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好人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好人散文1:好人老毕
文/张少发
老毕觉得自己的爱心就像溪流遇到大海一样可有可无。却又像大明湖里的一滴泉水必不可少,如果有人取一瓢解渴,谁又知道自己不是其中的一滴呢?躺在床上,在捐与不捐这件事上纠结了好久,最后老毕还是把那不好意思说出的数目用密码把红包封好,手指一动用微信发了出去。
老毕发完红包就像一件圣事落地,心里踏实了许多,同时有一种快乐和温暖满足着他的心理。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老毕是那种有灾必捐有难必帮的人,从98年的抗洪到12年的汶川大地震,如果不是老毕在那次大地震时不量力而行地捐了2000被老婆没收了工资卡,他觉得自己肯定会一路捐来绝不收手。农村出身的老毕觉得人生就像推着独轮车赶大集,难免遇到个小陡坡,别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搭把手,上去了,道路就平坦了,如果不帮,车子倒了人也就再也起不来了。老毕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原本是要做教书先生的,这是他理想中的职业,他最终却去了商业厅的一家下属公司,这当然与他邂逅了一段无果而终爱情有关,一位副厅长的女儿看上了他,那时候教师的工资低,公司的效益却出奇的好,可以多挣点钱补贴家里的饥荒,还有爱情,老毕也就选择了现实和实惠。厅长一家地地道道的老济南,老毕和那女孩谈了一年,谈得别别扭扭,特别是他们谈到农村话题时的表情,全家人一脸的不屑,老毕那时候觉得自己就像走失到城里的一只绵羊,农村又像绵羊的私处,总会被城里人时不时地掀掀尾巴。最终他们没有走进婚姻的殿堂,老毕的的前途因为那段爱情的终结而终结。老毕现任妻子也是农村出身,农村人和农村人在一起尽管也少不了磕磕碰碰,但互相迁就互相适应互相调整,沟通起来困难会少一些,当然战争是有的动武也是有的。
其实老毕也想多捐点,可是现在的情形实在没法和几年前相比,3年前父亲因胃癌住院钱花了不老少,但人还是走了,父亲去世后老毕把母亲接来同住,一享晚年,母亲住了一段时间不习惯,说在城里连个说说话的街坊邻居都没有,急得慌,执意要回老家,老家冷,结果前年初冬就因煤气中毒留下了后遗症,至今话说不成句路也走不成形,老毕觉得这几年自己很倒霉,女儿要考研,又刚卖了蜗居买了新房,每个月5000多的房贷也够他对付的,老毕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压力山大是什么滋味。老毕觉得自己的妻子是贤惠的,是懂大道理的女人,无论是父亲住院还是母亲看病妻子掏钱从不含糊,她也知道老人把自己供养到大学的不易,这一点,老毕十分感激。老毕有时候觉得妻子又是彪悍的,有些不讲理,有时令他读不懂,一不小心惹着她,冷战是好的,要么经济制裁要么发动战争,任何一项都够他受的,何况有可能升级为双管齐下的打击。和妻子每次打架时,老毕总觉得全济南的人都在围观他,所以每次战争都是以老毕的草草收场而结束。老毕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天下的妻管炎都是这样炼成的!老毕的的手机年前就摔坏屏了,一问修好需要200多,没舍得,老毕现在的日子捉襟见肘。
老毕是在浏览《QL晚报》时看到那个叫闫娜的女孩的相关报道了的,女孩不慎患上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配型时才知道自己是个被遗弃的孩子,天下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这个女孩身上,老毕觉得上天很不公平,闫娜的遭遇让老毕心痛的想掉泪。闫娜被亲生父母遗弃是亲生父母的责任,如果再被社会遗弃就是这个社会的责任,也是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闫娜不该再像第一次被亲生父母把襁褓中的她扔在路边一样再遭到遗弃。老毕在报道的结尾处找到了闫娜的联系方式并加上微信。
从微信的头像上看,病前的闫娜非常漂亮,秀发飘逸,墨镜,脸上写满了快乐和阳光。这么好的女孩,如果,如果,老毕不敢往下想……
老毕捐款的事还是被妻子发现了,老毕很自责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妻子像看贼一样盯他的工资条,像年轻妈妈检查孩子的作业一样逐一核实他花钱流向的毛病也不是一天半天养成的了,她是在收拾床铺时翻看了他的手机,尽管被老毕一把夺走,但还是被她看到了一些内容,不停地追问他发红包给人家的那块带墨镜的小鲜肉是谁,老毕觉得一场战争又不可避免了,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服软,老毕找来了那份报纸,呈上,一副下属看着领导一样的表情,等着发落。
可怕的战争并没有爆发,妻子说原来是这样呀,你一个大男人也好意思呀,你是不是天下最小气的男人呀,捐十块钱。看我的,妻子要了闫娜的微信号,麻利地把100元塞了进去。老毕觉得妻子抢红包练就的动作好快姿势好帅。老毕说当官当权就是好,当家也一样。老婆,祝你三八节快乐,老毕讨好的说。去你的,妻子说这句话时候送给了老毕一个久违了的妩媚眼神。
老毕的新居和历山齐高,除了历山的景色能尽收眼底,还能看到大明湖如镜,黄河如带,这天的天气很好,济南,不单有雾霾,还有阳光,还有爱。
好人散文2:真善人,假好人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善良, 是一种品质,真正的善人,不会去炫耀自己,也不会给自己邀功,尽量不会去伤害身边的人,他们的角度永远是别人,他们会换位思考,尊重身边的人,不强求。好人有好多种,有人是有情有义的,也有人只是一个表面的工夫,伪装的人,表面上客客气气的,骨子里可能是羡慕嫉妒恨!
真正的善良的人是不会觉得去计较太多的,所谓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学会接纳别人的不足,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多顾虑别人的感受,学会体谅别人,单纯是可贵的,没有心机是最好的。假好人,就是一些虚伪的人,当面一套,背面又是一套,可是他们也是善变的,他们的小心机,谁也猜不到的。所以也要见招拆招,害人之心不可有,可是防人之 心不可,无。
现在的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人会因为一言不合,再好的友情也会让变成塑料的,在爱情里,也是利益之间的交换,有人看颜值, 有人看金钱和利益,自私的人多,所以离婚和结婚是不成比例的。单纯的人容易受伤,善良的人容易走心。太多的假仁假义,有人把物质看得很重,有人把朋友当成了利用的对像,没有利用价值,就甩甩手不要了。
真情现在越来越少了,从小爱到大爱,真善良, 和假好人,也是一时分不清了,谁没有一些狐朋狗友,酒肉朋友,都是吃一堑长一智的,在这些人中,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改变,学会了成熟。人是不完美的,能为和身边的人,学会换位思考,也是一种能力。
不管怎样,好人和坏人是同时存在的,只有成长中的人,是成熟的,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学会了人生中的磕磕碰碰,从小爱中学会了大爱,就像党员一样,可以牺牲自己,奉献自己,这才 是伟大的!
没有完美的人,谁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了就好,不要一意孤行,多听听别人想法,接受别人意见,这样学会了宽容,太自私的人是没有朋友的,至少没有交心的那种。不管什么都是靠经营的,用心了,就会成功的!
真善人,假好人,是存在的。好好的去相处,不要宫心计,这样才会和谐!
好人散文3:熨帖人心的“自私”
文/钟媛
朋友辉是个公认的好人。散步时见到有人搬抬重物,他会上前搭手;过马路时见到有老人踟蹰难行,他会走到老人身边,放慢脚步,不动声色地陪老人行至对面;遇到有人受伤,他会毫不犹豫地打开自己的车门,全然不顾新换的座垫会不会染上血污;碰到迷路的小朋友,即使已经将孩子送到了派出所,他也会留在孩子身边,耐心地陪护,直到孩子被闻讯赶来的父母揽入怀中……
对于辉的种种善举,众人皆是赞叹不已。一日小聚,微醺的他才对我们吐露了心声。他说:“你们都觉得我是好人、觉得我帮助别人无私大方,其实我帮别人抬东西,是希望当我扛不起重物时,能有人来帮我搭把手;我护老人过马路,是想到我的母亲生性胆小,一个人不敢过马路,万一我们都没在她身边,希望能有个人像我一样,可以陪她过马路;我送受伤的人去医院,是因为我希望在我受伤、痛苦的时候,能有个人向我伸出援手,那样的话,我获救的机会肯定会大很多;我陪走失的孩子等他父母来,是看到他跟我的儿子差不多大,我想到要是我的儿子这样走失了,心里一定会很害怕、很没有安全感,那时候要是有个人能多陪陪他,他才不会太过惊惶……你们看,我哪有你们说的那么无私?从根本上来说,我为别人所做的一切,恰恰是源于我内心当中各种各样的‘自私’想法呢!”
辉说得谦逊,众人仍感不易。人生在世,私心难免。超然无私自然高尚臻至,但对诸如你我之类的凡夫俗子而言,确实有些难以企及。倒不如像辉这样,接受自己的私心,正视自己的私心,升华自己的私心,从身边的每一样小事做起,用顾惜自己所重视之人、之事的态度,去顾惜他人、他事,由此生发出与人为善的本能来。因此“自私”之念,引发诸多无私之行,熨帖人心之余,带动更多人设身处地去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长此以往,温情悄然弥漫,不也是世人之幸吗?
好人散文4:山里·山外
文/林琼
英雄和菩萨都是好人
我看到奶奶,她静静地站在千秋寨顶上,喃喃地说些什么,我没听清,甚至于她的神情,我同样没看清。张口喊声:“奶奶!”忽觉奶奶去世已三年,惊醒,一阵凉意从头麻到脚。千秋寨,阁楼,故事,生死,这些词从枕头上滚了下来,伴着我睁眼至天明。
我于千秋寨的熟悉,正如我熟悉的奶奶。父母生下弟弟后,我就跟着奶奶住在阁楼。奶奶说,她喜欢阁楼,阁楼干净,冬暖夏凉又透气。我也喜欢阁楼,因为阁楼里有奶奶,更因为奶奶的肚子里藏着一肚子的故事。有三娘教子,有岳母刺字、有薛平贵、有薛丁山,有杨再兴、江忠源、刘坤一……
奶奶的故事像一口深邃的井,源源不断,取之不尽,让我常常沉在里面出不来。好早,我就把自己洗刷干净,躺在床上等奶奶。奶奶讲故事,跟现在央视的某个讲坛很像,故事讲一段落后,她就长叹一声,然后进行总结,最后,我就在总结声中酣然入睡。
每月的初一十五,奶奶必去一个地方——千秋寨。从家到千秋寨有八九里山路,步行一个半小时。寨子建有百余年,古朴庄重,香火茂盛。奶奶在团蒲上跪下,嘴里念叨保佑一家大小身体健康,六畜平安,不变的一句就是,保佑竹子狗样牛样,学习好,有出息,考上大学,走出这片山。
我一直很疑惑,奶奶说杨再兴是一个英雄,可奶奶又说杨再兴是菩萨,到底英雄和菩萨有多大的区别,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问奶奶,奶奶答:英雄和菩萨没有区别呀,他们都是好人!
一盏茶的工夫
奶奶一直希望我能走出这片山,有幸福的生活,有稳定的工作。每次回娘家,我都不敢告诉她。我现在工作的地方,就在湘西南边陲,一座叫崀山的山里面。
如果和奶奶讲崀山,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崀山有多美,而是山上现在还有好汉吗?历史上,除了文人骚客,崀山人对家门前这一片浪漫的山水并没有过多地留意,这里多的是揭竿而起的山民、锄暴安良的绿林豪杰。如数家珍般,搬出他们的名字:杨再兴、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石达开、雷再浩、李沅发……
不管是敢抛头颅洒热血的农民义军,还是齐心协力的楚勇,说到底都是喝一条江水的汉子们,却为着他们心中所向往的生活而战,谁对谁错,历史的评论亦不一致。晚清时期,对崀山人来说,山中留下的苦难记忆太多太深,而这一切都源于山那边出了个洪秀全,而山这边出了个江忠源。从崀山招募出去的楚勇以及义军在各个战场上都死伤严重,几年下来,在崀山的各个村落,常常是村村在招魂,家家在化纸,处处是一片悲伤的气氛。
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苦难,所以理解不了。这些苦难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赖以生根的文化。
也许,崀山这个御赐之地是注定无法安静存在的,就像新宁这座意为“新之宁也”的小城,无法带来安宁一样。好在,扶夷江的水一直这样流,崀山的山一直是这样青,而我们崀山的人则世世代代山人互养,入骨入髓。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让陈国达教授完善其“丹霞地貌”学说,并称之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才能让着名诗人——艾青,发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的叹咏吧!
奶奶希望我走出大山,可我却习惯了小城。在小城,有一幢挂着红灯笼、依着扶夷江的小木楼。周末无事,我常和三两好友去那品茗聊天。
一盏茶喝完,菜便上了。目光越过江面,只见远方的山若隐若现,此时,星星点点,往事,或快或慢地浮上来,一波一波的。其实,人生浮浮沉沉生生死死,也就一盏茶的工夫,所有的一切最终都随江水而去。
奶奶希望我走出山外,但我仍在山里。奶奶故事中的那些人物也走出了山外,最后又都回到了山里。刘坤一落叶归根、江忠源魂归故里、杨再兴有阴宅千秋寨……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出山是历史,回来是宿命,这样的宿命,我们都逃过,但谁都逃不出……
好人散文5:好人申家华
文/冯建军
退休了总爱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特别是生活中的那些好人好事,回忆起来仍然让我感动不已,感恩不尽。
申家华是我终生难忘的好人之一。他是一位医生,中等身材,白白的皮肤,瘦瘦的脸庞。平常说话低声细语,不紧不慢。有时说起话来幽默诙谐,引人发笑。可能是职业习惯养成,他对人体贴同情,和蔼可亲。他穿着朴素,常年除了白大褂就是一身灰色中山装。
我和申医生的结缘大约是1963年夏天,那时我还不到10岁。那年代,贫困的农村,孩子们夏天都是光着脚丫子走路。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外面扑蜻蜓,奔跑时,不小心赤脚踢在石头上鲜血直流。
那时,申医生是浠水县白莲镇医院派往白莲河水利建设工地的医生。工地离我们村不远,村里驻扎了浠水县十月区民工团,申医生的卫生所就在村北我的小伙伴冷新华家里。申医生见我伤得这么厉害还一声不吭,马上给我清洗上药包扎。同时,他也喜欢上了我这个倔强的孩子。我小时候很调皮,免不了这里青一块,那里紫一块,有时候搞得皮破血流,申医生都是免费“治疗”。有时候,他装上一小瓶红汞或者碘酒让我拿到家里去擦。
其实,不止是我,我们村里只要是谁有个头痛发烧都会去找申医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村里人治病,甘当老百姓的编外医生。他对民工也十分关心体贴,细致入微,态度和气,与民工的关系十分融洽。十月团负责的工程结束,民工撤走了,兰溪团的民工来了,兰溪团撤走了,竹瓦团又来了。我们村源源不断地驻扎了浠水县好几个区(镇)的民工团。可是,申医生始终没有走,一直跟随民工团驻扎在我们村。民工们都喜欢这位乐于为大家服务的好医生,我们村里从大人到小孩都喜欢这位救死扶伤的好人。
直到1968年前后,白莲河水利工程基本完工,浠水县关口镇民工团作为驻扎我们村最后的一批民工也撤走了。申医生才结束了“工地医生”的使命,回到白莲镇医院。但是,我们村里的老百姓还是离不开他,去医院看病还是找他。特别是我的母亲,身体常年不好,多年来一直是申医生救急。母亲得的是支气管哮喘,后来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最后于1975年春节后去世。支气管哮喘往往是冬季发作,夜间加重,病人十分难受。我常常看见母亲痛苦地跪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气,带血的浓痰不时从她口中艰难地吐出来。此时,我们心如刀绞,束手无策。这寒冷的冬夜,谁能救我母亲啊?我们想到的只有申医生。
我们村叫茅家冲,原来叫冯家大湾,坐落在白莲河边的一条山沟里,当地人管山沟叫山冲。村里200多人以冯姓为主,此外就是姓郭,据上辈讲,过去进村的路很小,路旁长满了茅草,有人笑称我们村是茅家冲,后来茅家冲成了我们村的代名词。我们村离白莲镇医院大约只有四、五里路,虽然不远,但都是茅草小路,要翻过一个小山包,路过一片又一片的坟地。母亲病重都是我和哥哥去请申医生,父亲虽然很不放心,但他不能离开生命垂危的母亲。那时候,我和哥哥都只有十几岁,我们常常把申医生从暖热的被窝里叫醒,他从未有过不满或者埋怨,反而急切地询问我母亲的病情,并带上医疗器械和急救药。每次经申医生检查打针处理后,母亲的病情就能得到缓解,然后,父亲要我和哥哥送申医生回医院,他总是推辞,不让我们送。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多年来,多少个寒冬黑夜,申医生不厌其烦,不辞辛苦,不求回报,来回奔跑在茅家冲这条长满茅草的乡间小路上。这份情、这份爱、这救命之恩,我们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后,我们村的茅草小路也早已修成了宽阔的“村村通”公路,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去年国庆期间,我和哥哥在深圳团聚,回忆起小时候,他问我记不记得申医生?我哪里能够忘记这位恩人,这位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这位默默无闻的好医生。虽然过了半个世纪,申医生现在也应该是80多岁的老人,但是,他为我们村里人所做的一切,都留在老百姓的心中。祝愿他好人一生平安!
好人散文6:山好水好人更好
文/胡平原
重庆火城,名副其实,一到夏季,酷暑难受。而巴南区一品的乡村旅游,好山好水,绿色清凉,避暑休闲,游客如织。也许是为了文友们避暑吧,去年八月巴南区文联、《巴南日报》、作协、一品街道联合举办“巴渝名家问云燕”的文学采风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阅山读水的活动。伴随着文朋好友们步入一品森林地界,嘿!说来也怪,那炎炎的暑热就渐渐消去。于是,我兴高采烈,赏心悦目,与文友们谈笑风生,拍照留念,欣赏那乡村美景。
一品山青说山好。一品的山和别处的山不大一样,这里的山不盛气凌人,不孤峰突起,高处观看像起伏的波浪。这里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三点九,绿化面积宽。有名的燕尾山、睡美人山、马头山、象鼻山、青狮山、北寨山、七里岗山等满山葱郁,树木青青,山间野花,沁人心肺,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真正是环境美丽啊!一品的山有两大特色。第一是春季的油菜花开盛景。春天一到,漫山遍野,油菜花开,烟花三月,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第二是夏季的向日葵花开美景,在重庆它的规模独一无二。
人们都说山青就有水秀!这一点不假。一品水秀说水美。翻开一品历史的篇章,原来它不叫一品,原名叫三口滩。这三口滩横穿东西,注入长江构成无数个葫芦形状的半岛,沿河形成三个滩口,即石牛滩口、牵牛滩口、响水滩口。一条河流三个滩口,这不就是一个“品”字么。相传清朝年间一巡抚路过此地将其改名为会意的一品场,从此三口滩就成一品了。
一品的水远近闻名,饮有泉水,热天浴有清泉,冬天有温泉。上午细细读山,下午慢慢阅水,享受凉泉的快意。一品的桥口坝、仙女谷等地冬有温泉,夏有凉浴,早就历史悠久,闻名重庆。山好水好人更好!这是我这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后得出的结论。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由于一品山清水秀,养育的人们品质好,道德一流而被人们称为富有象征意义的“一品”地名。
相传这块土地上古代多出“一品”官员,“一品”诰命夫人而称谓“一品”。一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英雄层出不穷……
关于一品地名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一品村出了一个沈懋德,是重庆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爱国、爱人民、拒绝外国人的高薪聘请。当地人竖起大拇指称他的品德第一,堪称“一品”。
近年来,根据巴南六大文化工程战略定位,一品街道将乡村打扮得美丽迷人,搞活了乡村旅游,造福一方老百姓。当地人们称赞这里的干部,也是“一品”。
一品的乡村旅游不仅方便了旅客,而且还带动农家致富。
一品的农家乐在乡村旅游中也可谓“一品”。这里的农家乐坐落在美丽的山间,空气新鲜,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道风味的老腊肉,美味可口的农家豆花,独具特色的山林野味,高山上的李子、桃子、柑橘、烤全羊、瓜子等都非常美味可口,也可称为“一品”。
巴南一品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那里山好水好人更好!
好人散文7:好人
文/邓荣河
有一首老歌叫《好人一生平安》,在一定意义上讲,虽然好人不一定一生平安,但好人绝对一生心安。
好人不敢巧取豪夺,不会耍阴谋搞鬼计,不懂得什么黑社会白社会,不善于吹冷风使热绊。好人只会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只会小心翼翼地侍弄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只会埋头于生长爱情繁衍家庭也茁壮希望的那份责任田。
在一定意义上讲,好人只是一种风景,永远成不了风情。那风景自自然然,似一个篱笆三个桩般简单,入不得画,进不了诗,只在朗朗乾坤下不张不扬,默默地生动。风儿来了,获得一份心清气爽的满足;鸟儿到了,收获一份意外而来的喜欢。
好人是阳光下执着的向日葵,为了追求那份阳光,天天把脖子扭得生疼。面对飞翔的白云,好人开出带颜色的笑,开出金灿灿的祝福,开出发自肺腑的烂漫。
对于社会,好人是大海边优质的灌木丛,与美学无关,与大地结缘,与海岸为伴。接受浪花的覆盖,也接受无情的搁浅。
寒来暑往,人去人散。有的时候,也许好人的寿命很短——当然,与有些长寿的坏人而言。俗话说——“好人不长久,坏人活千年”。可话又说回来,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好人时运再不济,绝没有羡慕王八乌龟的那天。
向好人鞠躬致礼,为好人树碑立传。不为别的,只为一点——好人用一生的好,调节着做人的咸淡……
好人散文8:做个善良正直的好人
文/何卫平
我来自鲁西南平原上的一个小镇,我的父母都有工作,但我一直是在农村长大。我们家没有很深刻的家训,都是朴素的为人之本。从小父母最强调的就是“做个好人,要善良,要正直,做事要对得起良心。”
我出生的时候,奶奶已去世好几年了。周围的邻居常常会提起她老人家,说起她的善良仁慈,一只蚂蚁的命她都怜惜,走路也时时小心别踩着它们。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有几年挨饿,家家户户都没有吃的。有一天,一个讨饭的趔趄着进了我们家的院子,说话有气无力的,讨点吃的。奶奶挪着小脚进屋,把仅有的半块蒸馍拿出来给了他。邻居说:“你给了他你家这几个娃吃啥!”奶奶没听见似地呐呐自语:“有这半块馍,他兴许就能活条命。”
我五六岁的时候,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在家门口的路边上玩泥巴。村东头中心小学旁边住着一个瞎子二爷,每天都要经过这个路口。有一天看到他拄着拐棍远远地来了,几个孩子从旁边搬了几块青砖,横着堵在路的中央,然后哄笑着散开躲到一旁,等着瞎子过来。
正巧父亲下班回家,看到这一幕,赶紧把路上的砖全都踢到一边,再搬开。厉声斥责几个大点的孩子,谁也不准再做这样的事。父亲把我拉回家,罚我面壁,不准吃饭,问我到底为什么这样做。我辩解说我没做,是他们做的,我只是在旁边看了。父亲声音越来越高:“他们这样做对不对?瞎二爷看不见路,他们用砖故意挡他的路,这样做对不对?!”我不敢回答。“说!到底对不对?!”我把头垂得低低的,小声说:“不对。”“明知道不对,你为什么不说他们?为什么还让他们这么做?”
父亲拿个木棍使劲敲着桌子,我哭了,一是害怕,二是委屈,我又没做,只是在那里看了。父亲铁青着脸问:“你长这么大,我打过你吗?”“没有。”“这次必须打你!必须让你记住,做好人,不只是自己不做坏事就够了,还得敢说话,当别人做坏事的时候,必须得敢站出来!”
父亲拿木棍在我的手上狠敲了两下,我嚎啕大哭。手很痛,更痛的是心里。父亲从来没打过我,我在他眼里一直是最听话最懂事的孩子。我没有想到这件事让他这么生气,更没想到会挨打。我倚在泥墙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直到哭得头痛,被母亲拉进屋里昏昏睡去。
这么多年过去,每当内心面临抉择,耳边总会响起父亲那怒声的咆哮。在检察院工作多年,我庆幸我心里牢牢记住了上辈老人给我传下的教训、立下的规矩,让我在工作中能坚守底线,不忘初心;让我在生活与人为善,正直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