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篇1
每个家长作为初学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是摸索着前进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也有“望子成龙”的“理想”,可是怎么教育却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可这仅仅只是育儿漫长过程中最基本的一步,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
《父母课堂》告诉我:儿童心灵的启蒙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而是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来好好发现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并鼓励他成为的自己。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好的土壤,让他能够发芽、成长。
杨绛先生说过“好的教育首先是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而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这就要求做父母的我们平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进步。
学习方面,我们要求他上课会听讲,学会基本知识并会应用就行,不是特别在意考试的分数,而是针对孩子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情况与孩子进行交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尽量让孩子带着兴趣主动学习;同时,我们也会不定期的就孩子在校的表现与老师进行沟通,做到有问题及时督促改正。让孩子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为了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我特别重视孩子的阅读,为孩子开启阅读之门,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贵在坚持,要保证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定期给他买书,养成正确的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书籍会让孩子记住很多优美的词句并运用到作文中,帮助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家每周都有亲子阅读和讨论书籍时间,让他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习惯成自然,每天他不看会书就觉得少了什么。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可以让孩子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边走边听边看,那种感受是入了骨髓的,是可以存在记忆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都会带他去外地旅游自由行,自己提前做好攻略,网上自订住宿,机票,虽然麻烦,但是适合亲子游,一切都是慢节奏的,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就多停留一会儿,讲讲历史典故,让他自己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旅途所见所闻以录音、日记或者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适当的让爱美食的他自己做美食攻略,今年带他去西安、重庆、北京等,就是他负责查找的,提供的几个地方还不错。并且写作文时文字越来越生动,内容越来越丰富。
在孩子的家教上,我特别注意行动力的培养。做孩子的游戏玩伴,不仅增进亲子感情,还能培养他的行动力和学习能力。玩和学习是统一的,有益的玩和科学的学习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保持平和心态,胜不骄败不馁。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知道该做什么,却没有做的力量,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到。
光想不做、光说不练或者凭一时的情绪简单做做,都是靠不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仅仅需要讲道理,更多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实践行动的氛围,使孩子们在行动中培养行动力,才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学得更好、走得更远。
龙应台说过“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也是我对孩子未来的希冀。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篇2
去年我离开熟悉了4年的工作单位,来到了—个新学校。在这里我遇到了新同事、新家长、新领导,更重要的是担任了新班级的班主任。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正当我摸索、适应新环境的时候,有一个人与我经历着相同的经历,她就是我们新入园的静静小朋友。
静静,女,4岁。静静第一天上幼儿园与其他的幼儿一样哭闹,大多数幼儿待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走了后哭一段时间就不哭了,她不一样,虽然她个头比较小,但脾气却很大,哭的时候比较僵,软硬不吃。其他幼儿开了动画片,发了糖果就不哭了,她什么都不要,只要奶奶。每天只会叫老师带她去找奶奶。除了吃、上厕所的时间,其余时间一直在念叨,一天下来起码有一百遍。而且她也不能与其他幼儿一样坐在凳子上,整天拎着书包跟在老师后面,一个月下来都是这样。
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我向静静的奶奶了解到,静静每天由奶奶接送,之前与奶奶在老家,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开学时才来到吴江。午饭是由奶奶喂的,睡觉的时候是由奶奶抱着哄着睡的。静静由奶奶一手带大,除了以前静静与奶奶在家乡一起生活外,在吴江也是,妈妈回家从也不带静静。她和奶奶一起在家玩,几乎不出门,即使偶尔出门也是跟同一个小朋友玩,整日与奶奶形影不离。她们从家乘车到幼儿园要一个多小时,一个来回,一上午的时间就没了。
一、幼儿存在的问题
从静静的表现以及与奶奶的沟通不难发现,静静身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1、常年与老人在一起,缺少与外界的交流
静静只与奶奶玩,不与其他幼儿玩,偶尔玩也只与同一个小孩玩,一到了幼儿园,突然出现了那么多陌生的脸,原本不善于交往的她就更胆小了,何况还没有奶奶在身边照顾,对幼儿园充满了恐惧,不愿来幼儿园。
2、性格比较内向,脾气比较倔强,对新事物的接受有一定的困难
和其他幼儿一样,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围着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学校不同,在老师眼里人人平等,都一样,都要学着遵守幼儿园规则,不能自由散漫。但很多幼儿性格开朗,不久就能适应这集体生活,有的还觉得幼儿园人多比较好玩。但静静不一样,由于常年与奶奶生活,缺少了幼儿应有的天真活泼,比较胆小,不与其他幼儿,或者说不会与其他幼儿交往,因为无知而心生恐惧。
3、依赖性强,缺乏安全感
静静自小与奶奶相处说的是家乡话,与我们这儿完全不同,虽然小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很强,但如果对这种语言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就麻烦了。一到学校就听不到奶奶浓浓的家乡音,只能听到陌生的普通话,心理和情感上缺乏安全感,有了抵触上学的心理。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与静静的家长沟通后,采取了一些措施:
1、与家长沟通,多带幼儿出去玩,多与外界接触
首先,请静静妈妈与她婆婆沟通。其次,恰逢“十一”黄金周,请静静的爸爸妈妈多带静静出去玩玩,多与其他幼儿交流,不要一直和奶奶在一起。然后在家里、在外边多说普通话,平时有空就与静静玩耍、交流,增进母女的感情,不要让她老想奶奶。奶奶毕竟是隔辈人,在思想上、情感上总会与幼儿有差异。最后,继续让她养成独立午睡的习惯。
2、带一些她比较熟悉的玩具、零食等,减少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由于中午静静不肯睡觉,我们就请她奶奶带些小猪、小熊等平时她喜欢的玩具,让它们陪着静静睡觉。还有,根据她奶奶所说,她喜欢睡前吃点零食,我们也请她奶奶帮她带一点,希望能有助于她的午睡。
3、教师多关注她,给予各方面的帮助,增强她的安全感
为了让静静减少对幼儿园的抵触心理,我们边抱着她,边哄她,就像对待小宝宝一样。不久,她的情绪比较稳定了。喝过牛奶后,我组织幼儿穿线板,我用投影仪演示的时候,她显得很感兴趣。因此,我优先给了她一块。一开始玩得不错,但小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才一会儿她就不愿意玩了。没办法,只能让她玩其他的,算是特殊待遇吧。或许是年龄小的原因,静静只对漂亮的图片感兴趣,而且每次时间都不长。今天,我教幼儿如何玩娃娃家,幼儿们都十分感兴趣,就连静静也不例外,上课十分认真地听老师讲解。估计静静很喜欢玩娃娃家,因此显得特别乖,厕所自己上,饭也自己吃,且吃得干干净净。
4、请家长配合,共同锻炼她的自理能力,提高她的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我与她爸爸讨论决定午睡时先让她奶奶接回去,虽然在家睡但是让她自己睡,她奶奶不能陪她,也不能哄她睡觉,让她先慢慢适应独立睡觉。
通过与静静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看到了让人欣慰的一面。现在的静静不仅能开心地上幼儿园,与同伴友好相处,而且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了,还能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呢!同时我和静静的爸爸妈妈也成为很好的朋友。
教育孩子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孩子让学校与家庭连接起来,更让老师与家长联系起来!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篇3
聆听了明人教育创办人--大山笑长的教育讲座,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亲身所见所闻,向与会人员传授了当前家校共育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为我们的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真是让我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重要。
会中大山笑长说了一个有关于“妈妈笑了,春天到了;爸您笑了,花儿开了。”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笑的魔力,明白到爱孩子要坚持,要快乐地去爱,快乐使人进步,痛苦只会使人逃避。手心有多大,手背就有多大,天色慢慢变暗,花儿慢慢开放,孩子是慢慢长大的。即使一株花也有好几个花骨朵,有的尽情绽放,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还是小小花骨朵。花亦如此,何况我们的孩子呢?这就是花苞心态,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用花苞心态,爱我们的孩子,相信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只不过花期不同,静等花开。细心呵护,爱心陪伴,耐心等待。也许她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棵参天大树!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但当生态链中的哪个环节遭到严重破坏,都可能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家校共育”非常重要。家长们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篇4
要不是看到孩子挑灯夜战备考生物,我甚至都不知道孩子考试的事情;要不是孩子说学校给家长布置了阅读和写作任务,我也不会去读杨东平教授的文章《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要不是我爱人非把让家长写学习心得的作业留给我,我可能到现在也不会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缺失。
一直都以为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家长,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之后,孩子接受教育的任务就交给老师了,自己做甩手掌柜也乐得轻松。细思之,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缺失的陪伴最后都需要加倍来偿还。孩子上幼儿园读小学低年级时,因为年龄原因,还需要家长事事亲力亲为,不厌其烦地讲故事、耐着性子陪伴写作业、出去玩耍目光时时不敢偏离……但等孩子上了小学四年级之后,我想当然地认为小小男子汉长大了,完全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照顾自身的安全,而且不是经常听到“家长要学会放手”之类的呼声吗?于是,我也就理所当然地学着放手,不再事无巨细地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书还是会买很多,让他自己读吧,但读了什么,读了多少,效果怎样,基本上不曾过问。渐渐地,我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也仅限每一学期对考试成绩的询问。孩子的吃穿住行、心理变化,自有***妈负责,我这个爸爸做的好像很轻松,基本上什么都不用管。
直到六年级,在一次和老师的交谈中,我才知道其实孩子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爱偷懒、不认真写作业,不主动改错题等等。我眼中听话的孩子,其实已经在成长过程中开始叛逆了,只不过我被儿子乖巧的表象遮蔽了双眼,没有及时看到事情的真相。事实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意识到这样下去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可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任你多么后悔也也于事无补。
孩子上初中,选择了离家最近也最好的五中,也是我的母校。我想让孩子的梦想重新在这里起航。作为父亲,一定要和青春期的孩子有足够的交流沟通,多些陪伴,多些耐心,多些正面引导。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塑造和培养一个健全的人。于是我开始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尽量在孩子放学之前回家,尽量在他学习的时候放下手机,捧着书读,做一个合格的爸爸。言传身教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久我就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他开始主动和我谈学校的事情,有不会的题也愿意向我请教,我突然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的形象在儿子眼里又重新变得高大起来。孩子很快就要升初二了,现在我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越来越多,而且不管对于什么事情,都有一股冲劲,还跟我说要做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我爱人曾经推荐我阅读《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当时我还不屑一顾,竟然说做妈妈的为什么要把教育的责任推到爸爸身上?如今我算是明白了,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缺一不可,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明智的家长一定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借学校给予的这个学习机会,我开始自我反思:只有家长的改变,才能有孩子的改善。从此时此刻起,我下定决心不再推卸责任,要给孩子积极的影响,愿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为每一个孩子铺设一条宽广大道,让他们带着理想和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激,走出校门,去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