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私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自私的文章(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自私的文章1:爱情的本质就是自私和占有

文/性淡如菊

爱情是什么,古往今来多少人为她付出了代价,甚至生命。爱情,其实是一种欲望,一种强烈的占有欲。爱情来时,我们沉溺其中,看不清迷恋的对象,也迷失了自己。那些说爱情就是爱,或就是一种想证明世界上有爱情的过程,都是含糊其词。那些说爱情就是奉献就是给予的人,未免有虚伪的嫌疑。那些说爱情就是金钱和性的人,又有点在作贱自己。

爱情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爱人与别人分享,没有哪一个只付出不渴望回报。她又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独一无二,甚至想一辈子占有对方,直到老死。有的还妄想下辈子还占有,甚至直到永生永世。未免太贪了一点。

爱不成佛,便会成魔。人生的本质就是自私的,想得到,怕失去。想占有的不只是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只要是人世间有的,都想占有。未得到的想得到,得到了的怕失去。多少人,以爱的名义,犯下滔天大罪。有杀死对方的,有给第三者毁容的。中国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卖国只为红颜。外国以争夺美女海伦为目的特洛伊战争,一战十年,血流成河。

爱情是什么?她的名字叫罪恶。多少柔弱的女人也为你举起了屠刀,让手上沾染了血腥。多少人把自己残忍的杀死,包括梵高,包括三毛,包括顾城。他们的作品里写满美好,他们的骨子里却流淌着罪恶。爱情无非就是一部血腥史,那些拼命鼓吹爱情的编造离奇故事骗取眼泪的小说家们,你们饶了那些纯情的少男少女吧。有多少人,为追求虚幻,惨死在你们多情的笔下。积点阴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多情笔,勾魂刀,刀刀夺人命。我真想大喝一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爱情是什么?她的名字叫索取。渴望关怀,渴望温暖,渴望呵护,渴望在一起。渴望肉体上的纵欲,渴望精神上的抚慰。渴望交融,渴望永不分开。她一边付出,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另一面,却是无穷无尽的索取,它隐藏在高尚的背后,一旦付出和索取失衡,就会生出怨恨、憎恶心理。于是,男人与女人之间漫长的拉锯战就开始了。

爱情是什么?她的名字叫自私。任何无私的语言,都是虚伪的谎言。谁说爱情是无私的,请你分我一杯羹,如何?谁能容忍自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上床,还给他们盖被子?谁能容忍自己的男人带野女人回家,双宿自己的婚床,自己却在旁边为他们祈福?

爱情是什么?它的名字叫占有。爱情是你占有对方,并被对方占有着。爱情是既占有肉体,又牢笼精神的双重锁链,并且乐此不彼,心甘情愿。如果占有欲太强,也会生出不幸。如果占有欲不强,亦会彻底解体。爱情的艺术,是在放与不放之间,如雌虎含崽过涧,得把握好度。太松则掉落摔死,太紧则伤及幼崽。爱情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战场上的男女经历悲欢离合,体验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它的幸福在争风吃醋里,在爱与被爱里,无穷无尽,直到没感觉。爱情的神秘在于,有一方已经醒了,而另一方还沉溺其中,于是上演剪不断,理还乱的悲喜剧。

人生下来即是残缺的,大自然有阴阳,人类有两性。犹如磁铁的两极,正负相吸,紧贴在一块,才算完整。人生下来就是孤独的,渴望拥有亲人,朋友,爱人。只因为,万物生成以前,我们就是一个整体,犹如大海里的海水,完整,同一。可如今,我们却分成了不同的个体,未免不感到孤单。

但爱情总的来说,是美的,是人类一种崇高的精神。没有爱情,就没有世界;没有爱情,就没有人类。人类的爱情总体趋势,是朝着神圣,庄严,崇高,伟大的方向走。当我们彻底摆脱了自私,贪婪,嗔恨,痴迷等本性,离我们心底圣洁美丽浪漫的爱情就不远了。

爱需要智慧,需要宽容,需要忍让,需要崇高,需要慈悲。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升华。

爱不成佛,就会成魔。

关于自私的文章2:爱情总不是自私的

我的男人,别碰。

就算你认识他很久,可是他现在是我的男人,所以请别有事没事还打电话发信息给他,说一些有的没的理由,让他陪你聊天不要当我们二人世界地时候打电话过发信息来

就算你们隔得很近很近,可是他现在是我的男人,所以请别老是找

我的男人要找也只能是我找

就算他有多优秀长得有多帅,可是他现在是我的男人,所以,请别老是说他怎么怎么好自己的男人没他好每一张,对与女人来说 是暧昧。这些话重量与否 女人自己知道

他是我的男人,就不能跟别的女人暧昧。

就算他在你心里有多重要,可是他现在是我的男人,所以,你最好别让我知道,如果我的男人知道你喜欢他,我希望他能告诉我,而不是你

因为,我的男人,我们的感情是我和他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跟你没关系

就算你们迫不得已地要接触,我的男人他出于风度送你回家,请别让他随便上楼。

我的男人,是很有风度的男人,他不懂得拒绝人,可是并不表示他喜欢你,请别拿这个向我炫耀,我的男人,我懂

就算我的男人,他再优秀再高大再帅再温柔再风度,他也是我的男人。

记住,我的男人,别碰。

关于自私的文章3:自私心

文/陈广胜

从某种角度看,自私是人类最深层的动力机制,但一旦缺乏节制,极易害人害己。利益事实上具有统一性,利己与利他完全能结合。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徐无鬼的隐士,声称要慰劳魏武侯。

“慰劳寡人?”魏武侯觉得奇怪,徐无鬼自身“苦于山林之劳”,不可能有拿得出手的财物。

“我慰劳你的精神和形体,”徐无鬼答道,“作为国君,你贪图眼耳口鼻的享用,让百姓劳累困苦。而心神本喜欢与外物和顺,厌恶为自己谋取私利。如今你患了自私病,所以我特地前来慰劳。”

魏武侯这样的自私病,不光君王容易得,平民大众也难以避免。对生命个体来说,无论谁都有利己的取向。而讲求个人的正当利益,其实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绝对的无私,不仅不可能成为常态,也很难真正存在。从某种角度看,自私是人类最深层的动力机制。正是各式各样的利己冲动,让世界充满着前行的力量。

然而,自私与利己毕竟有程度的差别。自私心的危害,在于无休止的贪婪。社会资源即使再丰富,相对人的欲望,就变得稀缺。印度圣雄甘地说:“按照每个人的需要,东西是够用的,但按照每个人的贪欲,就不够了。”自私是贪欲的放大器。就好比切分蛋糕,多得一点是大家的普遍愿望,可有些人不光拿走应得的份额,还挖空心思巧取豪夺,甚至见人饥肠辘辘也无动于衷。如此这般就成了损人利己,突破了正当的区间与底线。

人生活在利益世界,不可能彻底割绝利益,否则几乎等于告别世界。然而,获取利益却不可毫无顾忌。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虽说在分配、占用环节,大家存在相互排斥的竞争关系。可竞争不应充斥兽性,让贪欲脱缰狂奔。自私心一旦缺乏节制,很可能走向极端,以至尔虞我诈、坑蒙拐骗。这不仅害人,还往往引火烧身,最终毁掉自己。

利己贵在掌握分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求适度与规矩。世上的利益,并非你有我即无、你多我即少。要让自己得利,就需让别人得益;要让自己活好,也得让别人能活。所以,与其为一块小蛋糕拼个头破血流,不如理性驾驭利己的本能,将眼光放长远些,通过合作来做大蛋糕,继而赢得更多的分享。

利益事实上具有统一性,利己与利他完全能结合。经济学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作为基本假设,但商业契约通常是甲方、乙方在利己中的相互利人,并且依靠市场机制还可实现有效率的互惠。更应看到,人同时又是社会人,虽有利己的动机,也不乏利他的愿望。“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不应是狭隘的利益交换,往往注重精神上的彼此默契。

有则“长勺喂汤”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刻画了地狱与天堂的区别。地狱里,一大群人围着一桶汤,却因勺子太长,够不到自己的嘴,只能愁眉苦脸;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手拿着长勺,但相互喂汤、其乐融融。天地之别在人心。正因天堂拒绝斤斤计较的自私,大家懂得良性互动,得实惠的自然是每一个人。

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不少纯粹的利他行为,有的舍弃自身却不求半点回报。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际,男人们自愿将生的机会留给妇幼。最令人动容的是史密斯夫人的回忆:当时,她的孩子被抱上了救生艇,可由于超载不能再进人,她禁不住呼喊:“让我上船吧,孩子不能没有妈妈!”话音刚落,一位年轻女士站了出来,“我是单身,我把她换过来吧!”

在充满慌乱和恐惧的时刻,年轻女士将生的机会让给了毫无关联的陌生人。她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这不正是对自私的彻底战胜?可以说,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人,他们面对利与义、生与死的考验,会以利益乃至生命的最大牺牲作出抉择。那么,他们究竟在追求什么?

很显然,他们在追求一种道义,一种尊严,一种价值。此种追求的实现形式是奉献,它无疑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私。不过,作为理性的选择,奉献同样换来了精神收益,这应该也是自爱的表现。但是,此种自爱更重心灵的满足,它从给予他人的善行中汲取快乐,实现了由物质追求向精神追求的转换。在那一刻,利益交换的等价法则失灵了!当人们更加注重社会认同、公民责任、精神富有,物质所带来的诱惑就降低了;当人的追求进一步上升至信念、信仰的高度,对生命的超越便成了可能。

总之,一个人若处于物质、功利的层面,他通常以获取为目的,因而不乏自私自利的算计;假如进入道德的境界,精神享受就摆到第一位,会将小我的自私丢在一边。此时,人不再是通过获取,而恰恰因为付出、凭借舍弃,才深刻地展示人性的光辉;也正是在给予他人、给予社会的同时,人们的内心涌动一股自我肯定的愉悦,并不断实现着自身人格的升华。

关于自私的文章4:爱情补剂

文/艾微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里,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这个差一点就山穷水尽的女主角,最终驯服了众人虎视眈眈的花花公子范柳原。我们只道是颠倒错乱的巧合,但在新书《在爱情的海里,我是一条淡水鱼》里,这一切有了心理学依据。这本爱情心理学科普书告诉我们,归根结底,这是“情绪归属错觉”所造成的。

心理学术语听起来拗口,通俗点说,就是你觉得你的感性来自于这种刺激物,其实它是源自于另外一种刺激物。人的感情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心理因素,另一种则是生理因素。在很多特定状况下,当事人无法分辨到底是什么引起了他的好感。你以为心跳加快是因为牵挂对方,说不定实乃枪林弹雨导致的心惊肉跳。乱世与战争中的爱情比太平盛世时更为热烈,往往是因为这个原因。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古往今来,爱情在人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却始终带有几分神秘。直到近几十年,爱情心理学才发展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迄今心理学家就情感和关系这一课题所收集的数据和进行的科学论证,可能已经超越了人们几千年来在“爱情”这个问题上的分析和判断。

乱世佳人的故事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情绪归属错觉”却离我们并不远。比如很多人觉得酒后特别容易一见钟情,就是因为它在捣鬼。喝了酒之后心怦怦直跳,看到稍微有点好感的女孩就误认为自己爱上了她,殊不知是酒精引起的心跳加速。《在爱情的海里,我是一条淡水鱼》的作者王婧雯,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系,她用专业知识解释了爱情中的种种迷思。因为曾在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地生活过,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加之生性开朗活泼,丰富的个人经历为她的写作提供了滋养。书中对于两性之间心理差异的探讨,围绕着一个个生活小场景展开,大部分案例来源于她个人或是身边的家人、朋友,相信也是渴望爱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

透过爱情表面的迷纱看到本质,才能更好地把握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还是拿“情绪归属错觉”来说事吧,了解了这种心理现象,可以提醒自己在遇到心仪对象时厘清自己的心跳究竟来自于心理因素,还是生理反应。

甚至,还可以利用对方的心理误区来增加对自己的好感。“以此类推,健身房里和游乐场里遇到的对象也可能出现以上错觉。虽然这是一种误区,可是当你想让喜欢的对象喜欢你的时候,也是可以利用这种小手段的。比如带对方去看惊悚片、到恐怖的游乐场玩耍、或是请对方小酌一杯,都可能让对方增加对你的好感。”

顺便说一句,时下流行的大红唇,也是一件恋爱法宝。这本书会告诉你,其实男人跟公牛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他们对红色特别敏感。相同的物品只要是红色的,男性就会觉得更有吸引力,比如红色的口红,红色的裙子。

当然,跳进“爱情的海”容易,要在海里快乐地遨游却非易事。有人感叹“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有人把爱情视作青春期的副产品,成熟前的分泌物;也有人高呼:“爱情是一场瘟疫,可免则免。”在日渐加快的生活步伐和日益沉重的工作压力下,现代人或多或少地患上了“爱无能”。这本书运用爱情心理学,讨论了当下让人们感到困惑的一些热门话题。比如,如何跟男友的妈妈相处?“妈宝”的男人为什么很麻烦?男人为什么会选择分手?分手公式又是怎样的?

这本科普爱情心理学的书,适合随身携带在手袋里,随时随地补一课,助你在情场上勇往直前、屡战屡胜。

关于自私的文章5:喜欢

文/汪国真

爱是自私的,喜欢是宽容的。喜欢很容易进而变为爱,爱却很难退而变为喜欢。喜欢是低层次的欣赏,欣赏是高层次的喜欢。我敢说,我很喜欢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下流淌出的每一支曲子;我却不敢说,我很欣赏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每一首乐曲。

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也喜欢我;我爱你,是因为你也爱我。

春天的时候,人们爱说:我喜欢秋天;秋天的时候,人们爱说:我喜欢春天。没有什么,便更喜欢什么。孩子喜欢长大,老人渴望年轻。喜欢热闹的人,常常是因为灵魂寂寞;喜欢孤独的人,往往是因为思想充盈。喜欢文学而终于学理或喜欢理而终学文学,这是命运最初的误会,却不是最终的误会。严谨中多些想象或想象中多些严谨,这样的人,往往更能成大器。

忧伤的时候,便喜欢小雨的冰凉和清新;失意的时候,便向往大海的浩瀚;孤独的时候,便凝神望月,落寞的时候,便不由自主踏上一条荒芜的小径……

人们可以不喜欢命运,却不能不喜欢自然。喜欢愈多,得到愈少,喜欢愈少,得到愈多。可是有些人,只是一个劲地喜欢,却不在乎得到得不到,仔细想想,这真是很奇怪。

如果你不再喜欢我,那不一定是我的错,如果你不再喜欢我,那却一定是命运的折磨,如果你不再喜欢我,我什么也不会说,如果你不再喜欢我,我会很痛苦,却不会祈求你:不要离开我。我憎恶黑夜,却喜欢星空。

喜欢是人类的可贵天性,喜欢是成功的老师,喜欢是爱与欢乐的前奏。由于经历、爱好、性格的差异,每个人的喜欢姚黄魏紫,色彩纷呈。有的喜欢阳春白雪,有的喜欢下里巴人;有的喜欢风花雪月,有的喜欢铁马金戈……但人类的喜欢却有一个共同点,往往对得到或拥有的事物并不珍惜,一旦失去才意识到它的可贵,以为已知领域里充满的尽是平淡,未知领域才有迷人诱人的风景,所以稚嫩孩童渴盼长出胡须,鬓发斑白者却幻想童颜再现。

喜欢不是爱,喜欢不是占有,喜欢常为超功利的审美没有目的,喜欢本身就是目的。喜欢可以消解痛苦,喜欢可以转移视线,寒冷时送你一缕春风,寂寞时送你一弯溪水。但是,命运却时时赋予人类诸多不喜欢。这时便需要你的忍耐,你的选择、你的深沉思索。人对事物要投注喜欢,但不能喜欢的太多。

关于自私的文章6:孝敬一个不爱的人

文/叶倾城

我记得倪萍的自责:我自私,我心狠,我怎么就叫不出爸爸来呢?

但凭什么她一定得叫得出来呢。她父母早年离异,兄妹俩跟着妈妈长大。经济拮据,妈妈想尽办法让他们能生活得体体面面,会熬更守夜为他们把旧裤子整个儿翻过来重新缝纫,不熟悉的人还以为是买了条新裤子。还有舅舅、姨、姥姥、姥爷争先恐后的爱:看电影时被舅舅扛在肩上,困了睡着了是舅舅背着舅舅抱着;到外地上学了,舅舅每年寒暑假去看她和哥哥,带他们吃最好的饭店,买最好的衣服。

而关于爸爸,她五六岁时这个人就消失了。

父不慈,却没妨碍女儿长大后要尽孝。爸说喜欢羊绒衫,她十几件地买;爸再婚后的儿女,她帮着给买房子……只是付出再多,她也无法叫出一声“爸”。也许在内心深处,她真切地觉得这个人并不是父亲。她的付出她的尽孝,有多少是出于谅解,又有多少是出于不愿意被说成“不孝”的压力?

还有孙俪。12岁父母就离婚了,父亲一次性支付了2000元生活费,仅此而已。这笔钱够付舞蹈班的学费吗?够付春游费吗?我只知道,孙俪的母亲不得不在下班后还去一家公司做保洁。

收梢是圆满的。成名后的孙俪出资,给父亲和祖父各买了一套房子。“恨一个人,你永远得不到幸福,而爱,可以让你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宁静”。不恨,却总有无奈。

即使有恨,也不能流露,我们不想看到一个不光明不友善的明星;哪怕从不曾原谅,物质上的给予也不可或缺,因为这是“孝”,是不管你有没有得到都必须给出去的不平等条约。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不值一提的,“亲爱我,孝何难”,最高级的孝发生在仇深似海的父母子女之间,“亲憎我,孝方贤”。要如何孝顺一个恨你的人,怎么才能讨好他让他开心?只怕一死了之都做不到。

父母是不能选择的。世上有各式各样的父母,有好的有坏的:梅艳芳的母亲,在女儿死后多年还在争遗产;蔡少芬的母亲,欠多年赌债逼孩子拼命演戏。父亲,也有成龙那样的,人人都知道他没怎么管过孩子;或者郑少秋那样的,肥肥一死,他与肥肥共同的女儿郑欣宜就和孤儿没有两样了。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来说,纵有一分甜蜜,也被十分苦涩淹没。

明星往往一生都在扮演,也许,多演一档孝顺儿女,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难事吧,好歹他们有钱。而对没钱的普通人来说,如何去尽一场不甘愿的孝,才是像奥数那么难的考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