项游戏

7、展示合作的画

(1)、编个故事介绍你们的`画面,如果画面需要可以用滋水枪再滋一些形象和背景。

(2)、师问:想不想看看别人家的画?

老师也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选一选喜欢的,或者想让小朋友讲讲的找一幅画。

(3)、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

三、:

1、欣赏:

今天我们用滋水枪和广告色边玩边画了一张非常有趣的画,其实还有很多边玩边画的方法呢,小朋友看这些是小朋友的作品,看一看,猜一猜这些都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课件:图片沙画手指印的画雪地上的画)我这里还有大画家的作品呢,他们更会玩这画画,(继续看课件中的画家作品)。

2、联想

(1):图片(生活中的痕迹)你们看这是什么东西,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2):动脑筋:变废为宝

你们看我这里又一个大纸箱,由于脏水把它弄脏了有很多水印,所以有人要扔了它,太可惜了,你觉得他们的污点看上去象什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它的污点变漂亮吗

师述:我也要学习小朋友,这么善于想象,我想有了丰富的想象力生活中一定会出现更多异想不到的装饰物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课题:《在瓶子上的创意》

年级:一年级(下)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相关的设计知识,了解一些简单的技巧、技法。能结合所讲的知识和技法,通过学习,学会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工具,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选择不同的技法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在瓶子上进行设计创作的构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

空瓶、颜料、剪刀、纸、铁丝、黏土、白胶、钮扣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展示多种不同的瓶子、让学生发挥详细说说它们的用途

观察、欣赏

感受、分析不同瓶子的特点和用处

二、课题展开

1.多媒体演示,并根据内容相应提出有关问题并解说。

2.拿出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样品,得出结论:一种制作方法可以用不同材料来完成,而一种材料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1.欣赏多媒体演示:一个装满果汁的瓶子成为了废品,又如何变废为宝。

2.尝试用水粉颜料涂在塑料瓶上。

3.欣赏图片并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

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作品分析

1.教师示范:如何在塑料瓶上上水粉颜料(添加一些洗洁精)

2.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准备用什么方法、材料来装饰手中的瓶子?”

3.3.(揭示课题)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材料,发挥想象力,在瓶子上进行创意。

4.板书:在瓶子上的创意

1、欣赏美术品。

2、讨论其他表现点的方法和材料。

充分运用直观的`视觉形象,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学生练习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选择一些材料和方法对瓶子进行变化。

各自、小组合作创作

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造型的能力。

五、学生作品评价与教师总结。

1、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感受自己的作品,或分组、或个别。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的分析、修改、调整。

让学生作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选一选哪一小组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作业效果也比较好。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与欣赏感悟能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