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下雪的安全教育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雪的安全教育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儿歌。
2.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下雪天的有趣情境。
活动准备:
1.挂图21号;《小朋友的书·冬天里》。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回忆雪天的场景。
师:有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幼:冬天。
师:冬爷爷让我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教师出示礼品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想看看吗?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打开冬爷爷的神秘礼盒。
教师请幼儿上来打开礼盒。
师:是什么礼物?
幼:雪花。
师: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呢?
幼儿回答。
二、欣赏并理解儿歌。
1.出示下雪的图片。
师:雪花是什么颜色的?有谁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雪花是白白的,小小的,一片一片从天上飘落下来。
2.教师朗诵儿歌。
师:这么冷的天,谁出来了呀?
幼:是小狗。
师:你觉得他怕冷吗?
3.教师出示挂图,再次朗诵儿歌。
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回答。
师:下雪了,屋顶白茫茫的好像戴了一顶什么?
幼:帽子。
师:白茫茫的树林像穿了一件什么呢?
幼:
师:雪地上有谁呢?
幼:小狗。
师:小狗怕冷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怕冷?你看它身上有穿衣服吗?
幼:他身子光溜溜的,都没有穿棉袄、戴帽子。
师:那我们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只有小狗不怕冷,嚓嚓嚓嚓往外跑。
师:小狗跑到雪地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幼:
师:你们发现白茫茫的雪地有什么变化?
幼:多了很多脚印。
师:那会是谁的脚印呢?
幼:小狗的。
师:你觉得小狗的脚印像什么?
幼:一朵一朵的花。
三、幼儿根据图谱学习朗诵儿歌。
四、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对动物脚印的已有的经验,尝试学习仿编。
师:除了小狗不怕冷,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会不怕冷的往外跑呢?
幼:
师:比如只有小猫不怕冷,嚓嚓嚓嚓往外跑……
五、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冬天里》第10页“下雪了”,学习儿歌。
活动反思与建议:
这活动主要就通过有趣的儿歌,利用拟人的手法将树林、屋顶穿棉袄、戴帽子等,让幼儿感受下雪时的有趣情境。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时,由于前面的活动进行的.过快,幼儿并没有很快的理解儿歌,教师就让幼儿跟着图谱朗诵,没有到达很好的效果。在仿编的这一环节,教师也没有引导好幼儿对动物脚印的认识,就进行仿编,主导性过强,幼儿没有很好的参与其中,没有让幼儿进行很好的仿编。
下雪的安全教育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雪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3.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
4.播放录音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音(也可由教师范唱)。
5.教师分句教唱。
6.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
①注意顿音的唱法。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教学评价
1.学生设计歌表演动作的广泛性。
2.学生参与歌表演的投入程度和和谐程度。
3.学生听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4.学生听赏音乐的联想能力及表达能力。
5.随音乐做动作的和谐程度。
下雪的安全教育教案 篇3
下雪的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下雪的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雪的安全教育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雪花的颜色和形状。
2、能用手指蘸上白颜料,点画小雪花。
3、体验点画小雪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美术》每人一本,白色颜料六盘,冬天背景图两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背景图
1、(出示背景图)这是什么季节?(冬天)
2、你从画里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下雪了)
3、小雪花是什么颜色的?小雪花像什么?(白色)
4、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很多地方都下雪了,雪白雪白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可好看了。你们想不想把小雪花留下来啊?老师这有个魔法,可以把小雪花留下来哦。
二、魔法下雪
1、施魔法的时候需要这几样东西的帮忙哦(出示白色颜料、手指)
2、施魔法时需要把我们的袖子撸起来,这样我们的魔法才能够完成哦。画雪花时先用手指从盘子里蘸上白色颜料,在盘子边上点一下,然后点画在画册上,这样飘落的小雪花就画出来了。(师边说边示范)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多画一些雪花。
2、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下雪的安全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初步了解其原因。
2、能在地球仪上找到赤道和南北极的位置,了解它们的气候特点。
3、对地球有探索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幼儿对地球仪具有初步的认识经验,如赤道、南北极等。
3、大地球仪一个,上面贴有叔叔、阿姨的头像。
活动过程:
一、讨论:冬天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吗?
观看教学挂图,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看见图中打电话的小姑娘了吗?想一想,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1、教师:冬天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吗?(幼儿自由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引导幼儿了解各地的气候情况。
教师:小姑娘打电话给她的叔叔和阿姨,我们来听听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幼儿边看叔叔、阿姨的图片,边听教师讲述电话内容。叔叔说,这里下了好大的雪,雪景非常漂亮。阿姨说,这里没有下雪哦,可以去海滨游泳。(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
二、探索各地气候不一样的原因。
1、讨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有的地方下雪,有的地方不下雪呢?
2、观察地球仪,了叔叔和阿姨所在的`位置。
教师:我们一起在地球仪上找找叔叔和阿姨分别住在什么地方(东北、海南。幼儿根据地球仪上的头像,分别找到叔叔、阿姨所在的地理位置。)
3、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自由结伴,进行讨论。
教师:仔细看看东北和海南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想想为什么东北和海南的气候相差这么大呢。(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迁移对地球仪的.认识经验,并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讨论。)
三、教师利用地球仪小结。
1、你知道地球上哪里是太阳照得最多的地方吗?(赤道)赤道在哪里?
2、请小朋友用手指出来。与赤道气候相反的地方是哪里?请你们把它找出来。(南极、北极)南极和北极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冰天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