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视频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加速度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算是一个比较难的概念。这是因为:首先,加速度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生活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其次,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前概念会阻碍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再次,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高一学生对矢量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但苏老师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对加速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完成了加速度概念引出,加速度定义、计算、大小和方向,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等问题讲授。在整堂课的安排和把握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在这里,我主要分析了苏老师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模式上,我认为苏老师采取的是启发—引导模式。

该模式包括:激发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苏老师用了十五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程引入,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了激发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这些内容。首先,老师播放了一段飞机与摩托车赛跑的视频,在刚开始时,摩托车一溜烟就跑出去了,把飞机甩在后面,但后来飞机逐渐赶超,摩托车只能“望尘莫及”,摩托车驾驶员表示很无奈,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性强,没有其它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内容,这么简短的两分半的视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上来了。学生觉得这种运动很有意思,才能引起学生研究学习视频中的运动,及将要引出的加速度概念。老师选取视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引导观察的过程。教师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内容,展示给学生,达到引出教学内容的目的,就是一个引导观察的过程。接下来的十几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首先让学生画了视频中的飞机与摩托车的速度—时间图,引导学生回顾了之前学过的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加速度的引出做准备。之后让学生举了一系列的生活中速度变化快慢的例子,当学生一时想不起的时候,老师就会举出一两个例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十五分钟的准备,加速度的概念就被顺理成章的引出了。在课程中老师设置了两个简单的练习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计算加速度,同时为了引出加速度的方向这个概念。整堂课的内容讲解完之后,通过四个问题:加速度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 加速的正负与速度的增加与减少有什么关系?物体加速或减速与加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进一步对加速度的概念进行联系运用。最后布置作业,使学生巩固深化。

启发—引导模式强调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有必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从而加快知识学习的进程,也可以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供示范。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有效地利用了课堂上宝贵的40分钟。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方法上,苏老师主要采取的口述式教学方法。

这堂课为概念课,对于物理概念的教授,讲述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物理概念不同于物理规律,它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如果使用其它的教学方法如,直观式教学方法、实践式教学方法、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学习。因此选择讲述法,才能把一个概念讲清楚、讲全面;才能把纠正学生在学习中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在教学策略上,苏老师采用了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和架桥策略。

在整个教学中涉及了概念转变包涵的两种策略

(1)建立在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基础上的教学策略

例如苏老师设置了一个情境,计算加速度的大小时,第一个例题,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于是学生顺利的解决了问题, 第二个例题,初速度和末速度大小相等方向想反,苏老师就设置了一个陷阱说,此时加速度为0,有的同学同意,有的不同意。引出了教师需要学生注意的第一个问题,速度是有方向的,速度的变化量不为零。接下来,老师接着就加速度的正负,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正方向,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两种结果不同,造成了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引出了教师需要学生注意的第二个问题,计算加速度时,一定要先规定好正方向。

(2)以学习者原有的观念为基础,利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将其扩展到新的领域

在引出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时,老师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发现与速度有关,通过学生已经学习的速度存在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引出了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

架桥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

例如在概念转变(1)中提到的,老师设置的陷阱,就暴露出了学生对矢量概念理解的不透彻,教师通过将速度作为桥梁,使学生理解了加速度的矢量性。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改变量,位移改变量是矢量,因此速度是矢量;而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因此加速度也是矢量。通过架桥使学生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

除了苏老师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我们学习之外,我还发现在整堂课中,老师做了两次总结。第一次是总结整堂课的内容,整堂课讲了三个问题:

一、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的快慢(变化率)不同,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

二、加速度的计算,大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方向:速度变化的方向。

三、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之后又提出了四个问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一个反馈。问题过后再次进行总结。通过反复强调突出重点。

但我也发现一个问题,虽然,老师已强调加速度是有大小和方向的,但没有明确说加速度是矢量,也没有标记矢量符号,是在学生的这个阶段提出矢量还不合适吗?

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红领巾多么让天下的孩子敬仰的字眼;带上红领巾又是多少孩子所盼望的呢?

在以前,一个孩子想戴上红领巾要经历千辛万苦才可以戴上,而现在的孩子要想戴上红领巾可以说比吃饭还简单,五毛,一块,最贵的红领巾也不过才两块五一条,尽管如此我想现在的孩子也应该有一些关于红领巾的故事,接下来就先听听我和红领巾的故事吧!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经常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争论小学有几个年级,有说七个年纪的,有说五个年级的,还有说八个年级的呢!日光如梭,当我们在同一个小学相遇时,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小学有六个年级,这个争论是告一段落了,谁知他们几个又争论起高中有多少个年级了,哎,谁知这个争论又到什么时候才结束呢?儿子,该给你戴红领巾了。妈妈说,我激动地说:“好。”当我在神圣的国旗下戴上那神圣的红领巾时,我无比激动,我无比高兴,我无比兴奋,我又在那神圣的时刻里想:太棒了,终于把我盼星星盼月亮的红领巾盼到了!一千多个孩子在同一个学校,在同一个国旗下,在同样的时间里戴上了他们盼望已久的红领巾,那场面该是多么隆重多么宏伟啊!就这样我戴上了我的第一条红领巾,并走进了我的第一个教室——1。3班。

时光飞快的流动着,转眼间我从一年级升到了五年级,摆脱了幼稚的气息,成为了真正的小男子汉。随着我年级升高我的红领巾也逐渐增多,从一条增到了十几条,尽管如此我还是把我的第一条红领巾珍藏了起来,因为:那一条红领巾第一次让我感到了自豪,第一次感到了成就感,它也让我更加坚信了一句话:“只要努力,梦想一定会实现。”

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观看吉林市中小学教师师德演讲后,我更是感受深刻,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师德是多么重要,黄莹老师年纪不大,但她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良好的师德对于我们更是重要。为此,我把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一下: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传统教育中之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1)是班级的整体管理;(2)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

最后,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英勇的革命战士用鲜血染红的,它是一名少先队员的标志,也是我们去关爱他人的动力。

记的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最向往的就是戴上红领巾,看着别的同学脖子上挂着鲜艳的红领巾我真是羡慕的要死,想想能摸一下红领巾就高兴的不得了。后来我真的戴上了红领巾,记的戴上它的那天,大队部的老师对我们说:“你们是一名少先队员了,以后要多帮助别的同学多做好人好事那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刚戴上了红领巾,我还是满有新鲜感的,可到后来我就满讨厌它了,因为每天都要戴特别是夏天,天那么热戴着就是不舒服。不过回想起来还是满有趣的,我下半年快升三年级了,虽然我讨厌它,但我上学去还是戴着红领巾,因为我常想起刚戴上红领巾时大队部老师对我们说的话。

也记得有一次,我和奶奶去看电影,在售票厅的门口我看见了二三个被人丢在路中的破袋子和香蕉皮,“被人踩到会滑倒的”:我想着就飞快的跑过去拣起

破袋子和香蕉皮丢进了边上的垃圾箱。跑动中红领巾一上一下的被风吹动,就好像在夸奖我似的,看着这鲜艳的红领巾我心里开心得很,因为我是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

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听取高主任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等一系列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学好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工具,所以学好语文很重要,也将成为重中之重。我认为想要学好语文需做到以下几点:

1、多读书、读好书。小学阶段是很重要的起步阶段,对以后中学、高中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孩子们要从小养成多读书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动力准备,让自己有足够的语文常识和知识。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语文题型越来越灵活,不再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有许多课外的知识,比如今年四年级的期末试题有一题就是你所积累的课外对联有哪些,那么平时多读书的孩子就轻松的拿到这几分,而没有课外知识的孩子就是想破脑袋也写不出来。多读书、读好书很重要!

2、语文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重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学习做题的方法而不是让孩子们为了做题而做题。调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主动性。

3、多读,培养语感。在英语中经常会说到多读来培养语感,那么语文也不例外,也要多读。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每天都会给学生留读的作业,15、20分钟足矣,同时光会读是不行的,还要会朗读。每次的家庭读书作业都要求家长陪读,建议家长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更要给他鼓励,让他们多几份自信。

4、留心观察、写好作文。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写好作文并不是难事,但是得留心观察,把生活的点滴记录和积累下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组织好语言就会成篇。此事说着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所以我会鼓励大家准备采蜜集本,让学生读书的同时把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拓展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争取大的进步。我们必须掌握好学习方法并言传身教给学生才会事半功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