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奉献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奉献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奉献的文章1:奉献之心

文/张亦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秋叶》,读后我深受感动,发现了一向平凡的秋叶居然如此“美”。

文章主要讲了秋叶的一生,先是绿叶,再慢慢枯萎,最后离开母体,飘落到地上。全文表面看上去是在写景,其实都是在突出写秋叶的无私奉献。当秋叶还是绿叶时,它美化环境,还为人们遮风挡雨。枯萎了,飘落后,秋叶耗尽最后一点精力,为人类作贡献:秋叶可以当做柴,让火燃烧得更烈,为人们带来光和热。如果落在泥土里,不久后便化作肥料,来滋润大地,可谓“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叶无论是生,无论是死,都在奉献,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更值得我们学习。

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秋叶”,一直在做着好事,无私奉献。比如正在读书的同学们,在寒假和暑假,马路上经常看见一些中小学生在当志愿者,有些老人迷路了,他们就会去帮忙。比如交通有些堵塞,他们就学着警察叔叔的样子,维持秩序……有些同学,走在路上,看见有一个垃圾,便会马上去捡掉,和环卫工人一起保持大自然的清洁。

老年人本都应该在家里舒舒服服养老,可有些老年人却还在为社会作贡献。有一次,我听到一个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天都在小区里捡垃圾,捡得多了,就一起卖了。之后,攒了些钱,就把这些钱捐给了灾区。虽然钱不多,但是,这也是老人的一点心意。听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这位老人的行为感动了。还有一次,我听到一则新闻:××小区,所有老年人开办了一个“放心班”。在一些学生放学回家,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时,可以到“放心班”去,班里的老人们会教孩子们功课,直到家长来接为止。老人们像纷纷的落叶,发挥着余热。

这些行为,都使我们感动!我们都应该学会默默地奉献,不要只会向别人索取,从小就要学习“雷锋精神”,去帮助别人,无偿帮助,无私奉献。

关于奉献的文章2:奉献美 消化丑

文/王凤国

通往龙山兴国寺是一条崎岖的小路,这里香火很旺,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便有很多香客朝山进香。寺庙有两个和尚。一个是师父悟了,一个是徒弟善明。现在的和尚基本都不化缘。香客有的给他们拎桶油,有的拎袋米。有的提一袋苹果,放到供桌上,是供佛的。不论是供谁的,最后都是他们师徒的。看到香客拎东西来,善明眼睛就发亮,只来敬香的,善明眼睛跟要下雨似的,经文也念得潦潦草草。这一切被师父悟了看在眼里。知道善明年轻,经也没念好。经念好了,眼里哪还那么多俗气。悟了想,这孩子,得找时机敲打他,要不和尚做不好,连人也做不正呢!

这天师徒下山,山路不宽,师徒一起走,显得路更窄。善明走左边,悟了走右边。走到山半腰,善明突然向左边拉了一把师父。悟了惊了下,说,干什么你?

善明说:“师父,你看你脚下是什么。”悟了低头一下,不知哪个讨厌的家伙拉了一坨粪。善明气得骂,说:“师父,要不是我拉你一把,你非踩了不可。”

悟了说:“是吗?那我要谢谢你。我累了,我们歇下脚。”悟了就在那坨粪旁边席地而坐。

善明说:“师父歇脚也不会找地方啊!坐在粪旁边。臭死了。”

悟了说:“我不感觉臭。”善明说:“为什么?这粪味很重的。”善明说完还用手捂住鼻子。

悟了说:“我看到你那边有一朵美丽的花,真香啊!”

善明低头看看路边,真有一朵美丽的花。便笑,也坐下。可是问题又来了,善明说:“师父,不行啊!我虽和花坐一起,眼睛看到的是粪,感觉浑身都臭了呢!不行,我和你换下位置。”

悟了点点头。

善明换过来位置,说:“师父,还是不行,虽然看到花了,但一想到我身边有堆粪,那花也不美了。”

悟了说,你说你怎么办?我救不了你,你满脑子是粪,你左右为难。这不是粪的问题。我跟你讲个故事,说有个和尚,他修行得很好,大家都说他修行得好,就拿美食供养他。一次他去化缘,他去的这家主人是位在家居士。居士知道和尚来头不小。就拿喂猪的麦糠给和尚吃。和尚看了很生气,很愤怒地把饭碗给摔了,说:“真是大不敬,供养我麦糠。”

居士哈哈大笑,说:“你已修行很好,但就是还有分别心这一关。”

和尚恍然大悟,很羞愧地念阿弥陀佛。后来,和尚继续修行,不论别人给他的食物是好是坏。后来他就开悟了。这个和尚就是你师父我啊!食物为供养我们生存。我们吃了食物变成粪,而我们又讨厌它。是它们的错吗?这是人的弱点,也是我们修行的障碍。

善明听了师父的话,脸儿红红的。师父让他找来工具,把粪埋在了那株鲜花旁边。师父说,鲜花才是佛啊!,它总能把最美的花奉献给人们。把人们最讨厌的粪自己消化。

关于奉献的文章3:爱的奉献

文/巢明梁

我们随着老师带着学校组织的爱心义卖款来到了儿童康复院。

一进门,就看见一个上初中的大哥哥,虽然他说话有些结巴,但基本还算流利,他经常问东问西,院长都不厌其烦的一一回答,他是院长的孩子,我想也许是这个原因,院长才办了这个智障儿童康复院。

接着,我们看到了训练室,这里有攀网、爬洞、蹦床、秋千,专业的运动器材更是不计其数……李老师告诉我们,智障儿童的心里想法和行动不统一,所以要通过运动练习来锻炼行动和想法的统一。如果要将他们的行动变得和普通人的行为动作一样灵敏的话,那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经历啊!

我们来到了教室,这节课是图形课。只见院长先让几个孩子照着一定的规律连点画图,这些看似简单的连图,但看智障儿童对图形理解的如此熟悉,他们平时该是做了多大的练习和努力呀!如果他们一不小心连错了,院长就会亲切地说:“再想想看呢?”或者说:“你再看看,这对不对呢?”很快,小朋友们立马醒悟过来,改正了。原来院长对每个智障儿童都是如此的亲切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教导。

康复院里的院长和老师们都做着了不起的工作,他们的辛苦和对智障儿童的关心与坚持让我感动,更让我感动的是复院里的智障儿童那股好学上进的心!我想我们今天应该把这爱心捐给他们,希望康复院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个健康温暖的明天!

关于奉献的文章4:乐在奉献中

文/贾小红

婆婆年逾古稀,是一名退休的数学教师,对于我这个一向和数理化相斥的人来说,不得不对婆婆多加几分敬意。

虽然退休数年,但婆婆一直退而不休,尤其是刚退休前几年,每逢周末,家里总有补课的孩子们找过来,你可别以为婆婆开的补习班啊,这些娃都是亲朋好友的孩子,完全不收费的,用婆婆自己的话说:人家把孩子带来就是信任我,信任是无价的。

后来,我女儿出生后,由于要帮我们照看孩子,暂时推掉了补课。

不过女儿上小学之后,婆婆的职业热情又空前高涨起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最后的职业余热就留给我孙女了,咱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必须在学习上给自己拼出一条路,但前提是要打好基础。

于是,婆婆为适应这几年教材的新变化,独自去书店买了教科书练习册之类的先自学起来,掌握了新纲领,开始在寒暑假辅导女儿。

婆婆辅导女儿时专注的样子,我自愧不如。见她总是右手持笔,左手握着橡皮,犹如学生一样端坐在书桌前,时而思索,时而用笔,时而用橡皮擦着,时而给女儿讲述着解题思路,我以前总认为只有学生时期才会有这样的神态,而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依然如孩子学习一样认真。

女儿今年四年级了,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和婆婆的付出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数学,都被学校的数学老师安排做小小辅导员呢。

这几年旅游热兴起,好多退休了的老年人都纷纷报名参加各种旅游团,辛苦了一辈子,趁着退休但身体还硬朗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我们建议婆婆也参加,谁知婆婆一听直摇头,“我呀,最大的乐趣在这里。”她指了指书柜里大小厚薄不一却排列整齐的书,说道,“对于我来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就是最大的快乐,我现在越来越喜欢静静地看看书,或者和我孙女儿共解开一道题,那种感觉你们是无法体会到的。”

也确实,婆婆一直不喜欢花哨,不喜欢热闹,从穿着到思想,素来简朴。日常户外活动就是和公公去附近公园散散步,或者去书店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新书,她的内心仿佛永远都那么平静,全然没有退休之后的空虚和孤独。

这就是婆婆的老年乐,用读书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发挥着教师职业的余热,帮助到了下一代,老有所乐,乐在其中。

关于奉献的文章5:学会奉献

文/lemon&girl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奉献是李商隐的“春蚕到列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奉献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会奉献,要有这样的精神。奉献不需要那样的轰轰烈烈,只需要拿出你的一颗友爱之心。

或许,在某一个路口,你看见有人跌到了,而你正从他的面前经过,你是视而不见呢,还是愿意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伸出你的一只手,拉他一把,给他一份站起来的勇气。也许这对你而言只是举手之劳,微不足道。但你可知道对他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可能对他而言是莫大的鼓励。或许,过了许久,当你再次出现在这个路口时,你早已忘记在这里发生的那件事。但他却永远也不会忘记曾经在这个路口被人拉了一把。看似举手之劳的事,对他人来说却意见非凡。

学会奉献,要有孔繁森那样的精神。孔繁生不辞幸苦地奔走在大山深处,给藏区的人民看病,从不要一分钱。相反,他却给那些贫困的人民送去钱、食物等。有一次,他看见一位生病的老人躺在床上,被子很单薄,老人看上去很冷。然而他二话没说将老人的双脚放入自己的怀中,这让老人感动得掉下了眼泪。他一直以能为藏区人民做点事而自豪。他就这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藏区,奉献给了人民。从而他的美名传遍了整个中国,成为人民永远传颂的英雄。他将自己的一身奉献给了别人,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奉献要有蜡烛般的精神,它以自焚的痛苦将自己化为光和热,照亮别人;奉献要有粉笔般的精神,它以牺牲自己来为别人传播知识。

虽然我们没有蜡烛、粉笔那样的无私和伟大。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豪不吝啬的伸出援助之手。

拿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给别人一点帮助,奉献别人,也是服务自己。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去奉献一份热情。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朋友们让我们学会奉献吧!

关于奉献的文章6:心灵的呼唤

文/王聪敏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感人肺腑的一幕。

星期天的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就连地上的荒草似乎都要燃烧起来。我上街去买西瓜,刚走近市场,便听到一阵悦耳的歌声。我寻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街道边围了一大群人,歌声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一向喜欢看热闹的我,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大吃一惊。

原来是一对“卖唱”的夫妇。男人大约三十几岁,衣服又脏又破,黑紫色的脸,乱蓬蓬的头发,眼睛半睁半闭。我仔细一看,他的瞳孔颜色全是白色的,原来是个盲人,他边唱歌,边拉着二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一双脚居然也没有闲着,还踩着自制的乐器伴奏。

人们被简单而又神奇的乐器所吸引,都围上来观看。这乐器真独特:它们全是木制的,在几根木棒的中间,夹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小锣鼓。乐器结构虽然很简单,但它们却配合得十分默契。上下左右,每一根小棒敲出的声音都不相同,非常悦耳,人群中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听围观的人说,这些乐器都是这个盲人自制的,真是堪称一绝啊!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个盲人动情地唱着《爱的奉献》这首歌,唱了一遍又一遍。人们纷纷把一张张纸币投进他身旁的粗瓷大碗中,有的投十元,有的投五元,有的虽然只投了一元钱,但也包含了他真挚的爱心。我紧握着手中准备买西瓜的二十元钱,尽力克制自己激动的情绪。但看着这个双目失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盲人,我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手中的钱投放到碗里,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关于奉献的文章7:奉献着,于是幸福着

文/钟秀华

小时候,在语文课本里认识周恩来。先是读到邓奶奶为他缝补衣服,想到一个国家总理,穿着有补丁的衣服日理万机,心中不禁深深感动;然后又读到周恩来加班至深夜,只有几粒花生米作为点心,更是为之折服;再后来读到十里长街送总理,那万人齐哀的场景,令我也不由自主地流下泪来。

长大后,我开始思考人生,以及生命的终极意义:一个人,要怎样活着才算幸福呢?尤其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我们该怎样寻找自己的幸福?是花前月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满,还是华服美食、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富足?我又一次想到了周恩来总理,一个对物质要求极少,却终身为人民鞠躬尽瘁,永远受人民爱戴的人,我认为,他是幸福的。

2013年春天,我受瑞金市委宣传部委派,来到瑞林镇元田村,成为一名“精准扶贫”干部。那是一个全市最偏远,路途最坎坷的乡镇,每走一趟,都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颠簸。常回家看看,也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那时候,我的婆婆刚刚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我的孩子尚且年幼,我的丈夫一边忙于工作,一边东奔西跑地为婆婆寻医问药。家里人都说:“你不能去啊,你去了,这个家怎么办?”是的,我有太多不能去的理由,但我是一名党的干部,爱岗敬业、为民服务是我的责任,我又怎么可以不去呢?

还记得刚刚进村的时候,我在新角小组农户谢光法家的门上挂联系牌,他的妻子冷冷地看着我说:“‘精准扶贫’,有什么准哦?”我一下子愣住了,我知道,百姓不理解,是因为他们没得到干部真正的关心。往后的日子,我对这个家庭格外多了几分关注。谢光法罹患眼疾,几近失明,为了看病,家中欠了一屁股债。妻子百病缠身,却只能买些便宜的药物缓解疼痛。那年秋季临近开学时,夫妻俩在我面前唉声叹气。原来,他们的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学费却无从着落。我的心被揪得紧紧的。那段时间,我动用了一切可能动用的关系。最后,一位爱心企业家随同我走进谢光法家,将一个厚厚的红包,塞进他那粗糙的大手中。那一天,夫妻俩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涕泪纵横地说:“多亏了‘精准扶贫’干部啊!”用干部的真心换来百姓的真情,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还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我坐在六十多岁的残疾人谢光钿家里,听他们夫妻向我哭诉:“这条假腿用了十多年,连螺丝都生锈了,再不换就真的不行了。”可是没有钱,拿什么去换呢?他的儿子也是一个残疾人,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我的心被一种难言的酸楚堵住了,作为挂点干部,我不帮他,谁帮他?

于是,我写申请、递材料,终于为谢光钿争取到了免费更换假肢。很快,谢光钿带着残联的证明去了赣州。回来以后,他指着新换的假肢让我看,脸上洋溢着孩子般兴奋的笑容。那一刻,我被他的笑容陶醉了。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当我们为人民的需要而活,我们的人生就由平凡走向了光荣。

这时候,我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周恩来总理的面容,他那谦逊、严谨,永远无私地想着人民的品格,是我毕生要追求的。是的,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也不在于索取什么,而在于给予,在于奉献,在于博大的爱。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女性,只要能够用勤勉务实、爱岗敬业诠释奉献,这样的幸福,值得拥有。

事实上,和我一样投入到“精准扶贫”大军的干部还有千千万万,每一个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做着自己份内的事,也收获着百姓们的真心热爱。我想,即使我们所做的事情很微小,但只要我们在行动,许多人在行动,小小的奉献就会像小小的河流,终将汇成扶贫的大海,终将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关于奉献的文章8:秋之美与秋之奉献并存

文/雨后晚秋

一寸光阴一寸金,深秋的风景如画。金灿灿的银杏树,在秋风里舞动着片片扇形的黄叶,似乎要绽放出这一季节的最美最灿烂画面;火红的枫叶,在风中翘首遥望,在深秋的季节里随风摇曳,似乎要让自己的美丽镶嵌在落叶的荒草地上。

一阵冷风吹过,树叶刷刷而落,将一季的盛衰潇洒自由地化为泥土,那最后的娇艳美丽,铭刻在人们的相框里,期待来年的新绿重生。

多彩的秋色,把秋之韵渲染的如诗如画,美中渗透着凄美,唯有秋叶化泥,才有了来年的春芽吐绿,也孕育着来年的万物新绿。秋之韵总是那么耐人寻味,秋之美景与秋之奉献并存,带给人们生的启迪,梦的延续……

大家都在看